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形势 服务大局扎实推进民兵预备役工作
2012-08-1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白向群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白向群
当前,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我国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从国际形势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把我视为潜在的对手,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不断挤压我战略空间。从国内形势看,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敌对势力活动频繁,矛头直指党和政府。加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不断暴露,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旦处置不当,极有可能演变为规模性、群体性对抗冲突。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建设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民兵预备役队伍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政权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民兵预备役队伍自觉服从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大局,在参加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社会维稳、抢险救灾、扶贫帮困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地方各级领导和各族人民的高度赞誉。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还存在着军事训练水平不高、各类尖子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配套、综合保障水平低层次等诸多问题,这与民兵预备役队伍肩负的越来越繁重的使命任务很不适应。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一定要站在维护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关于“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充分认清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毫不放松地抓好民兵预备役各项工作落实,扎实推动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工作,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顺利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涵盖军队和地方,兼容平时和战时,军地双方必须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一是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确保民兵预备役工作的正确方向。党管武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是确保民兵预备役工作顺利开展的可靠保证。各级党委要毫不动摇地发扬党管武装这一优良传统,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把民兵预备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考评。要通过完善党管武装制度,形成军地合力,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党对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确保党的国防建设大政方针有效贯彻落实,确保民兵预备役队伍在任何情况下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二是依法履行职能,彰显政府领导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主体地位。各级政府要真正把人民武装工作“管”起来,职能部门要主动靠前工作,真正发挥民兵预备役工作领导主体作用。要加强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认真执行中央有关规定,落实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齐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要搞好总体谋划,完善地方性法规,研究制定民兵预备役人员履行国防义务的权益保障办法,将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重点建设项目予以重点投入、重点保障,确保民兵预备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夯实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实效。切实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坚持把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目标定在确保“打得赢、不变质”上,以良好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埋头苦干,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真正扑下身子钻研解决问题,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带动部属,形成大抓、真抓、实抓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民兵预备役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军队建设正在向信息化转型,这些都对民兵预备役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必须着眼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注重用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民兵预备役工作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速推动民兵预备役队伍转型。一是抓好重点环节。深入普及全民国防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紧贴时代要求,创新方法手段,综合运用传统大众传媒和新兴传媒,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全民国防意识,为民兵预备役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改进民兵预备役队伍编组模式,规模结构要实现由保障单一军种向保障诸军兵种转变,由直接参战向支援保障作战为主转变;力量布局要逐步形成以主要方向、大中城市、交通干线附近地区、边防地区为重点的力量建设新格局。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人才建设的新需求,通过院校培训、各级集训、岗位练兵、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改进训练手段。坚持以使命任务牵引训练,紧紧围绕支援保障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个核心任务,加强针对性实战化训练演练,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样式、新战法、新手段。坚持基地化训练,使基地化训练成为提高民兵预备役队伍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方式。坚持开放式训练,充分利用现役部队、军队院校训练资源,组织人员到驻地部队、相关院校、装备生产厂家进行挂钩训练;利用地方科技和资源优势,借才施教、借装兴训,不断提高军事训练的层次和质量。三是军地融合保障。着眼军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紧贴军地联合行动综合保障多样化需求,不断完善军地融合保障体系,构建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的军地联合保障机制,区分军地保障任务,明确军地保障标准,形成军地保障整体合力。坚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贯彻国防需求,搞好应急保障物资军地联储,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建立物流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保障民兵预备役工作,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创造良好条件。
(三)坚持服务大局,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队伍的作用。民兵预备役队伍寓兵于民,担负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双重任务。必须积极适应“市场”和“战场”环境,坚持走用兵与练兵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生产力和战斗力的同步提升。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着眼国家和地区安全形势,进一步调整民兵预备役工作指导思想,规范民兵预备役工作内容,改进民兵预备役工作方法手段,切实把民兵预备役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与经济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建设与人民武装工作协调发展。要积极引导民兵预备役人员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民兵预备役队伍参加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队伍在经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作用、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卫士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在用兵中练兵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