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医院作为社区医院应做好对新入校大学生预防、治疗急性踝扭伤的健康教育工作
2012-08-15郑丹郭天伟
郑丹 郭天伟
通过探究大学生急性踝扭伤发生情况、原因、易损伤部位,采取积极的健康教育,早期积极宣传预防、治疗踝关节损伤的正确知识,将对减少损伤发生率,降低损伤程度,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为祖国培养身体健康的未来农业人才,同时减少相应的公费医疗支出具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校大学生踝关节损伤发生情况、发生原因、易损部位。
1.2 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著作,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通过访谈法对中国农业大学西区校医院理疗室2006~2012年间就诊的150名踝扭伤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及宣教。
2 结果与分析
2.1 踝关节损伤发生情况 受访的150名大学生发生踝扭伤的情况如下:在剧烈体育运动或竞技过程中发生。女大学生穿高跟鞋行走姿势不当发生。野外郊游、实习,遇上下陡坡、阶梯、或坑洼路段发生。少数有反复踝扭伤史(多为体育特长生)。极个别为无明显诱因的陈旧性踝关节损伤复发。这其中以大学生篮球和足球运动性损伤最多见,居踝关节损伤首位[1]。个别学生有脱臼,极少数有骨折。部分有骨关节病。
2.2 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 受访的150名大学生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不佳、运动中技术动作不当、女大学生穿高跟鞋行走姿势不当所致等;少数体育特长生表现为反复踝扭伤;极少数是踝关节陈旧性损伤无明显诱因复发。
2.2.1 运动场地状况不佳或不熟悉
2.2.2 准备活动不充分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内容与专项运动结合不合理或准备活动量过多,过早出现疲劳。
2.2.3 运动中技术动作不当 如蓝球运动中腾空落下时发生单脚踩在其他队员脚背上使得局部负荷过大。重心失衡,由于条件反射,为维持这种平衡,踝关节受冲击力和自身的重力作用造成踝关节的一侧侧韧带拉伤和同侧骨面的压伤[2]。导致踝关节损伤。足球运动则因其对抗性强,速度转换快,动作多变,使得运动中有许多爆发启动、急停、急转等剧烈动作,使得踝关节损伤。
2.2.4 平日踝关节缺乏韧性训练突然参加竞技性运动 因年轻好展示自我,同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经验。盲目或冒失参加体育比赛竞技运动,而超出了平日的生理负荷量。
2.2.5 女大学生开始穿厚底鞋、高跟鞋
2.2.6 踝关节损伤史 尤其是体育特长生,因反复踝扭伤,增加了关节的不稳定性。易于导致踝关节再次损伤。
2.2.7 军事训练、野外郊游或小学期实习时对野外环境不熟盲目急行军事训练中严防踝关节扭伤是非常重要的[3]。
2.3 踝关节的易损部位 调查结果显示,主要以踝外侧韧带损伤最常见。多为运动者跳起落地脚触不平地面或物体时,产生足旋后,踝关节内翻,导致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从解剖上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较内侧副韧带薄弱,在足踝剧烈运动时,容易产生踝关节内翻过度,因而外侧副韧带损伤多于内侧副韧带;而少数踝关节的反复扭伤,甚至在走平路时也扭伤,是由于外踝关节的肿胀、疼痛,松弛所致踝关节的不稳定引发。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参加体育运动机会较多,踝关节反复扭伤的比例相对较高[4]。有报道称92%的篮球运动员曾有踝关节损伤,其中83%为反复扭伤。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复发的比例为73%[5],应该引起关注。
3 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平时要加强宣传教育,重视踝关节的保护。强调踝关节首次扭伤治疗的重要性。
3.1 预防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教会学生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技术:在跑跳腾空落地时,若踩到别人脚上或感到身体重心不稳而势必跌倒时不要与之抵抗,应顺势倒下使身体重心迅速自然下降,分散足部所承受的具大压力。平日不要带伤训练及超负荷突发训练。应注意踝关节柔韧性训练,使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受到不同程度的牵拉训炼。增强关节的力量,发展其协调平衡及适应能力。竞技运动中尽量避免违规动作和粗野动作。女大学生应尽量少穿高跟鞋与厚底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踝关节的反复扭伤与首次扭伤后是否接受早期正规治疗及限制运动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不强,认为踝关节扭伤是软组织伤,没有骨折,就不限制运动。事实上,踝关节扭伤恢复时间一般需2~3周,而恢复正常的体育锻炼时间可能更长。为了预防踝关节的反复扭伤,剧烈活动前除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外,训练和比赛时还应使用弹力绷带或其他类型的护踝支具。可显著减少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另外高帮运动鞋能有效地预防踝扭伤,穿高帮鞋的篮球运动员的踝扭伤率是穿低帮鞋的50%[6]。在野外应着户外装,避免盲目急行,尽量减少野路探险。
3.2 处理
3.2.1 早期 坐下或躺下,局部采取冰敷、加压、抬高,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用冰或冷水敷伤处20~30 min,可使受损伤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冷敷时用绷带或袜子加压包扎在踝关节周围。之后可酌情穿弹力袜。切忌伤后24~48 h内进行局部推拿、按摩和热敷。热敷在受伤后的24~48 h后才能进行。如果发生或怀疑脱臼、骨折最好用担架把伤员送往医院,请专业急救人员处理。
3.2.2 中期 中期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改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使瘀血与渗出液迅速吸收加速再生修复。可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及物理治疗。同时进行适量的康复治疗。
3.2.3 晚期 处理的原则是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功能,在治疗的同时逐步增加踝关节的力量训练。
4 踝关节伤后的康复训练
早期的康复锻炼,应以不负重的功能锻炼为主,而过早参加体育锻炼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是不利的[4]。
4.1 生理康复 为使踝关节扭伤尽快恢复并预防再次扭伤,在关节肿胀、疼痛缓解时,应积极进行适量的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和屈伸活动。踝关节力量练习可以使踝关节力量增加,使主要韧带更具有牢固性。柔韧性练习可以使踝关节活动的幅度增大。协调性练习有助于提高技术动作。总之,尽量不停止全身和局部的活动。
4.2 心理康复 新入校的大学生伤后也应重视其心理治疗,有意识地让其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稳定心理情绪。正确、循序渐进地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以健康的身体状态加入到未来的社会工作中。
4.3 脱臼、骨折治疗 应该用石膏固定、制动。早期的恢复锻炼,应以不负重的功能锻炼为主,过早参加体育锻炼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是不利的。
5 结论
踝关节损伤,在日常生活、旅游、运动,尤其穿高跟鞋或厚底鞋时容易发生。而以上各式运动损伤中,尤以青少年在篮球、足球运动中发生的几率所占比例较高。作为青年的大学生因自主性活动能力增强、活动能力较旺胜,故发生踝关节运动性损伤机率较高。特别是新入校大学生由于对踝扭伤的预防和治疗知识不足,处置不当,加重损伤,成为在校大学生中的高发人群。一旦损伤发生就会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及相关医疗费用的支出。作为社区医院的高校校医院应使学生了解有关体育运动性损伤预防方面的知识,就像应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样有其必要性[7]。所以在大学生刚入校时就应进行早期、积极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宣传预防措施及正确的治疗措施将会降低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病程,减少公费医疗成本的支出,这样既能更好的为广大大学生服务,同时也能为高校的医疗卫生工作当好守门人[8]。
[1]张新定.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规律及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31-32.
[2]吴佳伟.高校体育系篮球专项男生踝关节损伤的调查分析.运动安全,2010,(12).
[3]赵随波.为何踝关节训练扭伤常发生于外侧.解放军健康,2011,(2):64-65.
[4]陈立峰,等.大学生踝关节反复扭伤206例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30.
[5]Leander son J,Nemeth G,Eriksson E.Ankle injuries in basketball players.Knee Surg Sports Traum Arth,1993,1(3-4):200-202.
[6]马昕.运动员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1):62-64.
[7]马旭,等.沈阳市11211名大学生运动性损伤的调查.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5-18.
[8]姚建红.澳大利亚农村地区全科医生的地位和发展.中国全科学,2006,9(9):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