APP下载

“跳”出语文学语文

2012-08-15江苏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材数学语文

江苏 张 辉

语文是和人的生命、生活接触最紧的学科。语文能力是在语文生活和语文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把语文学习仅局限在课本、课堂之中,那是苍白、僵死、没有生命力的。课本和课堂之外存在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语文生活。语文学习应该“跳”出僵化的模式和狭小的天地,投入到“大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中,从而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成长,获得其未来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

一、“跳”出语文教材学语文

在中国,一套或几套教材几亿学生来学实属世界奇迹!我们在对教材指手划脚的同时,恐怕也难拿出一套最佳方案。再说,“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教材编得怎样,因为再好的教材都有其局限性。我们应当树立新的教材观,使有限的教材(几十篇课文)发挥出无限的育人功能和无限的价值来。我们历来只把教材看成教本,其实教材更是学本。学生对教材才有真正的发言权、选择权和主动加工权。我们应把课本彻底地放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学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成为教材的使用者、研究者和改造者。

1.“我热爱,我喜欢”

开学第一周,我让每位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通览教材,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进行精读。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或读、或背、或讲、或演,学得有滋有味,在疑难处还请求老师或别组同学帮助。当我问起一位一向讨厌背书的学生为什么也背得这样投入时,他的回答是:“我热爱,我喜欢!”每次上语文课,孩子们都争着向我推荐他们想学的课文。看他们学习的情绪那样高昂,学得那么投入,我也常常沉浸在激动与幸福之中。正如《论语·雍也》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我给教材提意见”

每次拿到教材后,我首先让学生看一看编写说明。在编写说明后面,总能看到这样的谦词:“本书如有不当之处,请提出意见,以便修订时参考。”在书的封底,还会有:“若有印刷装订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等字样。教材是给小学生看的,教材中的问题当然也应当由小学生来发现,来提出,敢于向权威挑战。在对教材的研读中,每学期学生都会发现一些编写或印刷方面的错误。在学习《生命的壮歌》(苏教版第八册)一文时,学生认为“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一句中,“一队队羚羊”应该改成“一对对羚羊”更合适,因为它们就是结成了对子才成功地跳过去的。我接受了学生的看法,并同意他们对教材进行修改。读《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一位学生认为,“鲜花拌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中“拌”字含有搅拌之意,不如换成陪伴的“伴”更能体现人们的怀念之情。把教材彻底地放手给学生,学生便真的成了研究者和发现者。

3.“我也当一回教材的主编”

我经常与学生共同商定删除文质不美的课文,引导他们自编教材。首先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到报刊上找中外名家名篇以及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学精品,从中外寓言、童话、诗歌中选出美文,装订成册。然后自己制定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最后把自编的教材与全班同学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我的想法和追求是,不仅给孩子字词句段篇这些量的积累,还要让那些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生参与和证明了的古今精品和人生格言警句,如同空气一样滋养学生,如阳光一样照耀孩子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的血液和骨髓里都充满着先哲们的生命哲学和人生理想。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收集资料,重组信息,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如学习《在大海中永生》一文后,学生远远没有满足于对课文的熟读和背诵,他们想了解更多的有关邓小平的事迹。于是,他们观看了有关邓小平的影片,阅读了邓小平去世后人们对他哀悼的新闻报道,让爷爷奶奶讲了一些有关邓小平的故事,听了赞颂邓小平的歌曲,到书店买了一些介绍邓小平的书。最后把自己喜欢的内容“粘贴”到了教材上。这时,学生才有一种满足感。他们对邓小平的认识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真正体会到了人民对这一伟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学了《动物园的晚上》,学生决定早上去参观动物园,回来后每人写了一篇《动物园的早上》补到了教材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养成了主动收集资料编写教材、填补教材的习惯,同时也练就了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本领。总之,学生已把教材当作了自己学习的起点,走进了无限的知识海洋。

二、“跳”出语文课堂学语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说过,苏教版小语教材昭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格局,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它是一泓活水,而不是局限在狭小课堂里的死水一潭。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不断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校园、社会和家庭,引向图书室、阅览室、展览馆、博物馆及各种纪念馆,引向大型工厂、桥梁工地、饲养厂及农家小院,引向著名的大学校园、研究室、实验室……有时讲课的不是任课教师,而是学生自己,是科学家、各方面专家,是工人,是农民……我时常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活动,进行一系列的采访和社会调查,增强感性认识,激发情感;带领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欣赏花鸟虫鱼的可爱,陶冶情感;带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现实生活中去,触及社会焦点,追踪时事话题,表达个人观点,培植理性情感。2007年4月,为了观看在西天出现的“三星拱月”这一天文奇观,我和学生夜里站在楼上足足等了两个小时。今年春天,我们徐州地区非常干旱,而且出现了扬尘和扬沙的天气。为此,我组织学生针对这一现象收集了有关资料,访问了当地的气象专家,然后坐在一起认真地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发表了书面评论。一位学生写道:“……土地沙漠化的速度在加快,地球妈妈的绿衣在减少,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沙漠正疯狂地侵吞我们的家园,向人类开战。可是我们人类中许多人好像并未察觉,继续在乱砍滥伐,破坏着环境。当我们拿着大把的钞票去买名牌玩具,买名牌衣服的时候,有谁想到去买一棵树栽一栽,来抵御一下风沙呢?如果我们真的都能这样做了,可以想象,那将是个多么长、多么宽的绿色防风墙啊!……”

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课堂”太局限,应让整个社会、整个世界都成为课堂。

三、“跳”出语文学科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学科间的综合问题。而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优势和责任,理应实现向其他学科的主动综合,使各科教学与语文学习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其更具创造性和发展性。

以下仅以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综合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许多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如瑞士数学家欧拉、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罗素、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吴文俊等,他们不仅研究数学,还写了许多数学方面的文章,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和诗歌,有的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如果同学们也能坚持写数学方面的文章,不仅可以把数学学得更好,还能把写作水平提高。学生写数学作文的愿望被激发起来了。我又引导学生讨论:数学作文该怎样写?有的建议写写数学日记;有的认为可以写一写某道题的巧妙解法;有的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学数学的经验;还有的想写一写自己的数学发现……从此,学生的日记中、习作中出现了不少有关数学方面的东西。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记道:

2008年11月3日 天气 晴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数除以5的简便算法。

一个数除以5,先把这个数乘以2,再把所得的积去掉末尾的一个“0”,或者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得出了结果。

例如:65÷5

先把65乘以2,为65×2=130,再把130去掉末尾的“0”,得13,即65÷5=13。

又如:17÷5

先把17乘以2,为17×2=34,再把3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3.4,即17÷5=3.4。明天我要把这一方法介绍给同学和老师。我真为我的发现而高兴!

一个学期后,那些原来害怕写作文的学生消除了畏惧的心理,并喜欢上作文。数学老师告诉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原本讨厌数学的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妙处,喜欢上了数学。学生在解答题目上,变得更有序,思考问题更严密,而且改掉了粗心马虎的缺点。有的迷上了写数学作文,真的成了“爱写作的数学家”。

此外,社会课、自然课、艺术课都可以找到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只要确立“时时可以学语文,处处都要用语文”的理念,语文这潭活水将源源不断地流向各科的“农田”,真的“活”起来。学生也将学得更轻松,视野更开阔,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教材数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