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2012-08-15

党史文苑 2012年18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

曾 平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南昌 33006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因此,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已经成为社会变化的晴雨表。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角度性的日益增强,这些既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也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多变性和矛盾性。当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高校思想教育中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点:

1.各种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涌入,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增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向中国推销产品和输入文化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中国兜售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试图通过他们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和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用物质和精神产品为诱饵来达到用西方文化影响社会主义中国的目的。在与西方各种思潮的争夺中,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政治生活中存在的自由主义、社团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伦理道德层面存在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这些思潮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广大大学生,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放弃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甚至放弃道德原则。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理智看待并沉着应对,坚决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泛滥,牢牢地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这块主阵地。

2.我国经济和社会深刻变化,在一部分人中出现了马克主义信仰危机。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今天,人们不断地更新观念、启迪思维、张扬个性,敢于表达思想,善于发表看法。随着国门的打开,在一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优秀文化涌入的同时,也带来了腐朽、消极的错误思想理念。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一些大学生出现思想上的迷茫,有的对原有的共同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出现动摇;有的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解决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而巩固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用另外一套理论来解答;有的片面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思想不解放的表现。如此种种,都将影响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导地位的巩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进步的世界观,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从时代和实际出发,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不断添入新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正是靠着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被赋予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在高等学校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当代大学生,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党对意识形态的教育进一步加强,使得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共产党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不断增强,社会出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高潮。但是,不可否认,在当今中国日益开放的时空条件下,形形色色的西方文化思潮也不断进入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在带给我们诸多智慧启迪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相当严峻的挑战,一些人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他们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我们必须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高度,保持应有的理论警觉,科学分析国外学者理论成果,有批判有选择地吸纳,始终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在首位。

高校作为一个培养人的场所,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如何培养人”“培养怎么样的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才能够把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和研究中,着力引导当代大学生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时代大潮,不断激发他们的奋进精神和创造精神,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实现途径

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在实现途径方面进行创新。

1.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和“三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毋庸置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特别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权,防微杜渐,时刻警惕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及时击退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进攻,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大学生的思想深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三观”教育,使他们能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合理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当前,中国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网络在慢慢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和学习方式,进而影响他们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和道德水准。因此,如何适应科学技术的新变化,合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联网平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网络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因为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知识面广等诸多优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同时,网络也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散布腐朽价值观和不良社会思潮的主要手段。因此,在对网络实施有效监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网络的重要作用,是当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稳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途径。

3.在潜移默化中向大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教师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授课学时非常有限,又往往以口头灌输为主,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训练。所以,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努力,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深入大学生的头脑,难度较大。现实中大多数学生只是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层面,并不能联系实际深层次地去思考一些具体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学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却不懂如何实际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方法上要把灌输教育与启发疏导结合起来,注重哲理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从而自觉运用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例如,部分高校通过开展唱红歌、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等方式,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从而有效地稳固了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4.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导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优良、道德高尚、业务精湛、学识广博的老中青三代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也要明确自己的伟大使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各方面作出表率作用,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掌握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有效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

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建设。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是按照教育部“05方案”改编的,在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必修课和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两门选修课。虽然,在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内容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内容仍然需要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另外,教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涉猎也不太多。所以,要更加有效地精心组织教材编写队伍,组织学科专家与一线的教师共同编写出符合大学生实际、内容更丰富、表述生动、形式活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各门课程教材,还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优质内容引入教材,使得教材更加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

[1]周中之,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探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郝清杰.行进在哲学与生活之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罗国杰.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4]王艳华.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地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5]刘建军,王易,张雷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11).

[6]白琳.用马克思主义规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7]冯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9(2).

[8]罗成富.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依据及其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