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临沧市蚕桑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2-08-15王文生张东城赵汝林白开蕊

中国蚕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临沧市蚕茧桑园

王文生 张东城 赵汝林 白开蕊

(1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临沧 677000; 2临沧市临翔区种子站,云南临沧 677000)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属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理气候,市辖1 区7 县,2010年全市总人口243.18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01.96 万人,乡村从业人口117.32 万人,总耕地面积24.14 万hm2,全市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为发展栽桑养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及“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临沧市的蚕桑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现已成为辖区内部分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兴产业。我们通过分析临沧市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利因素,提出促进临沧市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

1 临沧市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临沧市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始于20 世纪90年代初,当时临沧市的凤庆、临沧等县均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种桑养蚕技术,凤庆县还成立了种桑养蚕技术推广机构,制定了各种扶持政策,使临沧市的蚕桑产业得到了起步和发展,且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桑园面积逐渐扩大。21 世纪初,临沧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桐凤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入驻凤庆县,成立了凤庆桐凤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及引进曲靖虹桥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入驻耿马县,使临沧市的蚕桑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临沧市的蚕桑产业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临沧市市委、市政府把蚕桑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一项新兴产业来抓。2010年引进全国著名的丝绸加工企业江苏玖久丝绸有限公司,共同发展蚕桑产业。到2010年,临沧市蚕桑产业已覆盖凤庆、耿马、镇康、临翔4 县(区),全市桑园面积达2 604 hm2,全年饲养蚕种10 756 盒,产茧量418 t,平均盒种产茧38.91 kg,实现产值960.896 万元。其中凤庆县规模最大,全县桑园面积达2 135 hm2,有11个乡(镇)、120 多个村种桑养蚕。耿马县、镇康县、临翔区桑蚕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共有桑园469 hm2。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市桑园面积达到1.33 万hm2,年饲养蚕种60 万盒,生产鲜茧2.4 万t,实现产值7.2 亿元。临沧市还积极探索蚕桑与核桃、林果间套种模式,并依托江苏玖久丝绸有限公司、凤庆桐凤丝绸有限公司等企业,力争3年内建成缫丝、织绸、真丝产品等加工的龙头企业。

2 临沧市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不足 政策引导不到位

由于临沧市发展蚕桑产业起步较晚、桑园面积小、影响力不大,群众对蚕桑产业的认识不足,对蚕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发展前景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体制也不完善,政策引导不到位,所以,至今尚有部分环境优越的乡村未能因地制宜地发展蚕桑产业。

2.2 产业基础条件差 蚕桑资源浪费严重

一是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不高。虽然临沧市发展了一定面积的桑园,但由于多数建在山坡旱地上,普遍缺水、缺肥,立地条件差;桑树品种以实生桑为主,产量低、品质差、采摘费工;且普遍存在重蚕轻桑、重栽轻管的粗放式经营现象,导致单位面积产叶量低、效益差。二是新技术及配套设施的应用率低。绝大多数是一家一户分散养蚕的老模式,人蚕共室、土法饲养、柴草结茧,家蚕发育慢,发病率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无法保证;小蚕共育、消毒防病、先进省力化蔟具等技术推广速度慢。三是蚕桑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养殖技术落后,比较效益低,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养蚕人员越来越少,造成大量蚕桑资源闲置浪费。

2.3 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资金投入不足

临沧市的蚕桑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严重缺乏,体制不健全,蚕桑技术推广力量薄弱。全市仅凤庆和耿马2个县有蚕桑技术推广部门,而且专业技术人员少,乡(镇)一级几乎没有专门从事蚕桑技术推广的人员,重点村组也没有配备蚕桑技术辅导员。目前全市专门从事蚕桑技术推广的人员仅有40 余人,技术力量薄弱,无法对蚕农进行全方位的蚕桑技术服务。加之临沧市的蚕桑生产基地建设起步晚、规模小,难以列入国家、省级投资计划,经费来源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普及,导致蚕桑生产技术水平低,产业发展缓慢。

2.4 企业带动力弱 产业化开发滞后

长期以来临沧市没有专门的蚕种生产企业,仅有凤庆桐凤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及入驻耿马县的曲靖虹桥丝绸有限责任公司2 家企业从事蚕茧收购及初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弱。且由于全市蚕茧产量低,企业比较效益差,不能使临沧市的蚕桑产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产业化开发滞后。

3 临沧市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1 良好的发展机遇

为使我国由丝绸大国发展成为丝绸强国,并考虑东部省份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缺乏和经济发展较快等原因,国家加快了产业布局调整,通过“西部大开发”、“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把蚕桑生产基地由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向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转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1]。2006年,国家把云南省列为最适宜发展蚕桑产业的区域之一,项目资金向蚕桑产业倾斜,这为临沧市发展蚕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3.2 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富裕,丝绸等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将逐步增大。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的茧丝绸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外贸量约占世界外贸量的70%左右,并且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推出的丝绵被等茧丝绸新品种用丝量极大,促使内销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内蚕茧的生产量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量[2];另有调查显示,国内蚕茧已经连续多年“寅吃卯粮”,连续几年蚕茧缺口达20%以上,专家预测,今后几年国内蚕茧缺口将更大[3]。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作为石化产品的化纤织物替代天然织物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与此同时,绿色、环保意识也逐渐从吃的领域延伸到穿的领域,蚕茧价格上涨,比较效益提高。国际国内茧丝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使这个传统产业再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被誉为“纤维皇后”的天然织物在国际市场上将越来越走俏。

目前国内和国际市场行情良好,随着我国丝绸对外贸易配额的取消,国内丝绸消费不断扩大,出现了生丝出口价格、生丝内销价格和干鲜茧价格同步提高的良好局面;“十一五”期间茧丝绸产业行情保持稳健增产态势,出口贸易有所扩大,产业运行质量效益明显提高[4]。

3.3 巨大的开发潜力

现代蚕桑产业要跳出养蚕卖茧的传统模式,走高效利用、综合开发的发展新路,综合开发潜力巨大。如,桑叶既可入药也可直接加工成保健品,桑椹可酿制果酒及饮料,蚕蛹也是上等的保健食品,蚕沙可做成保健品也可入药,蚕丝不仅可以织绸做衣,还是医学上人造皮肤的天然原料[5]。

3.4 优越的自然资源

云南省桑树栽培历史悠久,在东汉永平年间就有桑树栽培和丝绸生产,赵州丝、永昌绸、滇缎曾驰名中外,云南省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道[6]。

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位于东经98°40'~100°33',北纬23°04'~25°02'之间,处于横断山脉扫帚部分,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之间,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并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河窄谷深,境内最高海拔3 504 m,最低海拔450 m,北回归线横穿南部,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小,干雨季分明,立体气候显著,年均气温17.3 ℃,年降雨量920~1 750 mm,无霜期317 d,日照时数1 894~2 262 h,平均湿度68%~81%,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充沛的雨量,适宜的气候资源、充足的水利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资源,为蚕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临沧市除少数较热区域栽桑条件差外,均属优质蚕桑产区,特别是凤庆县生产的蚕茧丝质优、上茧率高、解舒好、洁净优,为优质蚕茧中的上品[6],2006年凤庆县诗礼乡生产的蚕茧每盒种平均产量50 kg以上,产量、品质均被有关专家所称誉。但是,蚕桑产业在临沧市仍属于弱势产业,除凤庆、耿马2 县外,其他县(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3.5 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

自2005年丝绸市场回暖以来,蚕茧价格不断攀升,2010年临沧市当地鲜茧收购价已达25 元/kg 以上,使单位面积桑园产值不断提高。如以鲜茧价格25 元/kg 估算,栽桑后的第1~2年,每667 m2桑园的蚕茧产值约2 500 元,扣除成本,收益约1 500 元;3年后的成林桑园,每667 m2桑园的蚕茧产值达5 000元,扣除成本,收益可达4 000 元,比传统玉米—小麦的种植模式(每667 m2收益1 000 元左右),效益明显提高。另外,发展蚕桑产业符合临沧市市委、市政府“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方针政策。蚕桑产业号称“绿色的富民”产业,其在生态方面还具有能增加地表覆盖,减少地表径流,美化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作用。所以,发展蚕桑产业既能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4 临沧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4.1.1 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 随着蚕茧价格的回升,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不断提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丝绸等高档消费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加之蚕桑产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结合临沧市优越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对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2 加强对蚕桑产业的领导 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结合农村新家园行动计划,树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要把发展蚕桑产业列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要加强对发展蚕桑产业的领导,尽快建立蚕桑产业化开发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人员,强化组织领导,创造良好的蚕桑产业开发环境。

4.2 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生产技术培训

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加强生产技术的培训和指导,促进全市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建设为重点,巩固提高凤庆、耿马等有一定基础的老蚕区,加大澜沧江流域为主的临翔、云县、镇康、双江等新蚕区的开发,不断提升临沧市蚕桑产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蚕桑实用技术

为了促进临沧市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应该从加强蚕桑产业基础设施和提高科技含量、推广蚕桑实用新技术入手。首先要搞好桑园水、电、路、蚕房的规划建设,配备好蚕具,提供优良的蚕种。其次要大力推广农桑14、农桑12、女桑等丰产型桑树品种和菁松×皓月、云7 ×云8 等大茧型多丝量优良蚕品种。三是要推广生态桑园栽培及改良技术、小蚕饲育箱和小蚕共育技术、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技术、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等,降低栽桑养蚕的劳动强度,提高桑园产叶量、产茧量,增加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

4.4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增加资金投入

发展一个好产业,需要一支好队伍。临沧市发展蚕桑产业,要加强蚕桑科技队伍建设,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素质,充实蚕桑技术推广的专业队伍,对现有人员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保障有力的专业技术队伍;建立、健全多元、稳定的技术推广机制,充实、完善市、县、乡三级蚕桑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从市、县蚕桑技术推广部门到重点乡(镇)的蚕桑产业信息网络,并利用信息网络 及时了解市内外蚕桑产业动态和市场信息,宣传临沧市蚕桑产业的开发情况;总结学习凤庆等地蚕桑产业的发展经验,对重点乡(镇)及新蚕区的蚕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的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及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蚕桑技术推广,构建多元化蚕业科技服务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为临沧市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并且,各级政府及企业要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加大投入,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5 加大扶持力度 建立产业龙头企业

结合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开发,利用现有蚕桑资源,搞好项目筛选、包装和推介,加大对现有的蚕桑加工企业凤庆桐凤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入驻耿马的曲靖虹桥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及新引进的江苏玖久丝绸有限公司的扶持力度,尽快建成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企业拉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产业格局,切实保护农民及企业的利益,加快临沧市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1]舒惠国.“东桑西移”工程和桑蚕产品的新开发——在中国蚕学会第八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蚕业,2009,30(2):7 -10.

[2]王芬兰. 千年蚕桑如何踏准市场行情[N]. 苏州日报,2006 -10 -26.

[3]佚名. 苏州蚕茧价格大幅波动 价格形成机制亟待完善[EB/OL]. 纺织服装资讯网,2006 -12 -19. http://www. fz365.com.cn/GarmentNews/Html/2006 -12 -19/123767.html.

[4]吴志远. 今春一张蚕种难求[N].湖北日报,2006 -04 -28.

[5]胡之亮,傅荣.楚雄州蚕桑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8,29(4):62 -63.

[6]罗坤,陈松. 加强蚕业科技普及,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J].农村应用技术,2007,(1):39.

猜你喜欢

临沧市蚕茧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临沧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稳产高产的对策措施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蚕茧与飞蝶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高起点谋划和推动临沧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