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为民”思想探析

2012-08-15农永文

党史文苑 2012年18期
关键词:利益中国共产党群众

农永文

(中共平果县委党校 广西 平果 531400)

从1921年嘉兴南湖的一叶轻舟起航,中国共产党一路乘风破浪、风雨兼程,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政治舞台上成功执政60多年,坚强地走过了90多个春秋,被世人所赞誉,为世界所瞩目。期间,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又用了将近30年的时间,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多年中,我们党再次经历了严峻的考验,顶住了苏东剧变的波澜,经受住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震动,顺利进行了经济体制的转轨,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挥洒自如,领导国家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综观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根本,就是——“为民”。

一、“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根本宗旨

共产主义政党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明确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纲领明确指出,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党”, “实行社会革命”,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使生产资料 “归社会公有”。2007年10月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再一次把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明确为: “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崇高理想和具体目标,统一于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实践中。体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党的纲领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统一。同时体现了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心系人民、关心群众,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疾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使党的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群众要求并落到实处。

二、“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根本动力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都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能代表人民利益并密切联系群众、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政党,作为凝聚和组织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成为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夺取政权的动力。

三、“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刻起,就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为己任,注重关心群众生活,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仅半年之内,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达3万多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黄安七里坪的一个招兵站,一天就招收800名农民入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实践者。在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许多部队就对官兵提出了对待群众要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的要求,以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具代表性。三大纪律中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与八项注意中的 “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字字句句闪耀为民爱民的光辉。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充分表明了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些纪律,对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推进人民军队建设,对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解放战争时期,仅东北,三年就有160万人参军;华北参军者也过了百万;山东一地就提供粮食8.5亿斤,出民工580万人。陈毅元帅曾深有感触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我们党一心为民,人民最终将我们党推到执政舞台上。于光远先生在一篇写于1947年的文章中说:“一年来的事实证明,土地改革为当前争取全国独立、民主、和平的爱国自卫战争开发了无穷力量的源泉,为这一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由翻身农民所组成的军队,结合广大翻身农民热烈的支援参战,这一力量是无敌于天下的。”

四、“为民”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根据政治学原理,政治权力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运行过程中时常会偏离轨道,如不及时予以纠偏,违背人民根本利益行使权力,必然会导致深层次的合法性危机,产生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此,任何一个执政党行使权力必须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信仰、忠诚和服从,它是一个政权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执政地位。但执政地位的获得仅仅是一个良好开端,如何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则是长期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一定意义上,它比夺取政权的任务更艰巨,道路更曲折,考验更严峻。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并提出了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毛泽东同志的 《为人民服务》这篇伟大著作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三个有利于”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充分地阐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是执政权力之源,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保证党的执政地位的有力手段。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古人所说的“政之所要,在乎民心” “唇亡齿寒”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也充分说明了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的重要性。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切实把关心群众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牢固树立 “公仆”意识,执政为民,造福于民,人民群众才会满意。唯有如此,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五、“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探索执政规律得出的一条根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围绕着如何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艰辛求索,不断推进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刻地揭示了执政为民这一条执政规律。

坚持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成为执政党,靠的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要长期执政,还是要靠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十七大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1991年,执政长达74年的苏联共产党在顷刻间崩溃,举世震惊。随后,东欧各国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也纷纷垮台。苏共解体前,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就“苏共代表谁的利益”问题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利益的占被调查者的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利益的占11%,而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利益的竟然占85%。因此,有的学者指出,苏共解散和苏联解体的首要原因是党群关系的解体,是苏共彻底失去了民心。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个观点是否符合事实,但苏共解体前党群关系紧张却是有目共睹的,这无疑给同样是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敲响了时刻增强忧患意识的警钟。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归根到底要看是不是能够始终自觉地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执政为民,是党的最高价值的体现,是我们党在执政的群众基础方面必须把握和遵循的一条最根本的执政规律,我们党必须坚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尊重执政规律,坚持 “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用”,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基本趋势。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观,反对官僚主义,杜绝以权谋私,去除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惯和官僚习气。一定要在思想上真正搞清楚这个问题,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奋斗中实现自身追求,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党分忧,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始终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二是尊重执政规律,坚持“情为民所系”。事实证明,任何一个政党,只有代表人民,才能巩固政权,赢得未来;离开了人民,政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现实生活中始终把普通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注重培养对群众的感情。当前,要特别关心群众生活,着眼改善民生。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体现了一个政党和一个政府是否时刻关心关注民生,是否以民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要很好地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做到随时了解民情,体察民情,掌握民情。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是我们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问题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只有不断地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解决民生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他们的利益。能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

三是尊重执政规律,坚持 “利为民所谋”。“利为民所谋”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利益观。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毛泽东同志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同时,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当代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管理、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努力掌握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本领,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执政能力。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执政,执政 “为民”,就一定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就一定会更加牢固。

猜你喜欢

利益中国共产党群众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