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及启示

2012-08-15赵新国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理论

赵新国 毛 燕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及启示

赵新国 毛 燕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族团结思想,认为民族团结思想已成为一个不断延续和发展的理论,民族团结思想需要以民族政策的形式加以贯彻和执行,进而文章从四个方面简要概述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实践民族团结思想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实践及启示

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都努力探索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衡量民族团结的指标、建设民族团结的氛围,使民族团结的理论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成为解决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思想

1、毛泽东的民族团结思想。毛泽东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的民族问题相结合,创造了有关民族团结的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第一,毛泽东指出了民族团结的涵义与分类,即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平等联合”①,包括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以及从国际角度讲——与平等对待并尊重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间的团结。第二,毛泽东指出了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与重要作用:“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由此可见,毛泽东认为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同时,他还进一步指出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即民族团结是我们伟大祖国“走上独立、自由、和平、统一和强盛道路的前提条件和政治基础”。②第三,毛泽东详细论述了民族内部团结与民族之间团结的关系,以及民族团结与反对民族主义的关系。这样,就为我国党和政府顺利地开展民族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在实际工作中开创了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的先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邓小平的民族团结思想。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理论,不但继承了毛泽东思想,而且突出地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特色,奠定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的基本原则、任务和前提。第一,民族团结是我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原则。邓小平强调,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搞好团结、消除隔阂;而搞好团结就是工作做得好,就是成绩。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的鲜明时代特征,创造性地发展了民族团结理论和政策,明确地指出了民族团结的基础、目标、立场、核心。第二,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性任务。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特别强调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把民族团结与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正确把握民族团结的内容,将民族团结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力量源泉,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着眼点。第三,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前提。民族团结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要维护全国的稳定,离不开各民族的大团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民族之间的安定团结就显得十分重要。邓小平指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阂的基础上,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④可以说,这是对民族团结理论的进一步升华。

3、江泽民的民族团结思想。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展民族工作的主线,“三个离不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民族团结理论的充实和发展。1990年9月,江泽民视察新疆时首次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这是对民族团结理论的深化和发展。1999年,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把民族团结工作同党的全局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并指出“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江泽民指出:“对于破坏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必须采取措施,坚决消弭在萌芽状态,绝不姑息迁就,犹豫不决。”⑤这就从具体措施上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4、胡锦涛的民族团结思想。新世纪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进程中,针对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各族人民共同谋求发展的强烈愿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理论,形成了体现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主题、适合和谐社会构建的民族团结思想,极大地发展与升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2003年3月,胡锦涛首次提出了我国民族工作要坚持“两个共同”的观点。他指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我们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两个共同”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党对我国民族问题、民族团结问题认识的新飞跃、新突破。他还提出以“和谐”的思想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⑦在民族团结政策基础上更加注重民族关系的“和谐”,这是党对当前民族团结问题的准确把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可以说,“两个共同”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中国化的又一大创新。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实践

1、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集体和个人不断涌现。

1988年以来,国家先后召开了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表彰56个民族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6481个,其中模范集体3213个、模范个人3268名,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各级政府采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表彰办法,在全社会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推动形成了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损害民族团结为耻的社会风尚。

2、民族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2004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举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专题学习民族问题。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要在全社会形成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良好氛围。2005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民族团结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中牢固地树立,使各族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增强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尤其要在各族青少年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现和谐相处、共同进步。”⑧2006年7月,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指出:“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⑨

3、防范机制和政策进一步规范。从2005年开始,经国务院批准,《涉及民族关系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和《民族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相继出台。在此之后,国务院责成各地民委根据《预案》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落实预案。2007年,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事件预案演练”,这是全国的第一次演练。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与应用,与之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防灾减灾法》、《防洪法》、《消防法》、《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初步的突发公共事件响应的法律制度体系,这对解决我国民族地区的公共危机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实践民族团结思想的启示

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团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民主革命时期,正是由于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正是由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更是由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和努力探索,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不同的,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只有认识到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需求与矛盾,并对其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创造与时俱进的、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团结理论,才能够使民族团结理论真正地联系民族工作实际,为做好民族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运用民族团结思想,坚持以“两个共同”为主题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两个共同”是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新突破和新发展。胡锦涛指出:“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⑩胡锦涛在讲话中还丰富了“两个共同”的内涵,明确指出:“共同团结奋斗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深切愿望,共同繁荣发展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核心是我国各民族始终紧密团结,坚持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⑪

3、民族团结是福,民族分裂是祸。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发展进步的国家。大量事实证明:民族团结不仅是各民族人民的幸福,还是国家强大的基石。从秦汉到唐宋、再到明清,凡是国力昌盛时期,无不是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的时期,也是国民享受福祉最多的时期。唐朝鼎盛时,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各国来朝,民族交往盛行,民族大团结堪称历代典范。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为西藏带去唐朝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的发展,给藏族人民带去了极大的幸福。2009年7月25日至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各族群众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

4、民族团结大于天,民族团结靠践行。拉萨发生的“3.14”事件,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都曾经给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各族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沉痛的伤痕和记忆。但是,这样的事件绝对破坏不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旋律,动摇不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抚平创伤、消除隔阂,需要我们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定的决心,切实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民族团结大于天”,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稳定发展之基,是未来持续发展之途;“民族团结靠践行”也绝不是空话,而是要入心入行,要点滴积累、常抓不懈。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1页。

③④ 《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162 页。

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干部读本),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页。

⑥⑩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8日。

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正确的道路,光辉的实践—新中国民族工作60年》,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72页。

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910页。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611页。

⑪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9月30日。

责任编辑:刘建文

D613

A

1671-2994(2012)03-0091-03

2012-01-08

赵新国(1972-),男,云南丽江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

毛 燕(1979-),女,四川泸定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学。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0Y25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理论
我们的民族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民族团结之歌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