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和布克赛尔建设

2012-08-15梁雪芹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自治县农牧民民生

梁雪芹

(中共和布克赛尔县委党校 新疆 和布克赛尔834400)

民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顺应全国各族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目标,逐步建立符合区情、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这些都充分凸显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为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精神,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陲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和谐和布克赛尔建设。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今年,和布克赛尔县突出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围绕“富民强县,构建和谐和布克赛尔”目标,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带动、城乡一体化和文化强县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自治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因自治县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偏小、北部贫困牧民所占比重较大,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必须在加快发展中关注民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目标指向,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和布克赛尔的重要基石。社会和谐是自治县党委、政府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当前,自治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推进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因利益关系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尤其要解决好因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安全生产、涉法涉诉等引发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从而保证自治县的和谐稳定。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就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改善民生问题。近年来,和布克赛尔县经济实力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2010年县内生产总值达到16.41亿元,估算人均GDP突破3000多美元,已经大大超出小康标准,但按小康社会的其它15项指标来衡量,目前的小康仍旧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城乡之间、南北区域之间以及农牧区之间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由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导致北部农牧区依然存在着的看病难、上学难和住房难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实践

(一)从民生工程建设入手,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自治县总人口6.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0%左右,而北部农牧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这就决定了改善民生要从基础工程做起。近年来,自治县在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民生工程建设,白杨河引水工程已开工建设,陆续完成加音塔拉水库扩建、察和特水库兴建和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农牧区安全饮水工程10项,解决了牧区牧民饮水困难和安全饮水问题;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90公里,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05公里,实现行政村100%通油路。农村户用沼气1273座,推广试用沼渣沼液综合利用面积达3000亩;农户通电率达到98%,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这些工程的建设,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从完善政策和技能培训入手,着力解决各类群体的就业问题。自治县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一方面完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实行零就业家庭援助制度,强化就业培训指导服务,积极开辟就业渠道,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的就业再就业;2010年底,全县实现城镇就业2867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8%,截止今年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2010年至目前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已通过就业见习、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公务员招考等形式全部实现就业。另一方面按照“三个转移”的部署,扩大南部察和特开发区农业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容量,积极拓宽农牧民转移就业渠道,使劳务输出不仅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而且成为提高农牧民素质和减少农牧民数量的主要途径。2010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504人,完成地区任务的204%。

(三)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入手,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的教育、医疗、文化需求。自治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方面加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由每生每月120元提高到150元,确保适龄孩子人人有学上。同时,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推进”双语”教育,不断扩大”双语”教学覆盖面。另一方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投资6000余万元,用于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和加强师资力量。在全疆率先实行高中免费教育,为1045名高中生减免各种费用144万元。年薪10万元,聘请自治区重点中学特高级高中教师4名。设立教育奖励基金100万元,重奖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兑现奖励金87.5万元。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区内名校间的交流合作,县二中与兵团二中等知名学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理念,切实提升办学水平。在医疗方面,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92万元,全疆首家县级慈善医院建成并投入运营。投资6000万元,筹建县人民医院综合楼、蒙医院门诊楼、察和特卫生院等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高薪聘请疆内知名医疗专家4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着力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水平。同时,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伊犁州奎屯医院及辽宁盘锦市等大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业务交流。2010年,合作医院先后选派42名专家在自治县人民医院轮流坐诊,进行临床、手术等现场指导。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文化方面,投入资金2383万元,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英雄史诗《江格尔》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江格尔》系列文化丛书7册,创编四幕四场史诗歌舞剧《江格尔》。成功承办了首届江格尔文化国际研讨会,塔城地区第十八届阿肯弹唱会、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等重大文体活动。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从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入手,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自治县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连续三年对城镇低保人员的补助标准每年提高10%,同时相应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职工伤残津贴和各类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为1230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10元的养老金,在全地区率先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向城乡512名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197.76万元。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新农合覆盖面。目前,全县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参合率达98%。率先实施并积极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截至今年五月底,全县已参保人数为11169人,参保率97%。

(五)从抓好牧民定居安居工程入手,努力改善农牧区贫困人口的住房条件和生活水平。自治县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体现特色、惠民利民”的原则,继续抓好北部山区贫困农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加快定居点土地熟化和学校、卫生院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牧民定得住、能致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投资2亿多元,新建干部职工集资楼850套、廉租房320套,拆除危旧房200户,完成城乡抗震安居房1990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采取“政府补助、农牧民自筹”的方式,由县财政补助3000万元,在县城、和什托洛盖镇新建600套农牧民定居安居楼房,切实改善农牧民生活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几点启示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改善民生提供了前提保证。自治县县委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确定了“富民强县、构建和谐和布克赛尔”的总体目标,通过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县得以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的良好局面。

(二)政策机遇把握适时,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新疆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尤其是中央对新疆的投入和支援省市的援助资金要重点用于改善民生上,更直接地惠及新疆各族群众。和布克赛尔县抢抓辽宁省盘锦市对口支援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用足用好援疆省市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财政实力日益雄厚,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地方的财力状况。近几年,自治县在财政实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向民生领域倾斜,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财政实力的日益雄厚,为改善民生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人民群众愿望强烈,为改善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布克赛尔县是全疆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由蒙,汉、哈等19个民族组成。近年来谋发展、求富裕的愿望愈加强烈。这无疑为改善民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只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推进和谐和布克赛尔建设。

[1]编辑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J].理论与当代.2007.2

[2]魏礼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J].求是.2009.7

猜你喜欢

自治县农牧民民生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宽城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实现良好开局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以青海省海西都兰蒙古族藏族自治县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为例的应对构思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加快推进马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农牧民初中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