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2-08-15叶小华刘发生
叶小华 刘发生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为了掌握当前高职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我们对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300余名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进行抽样调查,与近60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就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校园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还查阅了公民意识教育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得出当前高职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现状的基本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逐步加强。但由于对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情况还较为普遍。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具有强烈的爱过主义情感,他们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一定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权责意识、道德意识等。但是不少高职大学生对公民的概念还较为模糊,主要表现为:
1.重权利,轻义务。公民意识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良好的公民意识也必须包括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而每个人权利存在的前提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大学生在享受个人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与权利共存的公民义务。当前许多高职大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和统一性认识不清,不能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往往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并确立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价值观,忽视和逃避其应承担的义务。
2.重个人,轻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使得大学生个人意识明显增强,能够积极正视自己个人人生价值和人格尊重,但作为公民,其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一般来说,大学生都有较强的爱国之心,但当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冲突时,高职大学生往往优先考虑个人利益而非国家和集体利益。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乏直接表现在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择业时过分的追求高薪水、大城市,当择业期望得不到实现时,不首先从自身查找原因,而一味的归责于社会,把问题简单的归结于社会的不公平、机会的不均等。此外,大学生普遍缺乏政治参与热情,有也是被动的、消极的,他们并未意识到,个人价值只有在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
3.重理论,轻实践。大学生对公民意识的认识更多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个人意识,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应有的公民素质。“一个人道德知识不论有多么渊博,若无切身体验或情感的介入,就不会有任何行动;或者一个人光有善意,却无坚决执行善意的性格力量,那也只不过是一种伪善;即使有道德知识和道德情感,不付诸行动,依然构成不了一种美德。”当前,大学生公民基本知识水平普遍较高,但行为实践水平却普遍偏低。一些大学生的公德践行水平较低,缺乏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与社会、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当代高职学生公民意识淡薄,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民意识教育力度不够。公民意识教育应从基础抓起,应从家庭、小学、中学再到大学一步一步持续不断的教育。而我国的公民教育体系还不甚完备,素质教育并未落到实处,从小接受的几乎还是应试教育,灌输了很多的大道理。而到了大学阶段,我们一直在努力把大学生塑造成功能单一的“人材”,而在公民教育方面却未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二是大学生缺乏公民行为实践的体验。通过调查的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我们发现,当前高职大学生日趋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由学校统一组织、有目的地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也不是很多,绝大多数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是有各院系临时自行组织的,是零碎的,而且参加实践活动的人数和次数都非常的有限。三是缺乏良好的公民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公民教育不仅需要正规的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支持,学校教育是公民意识教育得以落实的小环境,而社会教育则是公民意识教育的大环境。“最美妈妈”吴菊萍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国人,社会、媒体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其对引导人们“向善”有着刻骨铭心的导向作用。不可否认,社会、媒体的关注有利于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而这种氛围是影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一大重要因素。
二、高职院校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公民教育的主要对策
面对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困境,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依赖于正确对策的选择,不断完善其教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
1.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把进行公民意识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凸显公民意识教育这一基本教学目标,让学生首先从做好一个公民的角度去理解和领会教学内容,进而再有机地渗透相关的深层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各门课程中,各个章节中,提炼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公民意识的讨论、渲染,把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寓教于理、寓教于情,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孕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有很多结合点和突破点:可以结合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章节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秩序规则意识、法治意识、纳税人意识、道德意识、生态意识、全球意识,科学理性精坚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构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理论武装体系。
2.高职院校要培养选聘优秀的公民教育工作者。高职院校的公民教育工作者,几乎涉及到大学中的所有教师,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而且还包括专业课教师、班主任(中队长)、辅导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一定要提升教师的公民意识水平。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含管理人员)公民意识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必须加强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公民意识,这样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才能体现现代公民生活的理念和行为,对学生产生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3.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社会实践。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主体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共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予以检验,才能达到知行相统一,也只有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才能充分认识到公民意识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如通过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在活动中融入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品性等公民教育内容,通过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了解社会,学生可以掌握公民教育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公民信念,彻底摈弃假冒伪劣、营私舞弊、见利忘义、无视公德、贱视生命的恶劣行为,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公民行为及公民能力,形成尊师爱校、团结互助的校园文明氛围。另外,学校还可以从制度上重视学生的公民教育实践,规定相应的学时和学分,并将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样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公民教育实践,教师在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实践活动可以在校内进行,如班级民主选举、校园环境保护、学校民主监督管理。公民教育实践还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参与社区的敬老活动、环境保护和公共设施的维护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在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对于学生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学校相关教育部门应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经费支持。
4.弘扬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所具有的教育引导功能、价值导向功能、人格塑造功能、智力开发功能、身心调节功能和对不良风气的抑制功能,决定了它在满足大学生文化需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良好的公民规范起着重要引领作用,把公民教育融于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融入大学生生活,充分利用和整合高校内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特别是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塑造、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因此,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由于我国公民教育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高职学生的公民意识还有待各方齐抓共管。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大学生的总体素质不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高职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我们有必要加强他们得公民意识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现代公民,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吴江.世纪之交的香港学校德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杨玉环.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
[3]肖永忠.大学生公民意思教育探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