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综述与展望*

2012-08-15赵金金

关键词:预警系统承载力预警

刘 佳 刘 宁,2 杨 坤 赵金金

(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青岛工学院,山东 胶州 266300)

预警是度量某种状态偏离警线的强弱程度并发出预警信号的过程,[1]其可有效利用先行指标对未来的发展状况和风险强度进行预测,有助于政府决策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规避风险,目前,预警理论在全球自然灾害防范、环境与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宏观管理以及企业危机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不同行业和领域预警差异较大,在自然环境领域可直接利用仪器探测进行预警,而在社会经济领域,受到诸如政策、经济环境变化和行业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预警系统的有效性难以评价,其预警研究往往主要集中在理论上的解释结构模型。[2]20世纪80年预警理论才开始引入在我国旅游研究中,但国家旅游预警制度管理也基本上是空白。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长假制度,催生了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游客对旅游预警的强烈需求。2000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为各企业和游客提供旅游信息的全国假日旅游预报系统,成为我国旅游出行预警系统的雏形。2006年针对国际政治、环境局势的不稳定,国家旅游局、外交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首次建立起涵盖信息收集、预警评估和预警发布等内容的旅游预警机制。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与演替的动态复合系统,为避免或最大限度的降低旅游环境承载力超载或弱载给旅游环境造成的破坏,旅游管理部门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对旅游环境承载力实施严格、有效的调控管理。随着旅游在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预警理论与预警方法在旅游领域的应用,能够为缩小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提供技术支撑,并为政府及旅游管理部门实施旅游开发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对影响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与环境承载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预先发出旅游环境承载状况警报,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调控机制与管理手段,进而促进区域旅游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就成为旅游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的架构和实践应用研究日益丰富和完善,但相比较而言,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起步较晚,其理论与方法研究相对滞后,预警管理及其应用研究成果不足,故亟需对我国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理论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并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进而加快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的系统研究。

一、旅游预警研究领域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学术界有关旅游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危机管理预警、旅游安全预警、旅游流空间分布预警等方面,旅游地生命周期预警系统、旅游服务质量预警指标体系及其旅游产品竞争力预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

(一)旅游业危机管理预警

旅游业危机主要是非传统旅游安全问题,指旅游危机、旅游风险等难以预测的、发生频率低并对旅游业造成很大影响的旅游安全问题。[3]预警是旅游业危机管理的有效手段,Faulkner,B.建立了一个用来分析和制定旅游灾害管理策略的一般模型,[4]R.Woller Calvo认为制订详细的灾害管理计划并以最快的速度启动管理计划,预测并预防旅游危机事件的发生,需要从预防到解决的整个阶段都渗透着预警管理的思想。[5]由于不同预警主体的所关注的利益是冲突的,明确危机管理的主体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前提,因此,李树民构建了由政府为主体的包含预警指标体系,预警信息及反馈系统,预警结果评价系统以及预警信号模型在内的宏观预警系统;[6]普布次仁等建立了包括决策系统、信息系统、执行系统与保障系统在内的西藏旅游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7]在旅游企业微观层次上,预警研究集中在旅游景区预防危机、预控危机的手段和策略等方面,贺德红探讨了旅游景区预警管理的原则、程序以及预警管理系统的组成及构建。[8]从总体上看,国内研究在旅游企业营销风险预警、组织管理风险预警等方面明显不足。

(二)旅游安全预警

旅游安全问题是保证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这里主要指在旅游活动中发生频率高、比较容易控制、影响范围相对较小的传统旅游安全问题,包括旅游饮食安全、住宿安全、旅行安全、游览安全、旅游购物安全和旅游娱乐安全等方面。[9]旅游安全预警是旅游危机预警的主要研究领域,其根本宗旨在于将游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尽可能防止任何危及游客安全的事件发生。郑向敏较早地对旅游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研究,重点探讨了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10]但对旅游安全预警的研究关注不足。任学慧将视角定位于易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的滨海旅游城市,根据4S技术与TIS集成构建了滨海城市旅游安全预警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11]滕玮峰探讨了我国境外旅游者安全预警的层次性与侧重性,提出我国应尽快建立起预警等级明确的不同预警层次;[12]杨俭波等建立了一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旅游安全预警模型,研究包含旅游地灾害频度、出游设施安全度和旅游地区域安全度三大类的旅游安全预警影响因素,并进行了旅游安全预警应用的实验设计;[13]祝喜等结合PSR和AHP方法,构建了旅游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BP网络神经法对旅游安全预警状态进行了实证分析。[14]

(三)旅游流空间分布预警

为解决旅游需求的快速膨胀所造的旅游景区过冷或过热的极端现象,并由此引发的地区之间旅游供需不平衡问题,对旅游流量及流向的分布问题进行预警研究已成为关注焦点。樊志勇从旅游流的流量及流向角度,探讨了旅游预警机制的建立问题;[15]梁留科结合景区与通道的容量,以此为基础构建旅游预警系统指标体系,通过对旅游客流的正确分析与预测,得出旅游预警信号,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旅游客流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控制。[16]总体来看,旅游流空间调控的预警有助于针对旅游者空间过度集聚与不均衡分布问题。

此外,杨永丰等以“拐点”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预警系统;[17]梁赫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旅游服务质量预警指标体系及预警等级;[18]杨秀平等在辅助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旅游产品竞争力进行了预警研究。[19]

二、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现状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理论解析

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是旅游预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警重点关注旅游发展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与生态污染所引发的旅游环境承载问题,预警研究对象是旅游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游客超载和管理手段,其目标是为了探求旅游环境超载现象的本质特征、基本成因和发展规律,构建旅游环境预警系统与预警管理机制。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对区域旅游环境承载状况具有监控、评价和预测的功能,既是预报某一旅游景区不正常承载状态的主要依据,也是某一地区旅游环境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径。当前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主要借鉴生态安全理论和生态预警方法等基础理论,董成森基于生态视角对旅游活动所引致的生态恶化及环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预警的主要目的是对超负荷的重大旅游环境问题做出警报和采取必要的措施。[20]总体来说,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关于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原理、预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仍明显不足。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确保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的前提下,由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诸要素构成的旅游环境系统对旅游业发展的最大承受能力,[21]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是指在全面准确地把握旅游环境系统可持续承载的运行状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旅游环境承载状况与趋势进行监测、评价与预测,对旅游环境超载或存在状态的时空特征进行预报,对因旅游环境区域承载差异过大而引发的重大旅游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提前发出警报,并做出有效防范的管理与调控。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既是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状态的预警系统构建、预警运行机制、保障体系构建的过程,也是对旅游环境承载系统可持续发展偏离期望状态的预测和警示的分析与评价方法,还是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监测与调控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动态变化、阈值约束等特征,敏感性指标的难以测定和复杂性,当前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面临诸多困难。

(二)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方法

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方法是预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预警评价方法与预警模型确定。首先,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可以完成指标的筛选、修正和处理,制定一套能够及时准确反映旅游环境承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预警指标体系是旅游环境承载状况警情识别、评判和调控管理等的基本前提。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是由影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众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子构成的综合体系,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可以完成指标的筛选、分类、修正和处理,[22]评价指标是测定旅游环境承载状况的指示器,因此,在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又要充分考虑预警指标间的关联性和非重复性,以有效地达到旅游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价与预警的目的。其次,由于旅游环境承载力构成要素的复合性、综合性与可调控性等特征,需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复合系统进行预警研究,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当前预警评价方法研究主要借鉴跨学科以及相关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各指标运行状态,如姬晓娜等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预警研究。[23]此外,预警模型主要用于确定警度,划分警限,杨春宇以理想存在作为参照系制定预警标准,确定警戒线,[24]梅占军通过建立数学函数关系,划分出不同警情阶段。[25]事实上,预警过程的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预警方法,当前研究基本上以相关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方法为主,当前研究尝试构建了一些预警指标体系,但多来自定性研究,并基于经验和历史数据进行时间界面分析,缺乏对旅游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和时序变化的深入研究,实质上降低了其预警作用和意义。

(三)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应用研究

在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构建上,当前研究主要借鉴宏观经济预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霍松涛基于大系统理论将旅游预警系统划分为旅游警情动态监测、旅游警源分析、旅游警兆识别、旅游警度预报和地理信息技术辅助等子系统;[26]曾琳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也可划分为信息处理系统、预测系统、预警准则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27]赵永峰等将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划分为信息处理系统、预测系统、预警准则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28]赵新伟则建立了一个由区域旅游生态环境压力预警子系统、区域旅游生态环境质量预警子系统、区域旅游生态保护与整治能力预警子系统构成的区域旅游生态安全复合预警系统。[29]

在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管理及调控对策上,分析警情、预报警区是发现问题的主要环节,预防、排警和调控是旅游环境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建立良好的预警管理系统与预警机制、预警组织保障体系等至关重要。翁钢民等提出应建立旅游资源环境补偿机制,建立健全环境预警管理组织,牢固树立旅游环境预警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旅游环境内外调控机制以及增强旅游环保意识等;[30]张晓娜等则针对北戴河海洋乐园景区提出了保持生态环境,提高旅游目的地吸引力,采取游客分流,完善旅游交通设施与基础设施等举措。[31]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预警对象多为小尺度旅游景区,对城市、区域等大尺度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相对匮乏,而沿海地区的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也鲜有研究。

三、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展望

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可知,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其理论和方法体系尚不成熟。对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方法以及旅游环境不可持续承载状况产生的本质特征等缺乏深入理解,提高模型和数字技术在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的作用、注重对旅游环境承载力动态预警研究、加强旅游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亟需进一步深入。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旅游环境承载系统构成要素复杂,预警作为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薄弱领域,其理论与实践应用价值有待挖掘。今后研究趋势和突破点主要在:

(一)全面构建预警理论与方法体系

在理论体系架构上,借鉴成熟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相关理论,建立完善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概念、模型、研究方法等体系,剖析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和演变规律,探讨预警系统构建、预警利益主体分配、预警实现机制与路径等理论体系,重视旅游环境承载力在区域旅游开发与资源优化配置等理论研究,避免经验性判断与重复性研究,更好地把握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管理的一些复杂问题,全面加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的理论架构与理论积累;在研究技术与方法上,针对目前研究以现状评价研究为主的特点,加强模型构建、系统仿真与计量分析等方法和跨学科视角在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预测与预警研究中的应用,并加强应用社会调查方法、经济计量方法和环境工具,进行科学的定量化和实验性研究。在旅游环境承载阈值确定、警度划分等方面,注重多种方法的比较研究,以全面阐述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复杂系统的规律和特殊性。

(二)丰富和完善预警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上,推动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多元化、多角度的研究方式,拓展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领域。其中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管理系统构建、不同利益主体的预警管理职责分配与协调、预警管理保障与相关政策支撑体系、预警原则与实现机制、大区域联动预警机制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亟待丰富;在研究尺度上,拓展景区、城市、区域以及跨区域等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并明晰不同空间尺度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预警主体,探讨其预警管理系统与预警机制构建异同。与此同时,加强案例实证研究,以检验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切实发挥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在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中的作用。

(三)加强动态预警及空间差异预警研究

根据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复合性、动态性与模糊性,深入探讨符合旅游环境承载力自身特点的预警评价、预测模型与动态模拟模型,对区域旅游环境承载状况及动态趋势进行预警研究,为区域旅游资源在环境承载阈值之内进行开发提供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推动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从静态评价走向动态预警;同时,当前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多是以数理统计、模型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基于综合指标或若干指标来判断警情,但未将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结果有效落实在空间上,不能充分发挥对旅游经济活动的调控与引导,因此,亟需加强空间分析技术在预警系统构建中的应用,以为缩小旅游环境承载力区域差异提供技术支撑。

(四)重视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

相对陆域而言,滨海旅游生态环境系统相对复杂与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根据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建立预警系统与预警管理机制是对滨海旅游环境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途径。依据预警系统反映的信息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可使滨海旅游环境系统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运行。因此,对滨海旅游开发所面临旅游环境承载问题进行预警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而对中国滨海旅游环境承载状态进行预警评价、动态预测和监测报警,构建相应的预警管理系统及预警机制,有助于缓解我国滨海旅游环境超负荷承载问题,平衡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地域差异,为中国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调控管理提供较为明确的思路,对进一步优化滨海旅游业空间发展格局,推动滨海旅游业向健康友好型及可持续方向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陈国阶.对环境预警的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1996,18(5):1-4.

[2]佘丛国,席酉民.我国企业预警研究理论综述[J].预测,2003,22(2):23-29.

[3]邓冰,吴必虎,蔡利平.国内外旅游业危机管理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4(3):1-8.

[4]Faulkner,B.Towards a framework for tourism disaster management[J].Tourism Management,2001(22):135-147.

[5]R.Woller Calvo,R.Cordone.A heuristic approach to the overnight se-curity service problem[J].Computers &Operations Research,2003,(30):1269-1287.

[6]李树民,温秀.论我国旅游业突发性危机预警机制建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5):45-48.

[7]普布次仁,师晓娟,李静.基于预警机制的西藏旅游业危机管理浅析[J].西藏科技,2007,(1):6-8.

[8]贺德红.我国旅游景区危机预警管理研究[D].长沙:湘潭大学,2006.

[9]高玲,郑向敏.国外旅游安全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08,1(3):436-440.

[10]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6):16-20.

[11]任学慧,王月.滨海城市旅游安全预警与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设计[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4).

[12]滕玮峰.我国境外旅游预警的层次性和侧重性探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2):94-97.

[13]杨俭波,黄耀丽,李凡,等.BP神经网络预警在旅游安全预警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2):108-111.

[14]祝喜,王静,吴郭泉.旅游安全预警指标构建及应用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133-136.

[15]樊志勇.如何建立完善的旅游预警机制[J].商场时代,2005,(8):34-36.

[16]梁留科,周二黑,王惠玲.旅游系统预警机制与构建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3):72-76.

[17]杨永丰,罗仕伟,王昕.基于拐点理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预警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110-113.

[18]梁赫,饶华清.长三角旅游服务质量预警机制建立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4,(4):80-83.

[19]杨秀平,翁钢民,赵本谦.旅游产品竞争力分析及预警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5,19(6):76-78.

[20]董成森,陈端吕.武陵源风景区生态承载力预警[J].生态学报,2007,27(11):4766-4776.

[21]张广海,刘佳.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与功能分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4):77-80.

[22]杨秀平,翁钢民.基于模糊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J].商业时代,2007(25):85-86.

[23]姬晓娜,胡建业.区域旅游环境质量预警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16(3):80-82.

[24]杨春宇,邱晓敏.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研究[J].人文地理,2006,(5):46-50.

[25]梅占军.旅游环境影响预警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8,10(6):64-66.

[26]霍松涛.旅游目的地旅游预警系统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6.

[27]曾琳.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其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06,30(5):463-467.

[28]赵永峰,焦黎,郑慧.新疆绿洲旅游环境预警系统浅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7):144-149.

[29]赵新伟.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26(6):13-17.

[30]翁钢民,赵黎明,杨秀平.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5(4):54-58.

[31]张晓娜,翁钢民,刘洋等.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预警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2):113-116.

猜你喜欢

预警系统承载力预警
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水生态承载力评估 引领流域结构减排
一种基于CNN迁移学习的井下烟、火智能感知预警系统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基于ZigBee与GPRS的输电杆塔倾斜监测预警系统
听说你低估了一辆车的承载力
桥、隧安全防范声光预警系统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日盲紫外探测技术在空间预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