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县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究
2012-08-15线光泽
线光泽
(中共盈江县委党校,云南 盈江 679300)
盈江县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究
线光泽
(中共盈江县委党校,云南 盈江 679300)
盈江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近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农村经济发展仍然较为落后。在深入分析盈江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盈江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盈江县是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云南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盈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盈江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盈江县地处云南西南部、德宏州西北部,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口岸县,全县辖7个乡、8个镇、103个村(居)委会、1148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为30.51万人,其中,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为21.62万人,占70.86%。少数民族人口为17.07万人,占总人口的55.94%。其中,傣族人口为9.99万人,景颇族人口为4.47万人,傈僳族人口为2.01万人,阿昌族人口为1303人,德昂族人口为426人。同时,盈江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近年来,盈江县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1、传统产业稳步发展。(1)粮食产业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增加。2011年完成粮食作物面积19.87万亩,比上年的17.6万亩增2.27万亩,增幅12.9%;总产4.39万吨,实现总产值17047万元。(2)甘蔗产业总产和单产双提高。全县甘蔗收获面积20.14万亩,本榨季共入榨甘蔗96.78万吨,生产白糖11.74万吨,实现农业产值40413万元,蔗区人均甘蔗收入2245元。(3)茶叶产业年加工总量大幅提升。目前,盈江县共有茶园总面积10.07万亩,有茶厂53个,其中,精制茶厂4个,初精合营1个,初制茶所48个,年加工总量在5000吨以上。(4)渔业产值显著增加。去年盈江县水产品总产量6005吨,比前年的5316吨增689吨,增幅13%,实现渔业总产值5932.62万元。
2、优势特色产业得到提升。(1)烟叶产业异军突起。2011年盈江县共种植烟叶14613.8亩,实现总产量3.45万担,总产值2855.36万元。(2)咖啡产业重振生机。目前,盈江县9个乡镇共种植咖啡9.2万亩,投产3.5万亩,产量2.5万吨,实现咖啡农业产值6250万元,受益农户1.8万多户,共10万人,咖啡产业开发显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马铃薯产业再获丰收。马铃薯分夏季和冬季种植,盈江县以种植冬马铃薯为主,冬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年马铃薯种植面积的85%以上。夏薯主要在山区种植,冬马铃薯在坝区种植。2011年冬马铃薯种植9.07万亩,总产2.21万吨,总产值12540万元。冬马铃薯是近几年来盈江县开发较成功的特色产业,冬马铃薯的开发使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提高。(4)坚果产业做大做强。盈江从1997年开始种植澳洲坚果,截至2011年9月,盈江县种植面积达11.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0%。2011年12月获得了“中国坚果之乡”的殊荣。
二、盈江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自然环境和交通的制约。在盈江县15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在山区,生产、生活环境较之坝区恶劣,生产力落后,基础建设还不完善,特别是在道路交通设施上更加突出,给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如铜壁关乡,每年产草果上万斤,但由于交通不便,农产品很难运出,有些产品只能人背马驮,无形中提高了生产成本。
2、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差。近几年,盈江县虽然实施了水利、交通、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基地等重点项目工程,盈江县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由于投资有限,大部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得不到加强。特别是农业生产用水得不到保障,每年的五、六月份农民插秧季节时缺水尤为突出,严重地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3、思想观念更新滞后。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旧的传统观念还根深蒂固,如受男尊女卑和市场经济思潮的不良影响,有一些孩子不能够完成义务教育,特别是女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新文盲开始出现,未成年人外出打工人数呈上升趋势;结婚年龄较小,特别是女孩的年龄小,不能够很好地履行父母的责任。这些现象的出现,对盈江县域经济和民族发展进步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4、民族干部的素质能力有待提升。目前,盈江县副科级以上民族干部总数为277人,其中傣族干部124人,景颇族干部79人,阿昌族干部7人,德昂族干部1人。就盈江县民族干部的总体而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综合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外出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少,考虑问题的方式相对陈旧,接受新事物还有一定的顾虑,大多胆小怕事,承担责任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当地民族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当地群众对民族干部的整体看法。
5、龙头企业少而不强。由于盈江县基础建设还相当落后,没有强劲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招商引资的机会难以把握,缺乏一定的稳定资金,也给盈江经济发展错失了良机。如:盈江县近年来种植马铃薯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为提升。2011年冬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9.07万亩,总产2.21万吨。但由于盈江没有加工马铃薯的龙头企业,出现了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致使农户因增产而不增收的现象发生。
6、市场观念不强,信息闭塞。由于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低,市场观念还不强,尚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及时地采集、分析和运用市场信息,市场预测能力欠缺,不利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盈江县的大多数农产品,如马铃薯、西瓜等,都是由盈江运往昆明,再由昆明转运全国各地。由于运输距离远、产品成本高,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加之长距离运输产品易腐烂,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大大地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约了盈江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盈江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1、强化科技推广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盈江县农村经济的振兴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利用各种会议、参观学习和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各种实用技术。通过广泛的科技培训,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盈江县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也正是得益于科技培训和推广,近年来,盈江县的优质米、甘蔗、咖啡、坚果、茶叶、马铃薯、烟叶等产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规模面积不断扩大,产业布局集中合理,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16元,与2006年的1816元相比,净增1900元,增幅超过100%。而德宏州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368元,盈江县高于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今后,要继续强化科技推广和培训农民。
2、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流通。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引进龙头企业入驻盈江县,并给予政策扶持,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的发展。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扶植和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特别是要扶持那些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能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转化增殖,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带动力和辐射力,能为农民提高有效服务的龙头企业,如云南迪思企业集团坚果有限公司、德宏后谷咖啡公司等。建设龙头企业要防止主导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积聚优质资产,实现强强联合,扶持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三是要继续抓好“订单农业”,扩大市场化开发,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把特色农产品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远作。目前,盈江县以“六树一草”为主的重点特色产业每年推进上万亩,竹子、坚果、咖啡、核桃、油茶5种特色产业的总面积已发展到60万亩,初步形成了各种特色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格局。
3、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盈江县少数民族群众主要聚居于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为此,盈江县要始终坚持把实施扶贫开发、兴边富民、边疆解“五难”等民生工程,作为扶持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边境地区、特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使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与惠民举措转化为少数民族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前,盈江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9.9%,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实现了乡乡都有卫生院,村村都有卫生室的格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5%、98%;在解决“读书难”问题上,现已实施“农家书屋”工程35家,配购图书5.25万册,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读书难的问题。
4、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进步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盈江县财政2011年对教育的投入达到了2.476亿元,居德宏州之首。一是要继续实施山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补助工程,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巩固“两基”成果。二是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困难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三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学校,特别是山区少数民族边远学校,要配备本民族教师,推行双语教学,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由民语向汉语过渡,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5、把培养民族干部作为搞好民族经济的重要保障,为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多年来,盈江县委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制定出台了有利于少数民族干部脱颖而出的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加快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少数民族干部在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盈江县傣学会傣戏队”,现有队员34人,其中,男队员13人,女队员21人,大多数队员为在职傣族干部,仅2011年就下乡演出40场,内容以农村禁毒防艾、反对封建迷信、包办婚姻为主,深受各族民众的欢迎,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也即是说,民族干部已成为盈江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各类民族专业人才在各个岗位上大显身手,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雁”,在促进盈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今后,要继续抓好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
6、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要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放活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民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推进土地向农村能人和城镇工商业主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要发展现代农业,一家一户的传统土地耕作模式已经束缚了农业的发展,存在较多弊端,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小,效率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低。如果将农户零星的土地集中起来,连片种植,让那些懂技术、有资金的种植大户投资农户流转的土地,就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多年来,腾冲、施甸等县的种蔗大户纷纷到盈江来承租土地种甘蔗,少则几十亩,多则几百亩,双方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把零星的土地从农户手中集中连片,按效率原则重新配置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土地生产率,才能把盈江县农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7、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经济发展。要发展盈江县农村经济,使之快速发展、跨越发展,不仅需要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更需要社会资本的注入。一是要充分利用上级给予“3.10”地震恢复重建的优惠政策,更要注重招商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改进推介方式,努力提升招商推介活动的成效。吸引其它地区的资源向盈江县流动,从而推动盈江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要按照盈江县“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及恢复重建规划,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立足盈江县的资源优势,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做好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的引进工作,让盈江农村经济得到快速提升。
8、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拓展非农就业空间。大量劳动力滞留于种植业,大量人口滞留于农村,这是造成盈江县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低的重要原因。从农村经济角度来看,农村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盈江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和以农产品储藏、运输、销售为主的服务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商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拓农村非农产业的就业空间。只有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大批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才能真正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责任编辑:刘建文
F127
A
1671-2994(2012)03-0121-03
2012-03-19
线光泽(1958- ),男,云南盈江人,中共盈江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