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解放初期龙溪专区农村工作队
2012-08-15陈贤滨王崇文
陈贤滨 王崇文
(中共漳州市委党校 福建 漳州 363000)
解放初期,我们党面临着繁重的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特别是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村,民生与社会稳定、土地改革任务更是繁重。我们党采用向农村派驻工作队,深入农村组织和依靠农民开展工作这一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了党在农村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落实。福建省龙溪专区农村工作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组建的,通过工作队下乡,不仅深入群众了解民间疾苦,而且通过工作队员的积极努力工作,甚至不惜流血牺牲,很快就在龙溪地区这一新解放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剿匪、镇反运动,实现了社会稳定,并顺利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
一、龙溪专区农村工作队的构成和培养
由于新解放区广大农村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生、社会稳定和土地改革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土地改革,因此,组建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农村工作队是首要任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龙溪专区10个县都组建了农村工作队。
1.龙溪专区农村工作队的构成情况。根据1950年12月龙溪地委《土地改革会议总结》的统计表,各县参加农村工作队的情况是:龙溪县96人,海澄县140人,漳浦县550人,云霄县400人,诏安县310人,南靖县291人,平和县60人,华安县80人,长泰县44人,东山县50人,共计1925人进驻农村,领导、指导第一批土改工作。工作队的来源主要包括:南下干部、地方党政干部、部队干部、教员、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等,下村之后,新提拔的部分乡干部也参加到工作队中。工作队的人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例如第一批土改结束后,有些同志根据组织需要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有些地区根据当地土改实际情况加派人员进村参加土改。因此,整个农村工作队的队伍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不断进行动态调整。由于工作队的来源繁多,地委要求工作队员都应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各部门部队所调干部应根据干部情况,分别参加到县委、分委及工作队的支部中去,统一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中,来自不同单位的队员,思想认识各有不同,一般采取民主集中的方法,通过充分交流讨论,统一思想认识,解决干部的思想问题,发挥不同情况干部的才能。
2.农村工作队的培训和培养。龙溪专区在农村工作队问题上的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加强培训工作,从数量到质量上充实提高了农村工作队的战斗力。
首先是在土改前对农村工作队员进行培训,为全区大规模土改做准备。准备工作主要是指工作队下到各村到土改全面开展前的一段工作,是在土改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群众以前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如同军事作战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内容是干部训练、宣传工作与基点村的实验。对于新参加革命工作的知识分子,强调土改的正义性以及对新中国建设的作用,帮助他们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立场,站在农民的立场来帮助农民翻身,号召他们与地主绝交,不包庇地主。土改同时也与镇反工作紧密结合,两项工作互相配合,深入进行。特别注意对工作队进行关于土改八大纪律的教育,尽量减少土改工作中的偏差。工作方法上,采取边学边做的方法,摸索出经验后再由点到面,全面展开。
其次是注重培养新生力量,从数量上充实、质量上提高农村工作队的战斗力。1949年底,漳州各县相继解放,中共福建省第六地委、专署、军分区在漳州正式成立。第六地委鉴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从开辟新解放区工作、建设新闽南的需要出发,决定举办以地委书记卢叨为校长、地委青年部长陈虹为副校长的“闽南公学”,招收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入学,以培养政治、经济、文化各类干部,参加新民主主义建设。知识青年热烈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从四面八方投奔革命,十分踊跃报考“闽南公学”,经“闽南公学”招生工作委员会核定,录取505名,其中多数为漳州籍贯,会讲闽南语,方便他们日后进入农村与农民沟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闽南公学”是一所抗大式的革命学校,采取革命化的组织结构,全校分为5个中队,每个中队分3个分队、9个小组。在为期40多天的学习当中,培养学员的集体生活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地委领导亲自到学校讲授课程,使学员们较快的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主动要求在社会实践中考验和锻炼自己,通过学习,摒弃了青年学生中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接受了“为工农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日后艰险的革命考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员不但学习到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还主动下街进行宣传和发动,在实践中锤练了自己的革命信仰。学员们从“闽南公学”结业后,被不等额地分配到龙溪、海澄、漳浦、云霄、诏安、平和、南靖、华安、长泰和东山等10个县的工作队中去,也有部分被分配到地直单位工作,有些因工作需要后来也抽调充实到农村中参加工作队。这些学员与南下干部、地方党政干部、部队干部一起在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和农协组织,开展征粮支前、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把革命学校中的学习收获升华为革命的实际行动。同时,各县也举办了青干班,招收当地的知识青年,经过短期培训,都充实到农村工作队中。
二、工作队在农村开展的工作
1.开展镇反和剿匪斗争。一方面,党和政府加强对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具体指导。另一方面,又十分注意发动和依靠群众,有组织、有计划、分期分批向农村派驻大量的工作队,发动农民,指导运动。在运动的动员发动阶段,通过各种会议,利用广播、报纸、文艺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使镇压反革命的意义和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由于镇压反革命代表了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加之农村工作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广大群众迅速行动起来,自觉地检举、揭发、控诉、捕捉反革命分子,形成了人民群众的天罗地网。土匪肆虐是搞好土改工作的极大阻力。解放初期,国民党反动派在龙溪地区残余的武装、派遣的特务、地方反动势力等组成一股股土匪,到处残杀我基层干部和积极分子,他们还组织袭击乡公所,伏击运输车队和下乡干部,抢夺群众财物,破坏支前、征粮等工作。只有深入农村清剿土匪,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治安环境,才有可能赢得民心,顺利进行土改,才有可能取得土改的全面胜利。为此,工作队首先发动群众揭发检举,开大会号召当过土匪的人主动坦白交代。一般土匪坦白交代后,就被送到“学习改造班”,做到改造大多数,孤立一小撮。土匪经过改造后回到村里,照样分土地,与一般农民同等对待,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深入发动群众。为深入发动群众,提高群众觉悟,搞好土改与剿匪工作,工作队员与贫苦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他们宣传党的土改和剿匪政策。当时工作队一般吃的是“派饭”,天天轮流深入贫苦农民家吃饭,有的还把部队发给工作队的大米、面粉分送给贫苦农民。他们还与农民一起下田参加劳动,一面干活,一面宣传党的政策,使得广大农民与工作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逐渐靠拢,让农民认识到共产党是真正帮助他们翻身做主人的。工作队还通过召开大会、深入农户等方式发动群众,一家一户做思想宣传工作。一开始,有不少农民不参加会议,工作队就一家一户去请,大会由领导讲,工作队中会讲闽南语的同志就翻译,让农民都能听懂。同时,工作队又分别进贫苦农民家庭,帮助他们干家务,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并通过做思想工作,向他们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讲清楚土改的目的意义,阶级划分标准和土改的政策路线,等等。
3.整顿改选乡领导班子。工作队进村后深入群众当中,与群众打成一片,贫苦农民就愿意向他们讲当地的实际情况。工作队了解到,许多乡的领导班子严重不纯,部分乡甚至是坏人当道,他们根本不执行区政府的政策,不按党的政策办事,还有些乡长本身就是土匪头目,他们公开讲“国民党时代我是乡长,我管你们;共产党来了,我还是乡长,我还管你们”。工作队就发动农民检举揭发他们,改选整顿乡领导班子。同时,整顿和发展农会、民兵、青年和妇女等群众组织,发挥他们的作用。在新干部无法挑选的情况下,有的由工作队干部兼任,经过运动的锻炼和培养后,再以普选方式正式建乡。因为农村中没有党支部,所以,工作队与农民协会则成为土改的领导力量,地委还根据干部情况,安排干部分别参加县委、分委的支部中去,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得以完全贯彻执行。
4.开展土改工作。土改工作队,一般在一个乡分成宣传、材料、划分阶级、土地分配、财务(主要是没收、管理地主浮财和分配)等小组,各小组也吸收农会骨干参加,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统一行动。当然,第二批、第三批土改都有新的干部参加到工作队中来,地委根据实际情况对新来的干部进行补课,主要进行形势政策和上级精神的宣传,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土改的工作中。工作队在土改中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清理和丈量土地。工作队深入每家农户,组织人员逐块丈量土地,弄清各户土地占有情况,并认真计算全乡的土地平均数。二是做好划阶级成分工作。召开全村大会,由工作队讲解划分阶级成分的政策,号召贫雇农起来当家做主人。划分阶级成分的过程中,一般经过自报公议方式,重点评出地主和富农,做到“三榜定案”,有些比较复杂难以确定的情况,再经过几次的核实确定。最后将每个地主、富农的材料呈区政府报批。在这过程中,坚决不漏划,也不多划错划一户地主。同时,工作队配合农民协会做好没收征收工作,发动群众全面追缴地主的财产和土地。三是做好分配工作。在做好没收地主土地和财产的同时,土改工作队召开农会和贫雇农代表会,民主制定土地和财产分配方案,提出分配的原则。工作组认真细致贯彻“满足贫雇农、团结中农、保护富农”的原则进行分配,在部分地区还对家庭人口特别少或者是烈士家属、鳏、寡、孤、独和残废等弱势群体的土地分配予以适当的倾斜,使土地等生产资料能够公平公正地回到农民手中。四是做好土改收尾工作。土地财产分配结束后,工作队对广大农民进行翻身五大道理的教育,宣传十大生产指示,号召生产劳动致富及开展互助合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广泛号召翻身当主人的贫雇农子弟踊跃参军,保家卫国,保卫土改果实。工作队对土改运动中涌现出来的贫雇农积极分子,经与农民代表协商,选举这些积极分子为村里各种组织的干部,正式建立乡政权,掌握武装,发展巩固农会、妇女、民兵等群众组织。通过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与群众组织的建立,制定生产计划,开展生产运动等方式推动土改之后农村的建设,农村地区很快掀起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高潮。到此,整个土改全面胜利结束,区政府派人检查验收各村的土改工作,各土改工作队集中在区政府学习总结,而后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在工作队离开乡村时,许多农民都来送行,有些还送出几里路,感谢他们帮助自己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
三、组建农村工作队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派驻农村的工作队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发动群众的一支“宣传队”。它有力地宣传发动了广大农民,并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它有明确而科学的指导方针,在其指导下,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确保中心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群众运动的作用和优势,用党在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去感召农民,教育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走群众路线,带领农民克服困难,帮助农民提高觉悟。
轰轰烈烈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也培养了大批密切联系群众的党员干部。为保证运动的正确实施,龙溪地委抽调了大批干部组织土改工作队到农村参加土改,其中吸收了相当一批城市的青年和学生。各土改工作队都经过集中培训,认真学习土改法令,掌握各项政策和工作方法,分期分批下到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许多来自城市的知识青年,过去几乎从未到过农村,对农民的贫苦状况并无切身体会,经过参加土改工作队,和农民一道同地主阶级作坚决斗争,深获教益,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增长了才干,有一大批人成为懂政策、有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他们回到各自工作岗位后,纷纷成为本部门的骨干,为龙溪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中共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往事回首——漳州记述(1949—195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龙溪地委.土地改革会议总结.漳州市档案馆,1950.12.17.
[3]龙溪县四区工作队城内工作组.龙溪四区城内乡土改总结报告.漳州市档案馆,1951.3.
[4]王连生.新中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派驻农村工作队的理论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