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2012-08-15陈永华
陈永华
(昭通学院 招生就业处,云南 昭通 657000)
州市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陈永华
(昭通学院 招生就业处,云南 昭通 657000)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而州市高校的创业教育更是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实施创业教育的资源缺乏、创业教育模式单一。本文结合州市高校实际,提出了建立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构建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学生专业特点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州市高校;创业教育;困难;对策
一、强化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一)创业教育的界定
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开发创业基本素质、提升创业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教育。①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讲,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是素质教育新的突破口,是教育模式探索的前沿,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新要求。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等学校强化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二)州市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创业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要求,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这说明创业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作为地方高校,顺应时代的特点和适应市场的需求,迎接挑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开展创业教育,教会学生创业,成为创业性人才成长的摇篮,是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和国情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②。但据统计,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比例较低。《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2%,与2008届(1.0%)相比略有上升,与2007届(1.2%)持平。”③较低的学生创业成功率表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而州市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更是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借鉴,尚未引起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州市高校的创业教育亟待加强。
二、当前州市高校创业教育的困难及原因
(一)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
创业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效转变,是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在州市高校,创业教育仍属“业余教育”,缺乏系统性,学生满意度不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很低。
1、部分州市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目前,州市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主要有三种:一是“单一论”。这种认识使得培养创业素养的课程与培养专业能力的课程相脱节、甚至相对立。二是“创办企业论”。此种认识人为地窄化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扭曲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本质,误导学生的创业行为。三是“第二课堂论”。这种认识和实践容易忽略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容易把创业平庸化为单纯的技巧和技术操作。④
2、尚未确立创业教育的地位。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曾说:“中国的创业教育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我们还没有把创业精神作为一种需要。”⑤谢维和教授所言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没有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没有明确成为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而渗透进学校的指导思想中去。二是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没有渗透进学校的专业教育当中,与学科专业教育形成有机联系。目前,创业教育还只是通过零散的活动组织,比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的讲座、就业政策的支持和非常有限的创业学课程来实施,内容有限且缺乏系统性与整合性。
(二)实施创业教育的资源缺乏
实施创业教育的资源包括课程资源、师资队伍和管理机构。从目前的情况看,存在以下的3个问题。
1、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尽管部分州市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但从总体上来看,高校开设的《求职技巧与职业发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课程,大都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体系。很多高校对创业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数量少而且较为零散。部分高校也会举办创业知识培训,或者邀请创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但所花时间少,规模小,不成系统。因此,创业教育课程没有形成教育体系,要完全融入高校育人体系当中还需时日。
2、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梯队,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一般来说,州市高校创业教育主讲师资主要来自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部门人员或学科教师。这些师资大多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教学技能相对欠缺,缺乏创业实战经验。尽管部分高校也聘请了部分企业家或成功创业人士担任客座讲师,但多数外请的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因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在部分州市院校,创业教育工作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州市高校的创业教育是由就业部门或团委负责,仅仅是作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一个方面。由于没有一个专门机构来安排创业教育的各项工作,各机构与教师都不把自己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他们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自己无关。
此外,实施创业教育的各机构与主体之间缺乏组织、协调与沟通,这样,致使创业教育实际上处于一种分散、零碎和缺乏系统性的状况。作为一项系统的教育,创业教育是需要各部门、各机构以及所有教学人员共同努力与协作的,因此,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具有相当权限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创业教育总体规划和具体工作的监督实施。
(三)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创业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创业教育通常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成的,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得来的,而目前州市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靠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主。创业教育体系和实践活动还不完善,大部分学校关注的仍然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教学还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教育为主,创业教育为辅,以教师为主导,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上都与创业教育相距甚远。在目标定位上,创业教育只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相应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参差不齐,缺乏规范性的评价标准,创业教育缺乏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即使有部分高校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举办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数量也是微乎其微的,且形式主要是创业设计大赛和学生社团活动。因此,州市高校的创业教育基本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创业教育模式单一。
三、构建州市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又是家庭关注的焦点。而任何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都需要在区域经济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动态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并密切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特点与资源优势,依据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和创业教育教学及实践规律,针对创业教育面临的显性困难和隐性矛盾,一项一项地应对化解、逐层逐步地系统构建。因此,针对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州市高校应以生为本,建立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构建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学生专业特点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一)建立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是一项涉及全校整体工作的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管理是服务于课程设置与创业训练的保障。高校要建立大学生专门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具体负责制定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划,提供有关创业项目、创业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开展相关的创业教育培训,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技能;对提交的创业方案进行评估和指导,保证大学生创业能够平稳安全地进行。同时,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要协调教务处、就业处、团委和各院系等部门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如协调教务处,做好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教学团队的组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学工作等,包括制订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协调就业部门,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场地、政策咨询、指导服务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支持;协调团委和各院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的积极性。要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有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就给高校开展好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
结合创业教育目标,从课程设置到创业人才的培养,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知识到技能,要形成创业意识——创业理论——创业实践的合理的教育模式。
1、培养创业意识。很多学生对创业缺乏信心和勇气,甚至对创业存在恐惧感。因此,创业管理部门应想方设法,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要重视课堂教学,特别是要通过互动式的教学,从思想深处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去从事创业活动。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创业的各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介绍相关的创业政策。更重要的是在课外,通过社团活动、校园媒体网络等平台,加强对创业的宣传,树立榜样,弘扬创业精神,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同时,可让学生身边熟悉的创业有成人士进行现身说教,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从而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2、灌输创业理论。创业理论的讲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进行。一是可以通过增设一些专门的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包括创业理论、创业风险、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创业法规等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二是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配套开设不同类型的创业培训课程,如“会计证”、“人力资源师”、“心理咨询师”、“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翻译证”和“导游证”等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课程,并且相应地计入公选课的学分,提高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创业基本素质,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3、加强创业实践。开展创业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用的原则。一是分享创业实践经验。可采用本校校友中创业成功的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中去,分享创业的经验和方法。二是重视创业方案设计。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实际,让每个学生做一次创业方案设计,让学生当一回“小老板”。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分析、总结、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选择创业项目和正确的创业程序、创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三是建立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校内可以组建创业型社团或建立学生超市、学生家教服务部等实体,由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体验实际创业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校外可利用现成的创业基地或科技园区,帮助具有创业条件的同学进行创业。
总之,创业教育是一项关乎学校、政府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州市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设立管理机构,构建合理教育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经验的积累和创业心理的准备,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结构,以创业促就业,为大学生应对未来发展和挑战奠定基础。
①朱旭:《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当代经济》,2009年第5期。
②张旭霞:《高校创业教育刍议》,《江西教育》,2005年第2期。
③张真柱:《探索“平台模块窗口式”大学生自主创业运行机制》,《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1期。
④郭礼智、彭光良:《试论地方院校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的课程重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⑤杨晓天:《武汉地区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10期。
D648.4
A
1671-2994(2012)03-0151-03
2012-03-25
陈永华(1972- ),男,云南镇雄人,昭通学院院长助理兼招生就业处长。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
责任编辑:许如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