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问题探析
2012-08-15刘旭
刘 旭
(中共承德市委党校 河北 承德 067000)
农业是第一产业,农民是最大群体,农村是最基层社区。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密切联系农民群众、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及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大基础性工程,也是全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支撑。
一、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战略意义
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建设严重滞后、农村社会管理不适应农村新形势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正确处理各种纠纷和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对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十分重要。要妥善处理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这些利益问题很多都是社会反映最激烈最突出的矛盾,既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如果对这些问题既不采取切实措施予以缓解和解决,也不进行及时恰当的回应和疏导,就很容易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使矛盾激化。
3.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是城镇化的重要条件。目前,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处理农民身份转换,如何构建新的社区管理架构,都是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很显然,原有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一方面传统的矛盾疏导机制与组织效用减弱;另一方面,转型的农村社会关系复杂化、矛盾多样化,用传统的方法难以化解新问题新矛盾。只有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有效缓解和解决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保证农村社会转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才能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农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旧有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新情况和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农村的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农民的利益诉求更加广泛,农村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1.农民增收难,城镇收入差距大。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社会矛盾,都直接或间接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关。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但是总的来看,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而且,随着城乡交流的加快,农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并趋向多样化,但较低的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又限制、压抑了他们的需求,这种落差感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失落和不满情绪。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社会管理。新世纪以来,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经济的发展相比、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不仅在劳动就业方面存在着权利、机会的差别,而且在福利、社保等方面也有很大差距。农民看病难、农村孩子上学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环境脏乱差,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与城乡关系和谐的最大变量。
3.农村征地拆迁矛盾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稀缺性更加凸显,在土地增值成为地方经济重要推动力和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刺激下,新一轮“土地置换”形成热潮,大规模圈占农地和强行拆迁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增多,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导致涉及农村土地问题的上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4.村级换届选举引发的矛盾凸显。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村里涌现出一批发家致富的能人,为了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打好换届选举的基础,在村内实施拉帮结对,甚至还出现阻挠村里在建项目的实施。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正确的引导,很可能干扰和妨碍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难以保证选举的公平公正。换届选举后的问题和矛盾也比较突出,卸任的村干部与新任班子成员之间矛盾激化,落选干部质疑选举的公正性,新任干部拿上届和历史遗留问题做文章,有的甚至组织人员上访,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发展及和谐稳定。
三、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情况更复杂,问题表现得也更为突出,对此我们也应该抱着积极、客观的态度来对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其一定的必然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其次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把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放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握规律,开拓创新,全面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1.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农村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首要环节和第一道防线,制定了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制度,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在决策前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凡是不能使绝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情不做,凡是不能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政策不出台,凡是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项目不审批,凡是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后社会矛盾没有得到化解的不实施,有效防止了在决策、审批等前端环节因工作不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2.增加农民收入满足物质需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先要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非农”就业增收。鼓励农村人口到城区、中心集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务工经商办企业。二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确保增收。组建特色专业合作社,建立网上信息平台,掌握市场行情,增加农民在买方垄断市场下的话语权、定价权,实现收益最大化。三是配齐配强农村带头人,引领增收。“农村要富强,重在领头羊”。要拓宽渠道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开拓意识强、愿意带领群众致富的致富能手,优先选拔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到村两委班子任职,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3.高度关注民生,实施“惠民工程”。始终坚持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期盼的民生实事抓起,通过民意调查和充分征求意见,确定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建设公办幼儿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市公用事业建设等民生实事,涉及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公共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件件都体现出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
4.认真破解土地和宅基地引起的纠纷。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农宅集居化建设。在理顺承包地纠纷上,提高村两委成员及村民的守法意识和合同意识,规范村两委的发包行为。加强对村委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特别是土地发包的全程监督,以维护村民承包经营权的落实。规范土地合同样本,指导村委依法订立合同,减少订立合同中的随意性和粗放性,细化合同条款,明确合同责任。依法进行土地详查,在以前详查的基础之上,了解土地现状及不安定因素,进一步明确地界,确定一些新增地及权属不明地的权属,并及时发放权利证书。通过及时确权并排除隐患达到减少土地纠纷的目的。
5.加强制度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切实推行村务、厂务、政务公开。目前农村大量的集体上访主要是由村务、厂务、政务不公开而引发的。做好村务、厂务、政务公开工作,在公开范围、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间上进行创新,特别是对群众最关心、容易引起误会的问题要及时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制度,让群众充分享有知事权、议事权、决事权和监督权,这也是从根本上预防群众集体上访的根本措施。
6.加强道德体系建设,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的软实力。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硬实力建设,也要注重软实力建设。完善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电视、电脑入户工程,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不断增长的需求,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教育广大农民群众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完善乡规民约,使农民在乡规民约的约束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乡风。
[1]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11-02-20.
[2]创新社会管理凝聚强大力量[N].人民日报,2011-03-17.
[3]李立国.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J].求是,2011(03).
[4]孙艺兵,刘建芳.苏南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以苏州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