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澳大利亚南极科学战略及研究主题*
2012-08-15吴依林
吴依林
(驻悉尼总领事馆,澳大利亚 悉尼)
一、产生背景
《澳大利亚南极科学战略计划2011/12-2020/21》于2009年启动编制工作,[1]经过两年的努力于2011年3月完成,计划所覆盖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这不仅是澳大利亚首次推出如此长期的南极战略,在其他涉南极国家,新西兰除外,[2]更是绝无仅有的。该科学战略之所以能在澳大利亚产生,有其内在因素和必然性。
澳大利亚对南极产生兴趣并有组织地对其开展研究已经有整百年的历史了,最初的代表人物有地质学家Edgeworth David教授和Douglas Mawson博士。经过漫长的历史演绎,以及强烈的探险好奇、求知进取等特点的文化培育,加之1957年/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来自世界多国的科学家们在南极开展大规模国际研究合作的推动,使澳大利亚的南极研究走到了国际的领先水平,且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到2008年/2009年度,澳洲境内涉及南极研究的高校和院所有33所,开展的研究项目119项,开展国际合作的国家28个,合作的国际高校和院所多大242所。学科领域覆盖了大气物理和生物学、内陆和海洋的各主要学科,以及人体生理和医学的研究。专家评估认为,澳大利亚的学术论文质量和影响程度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其研究成果对国际捕鲸委员会、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等报告的形成均有贡献,澳大利亚对南极的认识既有深度也有积累。
为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研究资源,充分体现国家在南极的意志和目标,澳大利亚从1999年开始组织编制南极研究战略计划,当时的计划周期为五年,为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项目申请指南,并以此为本,鼓励开展国际合作,借助国际资源实现其既定目标。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涉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重大议题的凸现,澳洲政府意识到,作为地球系统的重要驱动来源和气候变化的晴雨表,弄清楚南极在变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此巩固其在国际南极事务中所占有的优势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为迎接知识创新时代所面临的挑战,编制以十年为周期的南极科学战略计划自是水到渠成之事。
二、研究主题
澳大利亚的科学研究战略设有明确的主题,这也是自1999年开始编制战略研究计划以来做法的延续,其最大的好处是目的性明确,投入与产出显著直接,一目了然便于评估。对研究资源有限的国家尤为适合。存在的不足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人员自由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与美国按学科划分为主、开放式的南极研究计划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澳大利亚针对当前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议题,结合南极的特点,在现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经过精心提炼列出了四项研究主题,分别是:气候过程与变化;内陆与沿岸生态系:环境变化与保护;南大洋生态系:环境变化与保护,以及前沿科学。
在前三项主题中,针对研究的对象、领域和目标做出了二至三级的分解,但展开的范围并不宽泛,每个主题也不过三至四项,目标还是相对集中的。重要的是在计划中对各个主题的发展前沿、设计依据和最终要达到的研究结果均有清晰的概述。在层级的分解过程中,不仅陈述了研究目标,还叙述了进展回顾、关键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和能力要求等内容,可谓明确具体。围绕上述三主题分解展开的内容如下:
(一)气候过程与变化
1、南极冰盖
2、南半球海洋与海冰
(1)海冰与气候和生态系的互动
(2)南大洋过程、变异与变化
(3)冰-海互动及南大洋淡水收支平衡
(4)气候系统中的南大洋生地化过程
3、大气过程与变化
(1)大气过程、变异及变化特点分析
(2)天气和气候预报模式研发
4、南极古气候
(1)南半球古气候变异及遥相关记录
(2)气候演化过程
(二)内陆与沿岸的生态系:环境变化与保护
1、变化的趋势与敏感性
2、脆弱性与空间保护
3、人类影响:保护、减缓与修复
(三)南大洋生态系统:环境变化与保护
1、海洋生态系的变化
2、野生动物养护
3、南大洋渔业
(1)磷虾和鱼类的存量
(2)副渔获
4、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为平衡主题的局限性和自由思维想象之间的关系,计划中还列出了主题之外的框架范围,将其放在第四个主题中,并冠名为前沿科学。鉴于前三项主题均明确地限定在对澳大利亚政府的未来政策须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范畴之内,第四个主题则预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间,研究项目的设计可以在政策需求范畴之外,但必须符合国家优先发展的科学研究领域,必须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学科,例如天文学、地球科学、人体生理和医学、空间天气以及基础生物学和生理学等,且列入的研究项目须经过严格的申请和审批程序,故其自由度似也有限,并非完全开放,从这个角度说,也可以认为是主题。
三、动因依据
该战略计划编拟的初衷是为了满足澳洲政府制定政策的需要,这一点在计划中有着明确的表述。在编制过程中,科学界广泛地听取了来自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外交事务、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等政府部门为适应全球变化、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人类活动对南极影响等政策需求,基于现有的认识水准,在已有知识和政策需求之间寻求研究的切入点,再将其条理成文,形成战略计划。不难看出,科学研究作为工具和手段服务于政治目的,在战略计划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政策的正确性最终体现在政治目标能否实现,而正确政策的制定需要科学依据的支撑,特别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之时,决策对自然科学的依赖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澳大利亚在国际南极事务中扮演着积极导向的作用,例如在冻结主权争议促成《南极条约》的生效;搁置《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管理公约》转向对南极进行全面保护从而产生了《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在这两个带有里程碑性的演化进程中,澳大利亚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澳大利亚意识到,要继续保持在南极国际事务中的“软实力”,须率先制定出带有导向性的政策,方有可能影响未来南极事务的走向,但未来政策的制定必然建筑在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现今南极事务中所热议的重大议题,例如: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南大洋资源养护与可持续性,保护区和管理区,旅游承载能力的评估和管理,保护动植物,生物勘探等,无一不是以领先的科研成果作为后盾的。
举例而论,对第一主题“气候过程与变化”的确立,就是基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相关内容所引发的。IPCC在报告中认为,由于缺乏南极地区、南大洋及南极海冰的气候数据,因而气候变化在科学上仍存在着不确定性。澳大利亚希望通过对该主题的研究,将其成果直接贡献于IPCC计划在2013-2014年期间发表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其他两个主题的确立也是基于相类似的情形,故在分项展开的研究内容中,侧重于对环境变化过程和对机理的研究;侧重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侧重于对环境保护、减缓和修复的研究;侧重于对南大洋酸化、海洋资源养护和可持续性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必然对未来的政策形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四、研究类型
围绕战略计划所开展的研究,从主题所展开的研究内容判别,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但从研究成果的目的性判别,当属应用研究的范畴。因此传统的类型划分已不适合于该计划,进而衍生出新的划分形式。澳大利亚将战略计划的项目研究类型划分为:战术研究、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三大类,并相应给出了各类研究的定义。
战术研究:为满足政策决策者、环境管理官员以及现场运作人员需求而开展的短期研究项目,研究周期通常1年左右;
战略研究:研究项目所提交的成果/数据与该计划所限定的战略目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在研究成果与计划所寻求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作为中期项目,研究的周期通常在2-5年;
基础研究:研究成果须对国家南极以及研究优先领域的长远目标产生影响,但不能指望在计划执行期间内即对所期望的结果产生直接的贡献。该类研究属长期项目,研究周期在5年以上。
五、能力储备
通过执行未来十年的科学战略计划,澳大利亚期望在南极的活跃程度,特别是综合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提高,并作为无形的、却又是无价的财富长期储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鉴于涉及到国内多部门的参与和共同投入,以此提高政府的整体协调能力,换言之,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执行南极科学战略是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速完善体制机制的进程,以应对知识时代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执行计划,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知识竞争,提高研究开发领域的竞争能力;
在获得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造就某个方面的人才,特别是研究开发专才,使所有参与计划实施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都得到提高;
通过巩固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在极端环境状况下的现场支持保障能力,以此吸引对东南极感兴趣的国家参与现场支持保障的国际合作。
六、管理体制
该科学战略计划由南极科学咨询委员会(ASAC)组织拟订,完成拟订工作后向澳大利亚南极局(AAD)的上级部门首长—可持续、环境、水资源、人口和社区部部长提交。除负责拟订战略计划外,ASAC的职责还包括并向政府提交对计划做出调整的建议。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常务工作由首席科学家负责,领导并监督计划的实施。首席科学家同时还兼任第四研究主题—前沿科学的日常事务工作,但前三项主题的负责人均由AAD的工作人员担任。
根据主题的分解情况,在主题负责人下设有3-4名分项负责人,分项负责责人是通过公开竞争选拔产生的。分项负责人负责设计展开并协调监督研究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召集必要的学术讨论会和工作协调会议,费用由AAD提供。AAD还为分项负责人提供参加会议以及日常管理所需的费用。由于研究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也由AAD负责,因此AAD便成了实施战略计划的实际领导者,负责日常事务的领导和协调,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七、运作方式
战略计划的执行共划分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都是三年期,最后阶段为一年。第一阶段(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完成从主题分解出来的研究项目,并为第二阶段的深入研究提出新的项目建议。研究项目须经过申请、评审、批准等立项程序,方能得到拨款并按计划执行。第二阶段(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作为承前启后,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纵深研究。第三阶段(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冲刺战略计划所设定的研究目标。最后阶段(2020年/2021年)结束现场考察活动,整理数据资料,撰写学术论文出成果,与此同时还须考虑设计2021年/2022年以后的科学战略计划。
ASAC将于2015年/2016年度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的方式是按照预先拟定的标准由评委给研究项目打分,评出研究水准的优劣。若未能达到基本分数线的,停止执行项目。从事项目研究需赴现场考察的,由分项负责人提出各年度的现场考察安排建议,由AAD根据需求和实际能力做出合理的安排,并负责在现场进行协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开展项目研究的需要。
八、结论
围绕主题开展研究能充分地体现国家意志和目标,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避免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多利而少弊,是为趋势。对主题的凝练,不仅需要积累,更需要认识的升华。将意图转化为主题,澳大利亚以政策需求为主驱动力,即“政策驱动型”。科学战略关乎到国家在南极的潜在利益,既然是潜在的,所能支配的资源必然有限,故目标应高度集中,以主题的形式体现最为妥当,战略与主题是密切相关的。围绕主题开展研究,有助于促进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项目的形成,带动新兴学科的发展,对机制创新有推动作用。通过实施战略,既无形又无价的“软收获”是培养人才,锻炼队伍,在极端环境状况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是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储备。
[1]Australia Antarctic Science Strategic Plan 2011/12-2020/21,Australian Government,Department of Sustainability,Environment,Water,Population,and Communities,Australian Antarctic Division,March 2011.
[2]New Zealand Antarctic &Southern Ocean Science,Directions &Priorities 2010-2020,New Zealand Government,http://www.antarcticanz.govt.nz/images/downloads/science/science_directions_2011.pdf,20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