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超声电机稳定性可靠性,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2012-08-15
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Traveling wave type Rotary Ultrasonic Motor,TRUM),简称超声电机(USM),是超声电机中发展最早、技术相对最为成熟且产业化和工程应用也较为成功的一种超声电机。
其原理是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即定子背面粘贴的环状压电陶瓷片因受到两路相位差为90°的交流电信号的激励而产生伸缩变形,分别在定子的与转子接触的那一面上产生两列沿圆周均布的振动波,两列相位差为90°的振动波叠加起来,形成了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的行波,其振幅约为几个微米,但通过摩擦作用,可以推动与之紧密贴合且有一定接触压力的转子产生旋转运动,至此,完成了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并可以对外做功。因为定子振动的频率超过20kHz,属于超声频段,所以常常被称为“超声电机”,或者“超声波马达”。
因为其特殊的原理和结构,超声电机与电磁电机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如:不产生磁场干扰,断电自锁,响应快,推力/重量比大,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多样等。所以,作为控制系统的执行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被应用于精密定位等方面。然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系统对运动过程的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速度稳定性是超声电机广泛用于精密控制系统的必要条件。
行波型超声电机速度稳定性与定、转子间的接触界面密切相关。
发表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11年10月第29期的《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速度稳定性的研究》,提出了通过结构优化设计以提高速度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为了提高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速度稳定性,论文分析了现有双轴承支撑情况下,加工和装配误差对速度稳定性的影响,认为沿圆周压力不均衡是造成速度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提出了单轴承支撑附加调心结构的方案,使接触界面实现压力自平衡。理论和实验分析表明,这种方案使接触界面的压力分布更加均匀,速度稳定性更好。
与原结构对比实验结果为,在超声电机输出力矩、速度范围等主要性能指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超声电机的空载速度波动率降低了约40.0%,波动范围达到±2.0%以内。
近几年,超声电机、压电电机在国际上发展很快,公司与科研院所、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强强联合,迅速地抢占了很多行业的桥头堡。
为了能在超声电机产业化的大潮中占得一席之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淳生院士团队成立了自己的万玛超声电机公司,为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创建了良好的平台。可以预见,与产业化的结合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超声电机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高科技的加速发展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