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特点
2012-08-15李鄢宏
李鄢宏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0 引言
21世纪毫无疑问是信息的时代,互联网的崛起和普及使信息的传递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的使用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那么在光怪陆离的信息世界里何者是真何者是假,网络新闻的舆论导向怎么发挥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传统“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新闻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1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
网络新闻传播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伴随网络技术的兴起而发展起来,主要依附于高科技产品,所以具有一些传统新闻传播所不具备的优势,如传播的迅捷性、方便性、广泛性;但是同时由于目前的情况下网络管理的不健全,这些优势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这给网络把关带来一定的困难。
1.1 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报刊杂志还有电视,网络作为新媒体,被人们称为“多层次的大众媒介”,网络具备多种传播方式,是能够提供现实社会多种传播样式的虚拟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QQ、MSN等聊天工具进行交谈,是一种新型的人际传播方式;而电子公告牌可以进行组织传播;新闻浏览则是大众传播。据调查有60%~ 70%的网民经常在网页上浏览新闻。
网络媒体是一个全新的媒体,它是对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一种新的整合,鉴于这个特点也必然具备传统媒体所不能比较的优势,比如所提供信息的广阔全面性、与传统一次性观看所不同,网络具有庞大的数据库、海量信息、全面生动,使传播者不再单方的拥有信息特权,与受众一道成为平等关系、互相交流的伙伴。
1.2 网络新闻传播的弊端
网络新闻传播给人们生活带来精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惑。其一,是人们越来越分不清什么是真实,在原始的新闻观中,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够在媒体上发表,“把关人”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作用被大大的削弱了,网络新闻内容芜杂。尼葛洛庞帝曾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网络上各种信息良莠不齐,不仅有真实可靠的信息,更多的是垃圾信息、某些人故意制造的虚假信息,而那些真有价值的信息反而被湮没在这些杂质之中。
其二,网络传播具有开放性,这固然满足了网民发表信息和观点的愿望,但同时传播者处于一个极端隐蔽的地位,这无形中刺激了人们在网上恶意传播虚假信息的欲望,因为仅靠个人手段是无法在整个庞大的网络世界中找到恶意传播者的。传播虚假信息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曲解信息,以此来扰乱受众视线。而且,现在各类网络上都充斥着众多色情、暴力的东西,这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是一种侵犯,也形成了许多家长反对小孩上网的局面,极端的不利于网络传播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网络传播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2 从传统到现代——“把关人”角色的转换
不管是以前的大众传媒还是现代的新媒体,媒体的“把关人”的作用始终没有丧失,“把关人”功能依然强大,只是发生了一定地转换,隐身于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界面之后,使人不易觉察。
以2011年7月3日吴菊萍徒手接住两岁女童事件和2011年震动全国的小悦悦事件为例,最美妈妈吴菊萍从新浪相关微博被转发7000多次,新华网、中新网、新浪微博等各大网站均对这两个事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并达到了从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进行了阐述,促进了我国的法律道德建设。
2.1 显性到隐性
传统新闻的把关人控制了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的全部,可以说“把关人”就掌握着整个新闻的传播渠道。相对来说,网络新闻传播的开放性,就像一个公众都可以去的酒吧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化名,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这样网络上的新闻把关也退居幕后,由显性转为隐性,但是毋庸置疑幕后确实是存在把关人的,我们可以在每个突出的网络新闻中发现隐形的把关人。比如,在“最美妈妈”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吴菊萍的报道主要是从母爱和关注儿童安全的角度两个方面展开。
网络新闻传播的渠道主要有3种:
一是转载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像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网站等,这一类的把关人是传统媒体的“把关人”;二是编译来自外国新闻网站的新闻信息,由于这类新闻网络具有重要性、全球性和及时性,具备新闻所要求的要素,所以常常会成为各大商业网站的招牌新闻,但经多重编辑,其真实性必然有所降低;第三个主要来源是采编于网民自己发布的帖子,这部分资源要由网站编辑的来组织传播。首先网络编辑对网民所提供的信息提取加工,选择有价值的再上传到各个新闻网站。综上所述,以上3种新闻渠道都要经过网络编辑来把关,都需要网络编辑对冗杂的信息适当地进行选取和加工。毫无疑问,网络新闻编辑自然而然地就成为网站与受众之间的主要把关人。
2.2 直接到间接
有部分研究者认为,互联网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跨越时间、空间性,网民可以众多新闻事件中根据自身的意愿任意选择,那么在选择信息时,就在一定程度上不接受把关人主观上所提供给的信息,这样把关人似乎就不能够在新闻报道背后进行把关这样的幕后行为。但是,我们在认识到网民自身选择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网民无论怎样绕开网络把关人,总是要进入某一个媒体、一个具体的新闻网站,它里面的信息都是网络编辑选取过滤的。
比如在“小悦悦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围绕着人情冷暖和社会正义等社会公德方面,广东设立好人基金等现实性的问题。在这个新闻的编辑过程中,光明日报网不仅详尽的报道了事件始末,还对这一事件做了评论,并在文章的下面做了一系列的文字链接,著名律师司伟江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人大法工委官员的看法,广东政府的看法等。由此可见网络编辑的过滤方向主要是挖掘事件发生过后各个社会层面的反应,这一事件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网络把关人间接的把网民引向这个角度思考问题。
3 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具有一些独特的特色,主要有把关程序的减少,“把关人”素质较为低下,缺乏行业自律精神。
3.1 把关程序减少
传统媒体新闻的把关有众多把关工序,一般来说从低到高有新闻采编人员、新闻编辑、责任主编、总编等人员,但是网络新闻的把关程序却很简单,只有网络编辑一道,这样把关程序就由多层变为单层。
据有关统计,负责网络编辑的人数与传统媒体比较来说相当少,像人民网这样国内权威的新闻网站和新浪这样的大型商业新闻网站的工作人员只有几个人而已,仅凭几个工作人员就来负责网站的全部工作不得不说会出现僧少粥多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着深刻的原因,一方面,对于传统新闻媒体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主要还是放在广播、电视、报纸之上,而不太重视新闻网站,网络新闻传播对他们来说,有的话就能在如虎添翼,没有也并没有多少妨碍,在经济经营上来说还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媒体使传播更具开放性、大众性和广泛性,它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产生的传播效应更大。但是由此所带来的新闻质量良莠不齐也是不可避免的。
3.2 缺乏职业自律精神
因为在新闻网站工作的人员在目前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数量还很少,网站发展时间也有些短,所以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像传统媒体的组织,所以网络把关人所处的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宽松和随意。网络把关人还难以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组织,而且松散的组织对网络把关人也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与影响力;同时我国网络管理法规不很健全,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此外,政府对网络的相关管理相对来说也比较宽松。环境宽松的影响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使传播环境较为开放;不好的方面是造成网络新闻中夹杂着较多的冗余信息。我们必须强调社会责任论,强调编辑对网民负责,网民对社会的负责,网民对网民负责。
3.3 “把关人”素质较低
与传统媒体编辑相比来说,网络新闻编辑的“把关”素质较低,因为一般认为网络编辑并不要求高素质,熟练掌握即可。在传统媒体工作的编辑普遍都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素质水平,这就保证了传统新闻媒体把关的质量;而网络媒体是一种新兴媒体,对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网络编辑要具备多种方面的技术,发布文字、链接、视频、图片等内容,还有网页制作,具体操作专业计算机系统等,但是由于对网络新闻的偏见,我国网站人员的制作水平普遍较低,“把关人”素质良莠不齐,而网络的迅疾性要求网络编辑十分快地选出好信息,要求质量的同时又要求速度,这种标准是十分高的。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许多网络编辑并不具备专业的素质,这对把关带来一定的困难。
[1]杨梅,何苗苗.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角色变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2]戚晓波.网络新闻传播与“把关人”——试论网络新闻编辑的自律[J]. 新闻爱好者,2009,9.
[3]刘茜.网络也需“把关人”[J].数字记者网络与媒体,2009,4.
[4]闫东艳.网络编辑把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编辑之友,2009,11.
[5]彭兰.试论网络传播中专业新闻机构的舆论功能[J].当代传播,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