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低灌注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2012-08-15郝学民李艳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5期
关键词:血流量人民卫生出版社脑组织

郝学民 李艳红

正常流经脑组织的血液750~1000 ml/min,占心搏量的20%,证明脑血液供应极丰富,脑代谢极旺盛,能量主要来源于糖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脑组织对血流量减少引起的低灌注反应十分敏感,导致脑功能严重损害。本文仔细分析了50例低灌注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低灌注脑梗死住院患者50例,大部分经头颅CT证实,少数脑干梗死经MRI确诊。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5~85岁,平均70岁。

1.2 方法 对50例低灌注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低灌注与脑梗死的关系,并分析低灌注的具体原因。

2 结果

手术后出现脑梗死者15例,占30%;发热、大量出汗后出现脑梗死者21例(主要为发热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退热),占42%;过量服用降压药物者14例(尤其针对高龄高血压患者,部分伴有颈部血管狭窄),占28%。头颅CT或MRI检查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征,病灶分布呈多样化,有一部分为分水岭脑梗死,即相邻血管供应区分界处局部缺血,多因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典型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全身血压下降时。反复细致的神经系统检查对诊断意义很大,CT显示不清者应该进行DWI及MRA检查,以明确新发病灶及责任血管情况。

3 讨论

①正常情况下脑血流有自动调节机制,脑血流与灌注压成正比,与脑血管阻力成反比,在缺血或缺氧状态下,脑血管自动调节机制紊乱使血管扩张,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1]。②研究表明:急性低灌注性脑梗死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为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突然下降超过了脑组织正常的自动调节极限,造成急性低灌注状态,血流量明显下降,流速减慢,导致血管阻塞[2]。③老年患者体弱,发热后给予退烧治疗(主要为发热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退热),大量出汗后未能及时补进,从而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低灌注性脑梗死。④笔者观察:患者年龄均偏大,有动脉硬化原因,加之临床医师经验不足,尤其非神内专科医师,发现高血压不分析原因,只顾积极降压到正常范围,结果导致血压迅速下降而诱发低灌注。⑤分水岭梗死由于处在血管的交汇区,侧枝循环少,血流量低,脑灌注反应尤其敏感,很快发生低灌注,典型病例发生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伴全身血压降低时。[3]

预防与治疗:

低灌注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上要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①及时补充血容量,可考虑使用生理盐水、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等纠正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②缺血性卒中后血压升高通常不需要紧急处理,病后24~48 h收缩压大于220 mm Hg、舒张压大于120 mm Hg或平均动脉压大于130 mm Hg时可以给予降压处理,切忌过度降压使脑灌注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③ 老年患者体弱,发热后给予退烧治疗,应避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退热,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水补盐。④总之,低灌注性脑梗死有多种因素导致发生,临床医师需要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个体化治疗,特别应该警惕医源性因素导致脑梗死发生或进一步加重,值得同道思考和借鉴。

[1]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9.

[2] 杜福文,林晖,黄丽华.急性低灌注性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院报,2009,31(4):589-599.

[3] 贾建平,崔丽英,王伟.神经病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8.

猜你喜欢

血流量人民卫生出版社脑组织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