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2012-08-15黄金丽周方红邹冬梅孙志瑛白海昕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1期
关键词:弹簧圈电解栓塞

黄金丽 周方红 邹冬梅 孙志瑛 白海昕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453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产生的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痉挛、脑水肿等继发病理改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出血后的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生命体征改变,严重者危及生命,预后差。其及时的手术治疗能够减少动脉瘤再破裂几率,并为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基础,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该院自2011年3月—2012年6月应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45~68岁,平均52.8岁。所有患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其中Hunt-Hess分级I级1例,Ⅱ级2例,Ⅲ级3例。术前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后交通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

1.2 治疗

6例患者均在全麻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人路,行电解可脱微弹簧圈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1.3 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能达到生活自理,其中3例已经恢复工作能力,6个月后复查DSA,动脉瘤均已闭塞,无复发病例。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术的特点,其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3],向其说明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及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手术成功的病例,使其在心理上能够接受减少惧怕主动配合治疗,同时给予镇静药物,减少紧张情绪及对不适反应的敏感程度。

(2)流质饮食,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不可用力排便、用力咳嗽,以按压人中穴法抑制打喷嚏(在出现打喷嚏前兆时迅速以中等力量按压人中穴,可以抑制打喷嚏动作),以免造成颅内压增高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危及生命。

(3)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避免强烈光线刺激,患者饮食、二便均需护理人员协助在病床上完成。

(4)术前准备:①按医嘱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并注意检测指标、禁食水、会阴备皮、留置导尿、监测记录股动脉和足背动脉博动情况,以便术后对照。②术前12 h禁食,4 h禁水。③防治血管痉挛,术前应用静脉泵入尼莫地平4~6 mL/L,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血压至120~150/60~100 mmHg,防止血压过高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采用去枕平卧位,术后8 h术肢制动,绝对卧床1~2 d,限制体力活动3~4周。下肢制动期间需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

2.2.2 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监测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变化,有无失语、剧烈头痛等,注意肢体活动能力变化,对重要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置。

2.2.3 穿刺部位护理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与肢体血循环并做好记录。

2.2.4 管道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排便困难造成颅内压异常增高;加强留置导尿管护理,计算尿量,如病情允许,尽早拔除导尿管,防止尿路感染及意外损伤。

2.2.5 呼吸道护理 必要时采取侧卧位,加强翻身、叩背、吸痰等措施,鼓励患者改变体位,防治坠积性肺炎。

3 讨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病情观察及各项护理措施是否及时到位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因素。本组6例颅内动脉瘤通过栓塞术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治疗效果良好。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规范的、前瞻性的护理措施是护理到位的保证,在每一例患者入院后均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学习,通过高年资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的措施保证护理观察到位,同时需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共同制定护理措施。

通过加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患者治愈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1] 杨树源,只达石.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90.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弹簧圈电解栓塞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轻轻松松学“电解”
高强化平行流电解提高A级铜表面质量实践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电解制氢设备开发入选“863”
SPE水电解催化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