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2-08-15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交流技能评价

陈 敏

(伊宁市教研培训中心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学习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策略。有效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真正落实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合作学习中的技能是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表现,是适应社会必需的技能。所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在义务教育实施课改10年后的今天,虽然不少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但是我们依然看到的大多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实效性并不高,存在着“形式重于内容,结果重于过程,穿新鞋走老路”等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方式、要求、目的设置不合理;小组成员缺乏对问题实质的理解,不能开展深层次的、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合作交流中,部分学生处在茫然无知的学习状态中,用闲聊消耗时间;学生无法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即使有时看上去热热闹闹,那也是为公开课的一种助兴表演。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亟待提升。下面我主要从六个方面谈谈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分组工作

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人员过少形不成合作气氛,人员过多导致部分同学没有机会发言,无法与别人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整体的发展。在分组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学习专长、性格等重要因素,合理调整学生座位。分组时应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混合编组,使不同层次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做到均衡。小组形成后要保持一定稳定,可以让合作小组整个学期、学年、甚至更长时间固定不变,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关系维持到某一单元结束,再重新编组。无论时间长短,必须遵守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尽量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熟悉,确保他们能够成功完成任务;二是合作过程中不能和谐相处共同解决问题时,就结束这些小组重新组合;三是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机会与班上其他同学形成合作关系。

二、做好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工作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非常重要,他是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选拔本学科学习优秀、思维敏捷、大胆发言、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调动和发挥小组长的监督作用。及时向老师反馈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在组内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请老师帮助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的作用应该是组织、引导、督查、帮助、整合,使组内学生越来越善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

三、对合作学习的技能进行必要的指导

合作交流的技能包括相互认可接纳,尊重理解同伴,认真耐心倾听,准确有效交流,提出不同见解等。合作学习的技能培养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刚开始接触合作学习时,难免在学习方法上感到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没有见解。教师在合作技能的指导上要做以下工作:

1.落实责任。由于班额大,仅凭老师去管理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是困难的。小组内缺乏管理容易出现秩序混乱或优秀生主宰小组活动的情况。要增加合作学习的效率,组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承担不同的任务,保障任务顺利完成。一般情况下小组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还可以进行轮换,一旦角色明确就不会出现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强化意识。要使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中良好的运用技能,必须认识到掌握技能的重要性。教师可设计一些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发现掌握合作技能的必要性。比如《展开与折叠》教学中,要求小组为单位探索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统计概率教学中需要学生做大量的重复模拟实验,都能让学生从学习的角度重视合作学习及技能的培养。

3.明确要求。具体明确的合作要求是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如: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中,我对探究加减消元活动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未知数y的系数有什么特点?思考:这些特点对我们消去一个未知数有什么启示?(给你1分钟时间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可以尝试去解。若没有思路,请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99页或请教你的同伴,完成后找同学批阅、签字。)

4.加强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流程,即独学、互学、群学、反馈交融的流程。合作学习应当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当学生对新问题有了自己的理解,或者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所以合作学习之前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互学指的是小组成员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学习,在互学中最好让学困生为优等生讲解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是中等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群学应当建立在互学的基础上,是小组成员统一思想的过程。反馈指的是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学习交流的结果,也应注意尽量让中等偏下的学生做第一发言人,让学困生说出最容易的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是引导学生相互尊重,规范合作语言。现在的独生子女,优越感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教师可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倾听学生发言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发言的礼节性也要培训,比如小组内部交流时采用“我想补充××同学的观点”、“我同意××同学的说法”;班级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时采用“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不同意某某组的观点”“我们小组对某某小组的观点有所补充”等规范语言。当然这些技能和品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我们要长期坚持、潜移默化。这种长期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教师应重视学生课后合作学习的延伸。

四、合作学习应该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助

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教师应把自己当成学生的主体中的普通一员,诚恳的与学生交流合作。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判断学生对学习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在活动中的潜能激发出来,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如下作用:认真观察每个小组及成员的活动情况,要及时指导,提出明确要求,以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及时协调关系,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友善解决问题;引导优秀生帮助学困生学习,同时为他们设置较难的问题,还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互助;弘扬个性,注重个别学生的意见。

五、建立合作学习评价激励制度

合作学习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建立起对合作学习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学生个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恰当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又能考查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自我反思和改进教学工作,是促进合作学习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1.评价要注重激励性原则。评价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应当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合作学习评价的是学生是否发挥潜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动态的过程,评价的不应当仅仅是“智”,而是一种协作品质。

2.评价应采取小组集体评价和学生个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小组活动学生自评,教师可设计表格提出问题。如我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对小组有什么贡献?完成好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够好?能否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我从其他同学的行动或发言中得到哪些启示?我喜欢参与讨论吗?能发表见解吗?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什么?遇到的困难有哪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2)小组内学习合作互评表中可从学习纪律、合作态度、合作质量、是否有自己独到的想法、综合表现等方面进行互评。小组间互评可设置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以小组为单位投票选举。这样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表现转向大家合作达标,由为小组单项得分竞争转向为小组的集体荣誉竞争。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分析能力。

(3)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从三方面着手:a对学生个人表现进行评价。b对小组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合作状况包括组内合作状况和组际合作状况。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从而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c对合作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有没有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评价的着力点定位在学生能否不断进步与提高上。

六、合作学习要有利于知识的生成,有利于课堂的实施,不可形式化、教条化

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适合合作学习,对于有挑战的、需要探究的、思维发散的活动适合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必须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选择好需要合作的内容,调控好合作交流的时间。有时课堂气氛看似热烈,其实混乱。所以教师要有较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总之,建设高素质的学习活动小组,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和方式是提高合作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教师要树立“不是为了合作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合作”的理念,加强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合作学习真正为教学服务,在保证学生学到知识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小学数学实施对策与教学对策》,主编:张捷 蒋春华

猜你喜欢

交流技能评价
高级技能
如此交流,太暖!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