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共识与推动改革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2012-08-15高淑琼朱明婵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曲靖谈话共识

高淑琼 朱明婵

(中共曲靖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云南 曲靖 655000)

凝聚共识与推动改革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高淑琼 朱明婵

(中共曲靖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云南 曲靖 655000)

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深化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大。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我们不能设想再有一次“南方谈话”,值得记取的是“南方谈话”以思想转变和认识统一推动改革的特别意义。面向未来,必须凝聚改革新共识,推动改革再出发。

邓小平;“南方谈话”;纪念;改革;共识

一、南方谈话与中国改革开放

1992年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从那时到现在,20年过去了。这2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极具时代特征的20年。可以说,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社会进步,无论是综合国力提升还是民生改善,近20年都是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虽然离全面小康社会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但辛亥革命百年来民族复兴的梦想正日渐变得现实。GDP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收入迅速越过3000美元,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位、进口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此外,在公共财政收入、城市化、社会保障建设、参与全球化治理等多方面,中国都书写了优异的“成绩单”。2008年下半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果断决策,科学应对,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走出危机的影响,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放在20年前,这种情况是难以想象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缘起于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推动中国走上了全面改革开放的道路,这或许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以后已不可能“复制”,因此,其意义更加值得铭记。今年2月3—4日,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说:“二十年前,小平同志不顾八十多岁的高龄来到广东,讲了许多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话。他明确告诉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些话我以为至今仍有强大的震撼力,而且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①广东作为邓小平“南巡”的重要站点,在“南巡谈话”发表20周年之际,温家宝总理到广东视察并讲这番话,既是出于纪念,更寄语了对中国改革开放前景的期盼,值得回味。

二、改革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今天,改革开放仍然是中国政治生活的关键词,是全社会的共识。但是,有共识,同样有困惑。伴随体制加速变革、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国人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体验“中国崛起”的同时,也时刻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在改革开放巨大成功的背后,大量问题和矛盾也突出地显现出来,深化改革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大。

当前,理论界不少人把中国现在遇到的各种问题归之为“中等收入陷阱”或“转型陷阱”。中国目前是否真的面临“陷阱”,可以讨论。但是,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一段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相比,近年来改革的步伐变得有些踯躅不前,解决发展、转型带来的诸多问题的进程在被拉长,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近几年每年的例会——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为例,2012年1月召开的会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并部署了今年改革的八项重点,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金融、资源价格、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打破垄断,推进公共服务等,如果单看一次会议的提法,不仅体制改革工作会,包括人代会等重大年会,公众都能普遍感受到中央政府加快推进改革、破解发展难题的决心。然而,如果把近10年国务院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的问题、包括一些用词放在一起,不难发现,所提内容很多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强调,真正落实起来,不少都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对此,连老外似乎都已看出来。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的“改革风”》的文章。文章这样说:“这几年中国的改革好像风,吹起来一阵一阵,有些话语看似猛烈,却可能是一阵风吹过”。②这一说法或许并不准确,但却形象地揭示了中国改革呈现的一种状况。

三、凝聚改革新共识,推动改革再出发

关于30多年来中国改革的推进路径,国内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一个共同看法是:中国改革属于“渐进式”改革。其基本含义是:由增量到存量、先“经改”后“政改”,即先在传统体制的外围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和经济力量,待其生长壮大后,再转向改革传统体制本身。在制度经济学上,这被称之为“帕累托改进”。尽管改革发起之初我们未必有这么明确的思路,但后来的情形基本符合这一路径走向。应该说,在改革的初期阶段,“渐进式”改革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先易后难客观上可以减少社会震动和失误的风险,逐步积累改革经验,并以较快显现的成果激励大家投入到改革进程中,为全面改革的推出创造条件。

但时至今日,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方位,“渐进式”改革方式的缺陷也明显地显现出来:改革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很多时候是为解决亟需的现实问题而被动改革;也缺乏统筹性和共融性,不少改革措施之间常有冲突,从而易形成对前期低成本改革成功经验的依赖,降低对后期成本的承受力,并最终陷入改革动力不足的困境。由此可以作出一个判断: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现在已经走到了一个“拐点”,即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做到在不触动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来实施了。这才是当下改革问题的实质!对此,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期说的一段话讲得很深刻:“30年前搞改革,主要是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现在搞改革则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约。如果只是根据这个利益格局决定改革的取向,那么改革就不可能进行下去。”③

解读温家宝总理今年3月在全国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改革”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70多次!这反映出,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改革再次受到强烈的呼唤;也可以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之后,如何推进改革仍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我们不能设想再有一次“南方谈话”,值得记取的是“南方谈话”以思想转变和认识统一推动改革的特别意义。面向未来,我们应该努力的是,凝聚改革新共识,推动改革再出发!

从宏观层面说,改革新共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攻坚意识。中国改革处于“攻坚期”,这是一个公认的判断。既然是攻坚,就不能满足于修修补补的“小改革”,不能仅限于在某个领域推进的“划范围”改革,不能等矛盾集中爆发后搞“救火式”改革,必须“顶层设计”,集中力量,全力突破。二是紧迫意识。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在历史发展的转折阶段,只有加快推进改革,才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或“转型陷阱”;如果惧怕利益集团的阻力,或过于担心不可掌控的风险而延误时机,就有可能因改革停滞而走入死胡同。三是民众意识。历史一再证明,改革必须坚持执政党的领导,但更要依靠民众。民众对加快改革的认知和行动,对中国未来改革取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点,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所说:“当然,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④

注释:

① 《温家宝总理视察广东纪实: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南方日报》,2012年 2月 7日。

② 《中国的 “改革风”》,星岛环球网www.stnn.cc2012—03—13。

③《凝聚改革共识,破解改革困境》,《南方日报》,2012年2月7日。

④ 《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人民日报》,2012年3月15日。

责任编辑:刘建文

D616

A

1671-2994(2012)03-0051-02

2012-04-02

高淑琼(1965- ),女,云南宣威人,中共曲靖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

朱明婵(1992- ),女,云南曲靖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曲靖谈话共识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曲靖师范学院数学学科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曲靖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未来5年,你会不会成为被淘汰的料企之一?从海大薛华的谈话中,窥见“危与机”
商量出共识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