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时的交河故城保护

2012-08-15古丽拜克热买明沙代提古丽买明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故城遗址

古丽拜克热·买明 沙代提古丽·买明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一、交河故城的概况

1.交河故城的历史沿革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在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吐鲁番地区委派“戊己校尉”,设立“交河壁”。北魏至唐初,作为高昌王国属下的交河郡。设立西州后,该城为西州管辖下交河县。唐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部护府,最初曾设于此城,交河城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公元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交河曾为吐蕃人所据,后又成为回鹘高昌王国属下的交河州。13世纪末,毁于蒙古贵族叛乱的战火中。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与此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伴随着这一地区宗教文化的更替,交河城被彻底废弃了,交河城延续了1300多年。这么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连接内地与西域的门户,也是沟通塔里木、准格尔两大盆地的重要通道,也就是说交河城凝聚了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现象。

2.交河故城的现状

交河故城整个城市的总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平方米,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故城内现存佛教遗迹52处,古井316眼,窑洞106孔,房舍1389间,制陶窑址7处,城门4处,街道长度1908 m,巷道34条,共计2241 m,防护墙遗址1041 m,墓葬区15万m2。从现存遗迹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区:中心佛塔以北至东北佛寺为寺庙区;中心大街西侧为西域区;东侧以东西大街为界,以北为东城区;以南为官署区;南大塔以南为南车南城区;东北佛寺以北为墓葬区。整个城市的建筑方式有三种:一是“夯筑法”,二是“减地留墙法”,三是“版筑泥法”,其中“减地留墙法”和“版筑泥法”是交河城独有的建筑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找到能与交河城这两种建筑方法相对应的对比材料。在苏贝希遗址中发现的房址大多都是半地穴和地表上用泥块垒墙的两种方法建造而成,可以认为交河城的这两种建筑方式都是车师人固有的传统。

二、交河故城的破坏原因

1.自然破坏的因素

吐鲁番是强风沙暴的主要灾害区,风沙暴的破坏性极大,常毁坏房舍、农作物、埋没渠道、剥蚀土壤,给当地居民带来灾难,也是毁坏文物遗址的主要祸源;其次交河故城位于雁木西西背斜东端,根据地质资料,在盆地中央的一系列背斜的南侧,有总体呈斜裂活动层分布,这些活动层,在晚更新世至全更新世曾出现过活动。再者东天山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形成的洪水,每年7、8月间通过塔尔朗、大河沿两道河沟和戈壁下泻(下渗)至环绕交河的雅尔乃孜河沟,这样洪水会造成故城崖体的坍塌。雨蚀、地震和地表温度的昼夜差别之大等都属于破坏交河故城的自然因素。

2.人为破坏的因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法、英、德、日、瑞等国均以科学考察为名先后在交河故城考察发掘。在此过程中许多遗址被毁,壁画被盗,墓葬被挖,掠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这个时期的浩劫,对故城遗址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

“速裁”而不“滥裁”,法律兼顾温情,李凌说:“法槌敲响的那一刻对社会应该有一种警醒和指引,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一起案件的审判,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把人‘关进去’。”

故城废弃之后周边的农民为了生产生活,不断地将城内建筑遗址中残留的一部分门、窗、椽、柱和砖瓦、土坯等建筑材料拆除运走,使每座建筑的生土结构部分暴露于风雨的侵蚀之中。农民不仅取走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建筑材料,还将房舍坍塌下来的墟土取走并挖掘房舍墙体作为农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外游客参观故城的人数与日俱增,有些游客没能完全理解风景区和文物景区间的差别,文物保护意识比较低的情况下部分游人随意攀登、刻画、掏挖、丢弃垃圾等人为因素对故城遗址也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再者由于部分导游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组织能力存在不足,可能在给游客讲解交河故城的历史过程中不够深入生动,因而无法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这些问题也会破坏故城内的文物和环境。

三、现时的交河故城保护

1.交河故城的保护现状

1992-1996年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的保护维修工程,是中国政府首次采取中外合资的方式对古代大型遗址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保护修缮。1999年成立了交河故城管理处,专职负责交河故城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2003年《交河片区文物保护详细规划》由国家文物局批准,自治区人们政府公布实施。2004年自治区人们政府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交河故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2006年5月28日,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维修项目交河故城项目开工。第一期工程中完成了故城东面崖体自南向北的18处区域加固,城内东北佛寺,官署西洞口,大佛寺3处文物本体的修复工作。此期工程于2008年10月完工。交河故城抢险加固工程是我国目前规模大的土遗址加固工程之一。第二期工程于2009年3月开工建设,主要完成了官署、南门阙等价值较高而危险的重要文物本体保护及西崖体的载体加固保护。还修建了总长度分别为2060米的东沟防洪堤和全长1839米的西沟防洪堤。三期工程即将开始。吐鲁番交河故城二期维修抢险加固工程,获2010年度全国十大文物维修工程第一名。在抢险加固中,专家们本着“修旧如旧,不改变原貌”的原则进行保护加固。采用土坯砌筑、锚杆、渗透注浆、充填注浆等技术方法对遗址进行了加固;采用局部改沟、筑堤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表汇水、积水,进行了环境治理。此外在古城内外安装了摄像头,并修建了监控室。

2.现时的交河故城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各部门在交河故城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问题就是故城内外的部分地区被破坏,比如城里的有些地方破裂,有些围墙、洞壁倒塌等,在故城及河流阶地削面上均发生由故地震造成的沙土液化现象,故城里的有些文物丢失。虽然在古城内外安装了监控设备并有了专门的文保员,但还是有部分游客为了拍照进入禁区内,爬城墙等行为时有发生,更甚者存在个别游客在城内随地大小便,乱扔杂物等不讲究卫生的现象,有的游客还墙上乱画从而破坏了故城的环境。

3.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我个人觉得为了规范游客们的行为以达到保护故城的目的,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是人,关键也是人。重视故城的保护,保护故城首先要以“以人为本”为原则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2)政府在保护和开发故城的同时,制定与实施了各种计划。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使那些游客的保护意识得以加强,增加与其相关配套设施,可以利用电视教学设备,将交河故城的历史全貌从发现、发掘到开放的全过程拍摄成录像,在室内循环播放,使每一个到此参观的游客均能迅速、全面地了解遗址的全貌,便于他们加深对交河故城的了解。

3)应让当地的专业导游接待游客、讲解景区,因为专业导游掌握了关于故城更深层、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讲解能力,从而能让游客们真正的了解交河故城的同时起到规范游客行为的作用。

4)在故城的工作人员树立维护故城的意识前提下,工作人员与游客加深沟通交流,使游客意识到保护交河故城的重要性,从而自然就得到游客维护故城的效果。

5)要重视故城周边居民对于交河遗址保护的作用。因为当地居民在故城周边从事耕种活动,与故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在交河遗址维修和保护工作中离不开当地人的支持和配合。

结论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一个国家的的文化遗产不仅仅属于一个国、某个民族,而是属于全人类,保护好每一项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意愿。所以要构建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及科学文化素质。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要做多方面的进行保护工作,在此过程中增强保护意识,加强管理与提升科技手段相结合及宣传教育与服务大众相结合。

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的古代文化遗存之一,2000多年以来是连接东西方古代文明交流的一座里程牌,自汉到元末一直是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心。交河故城在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保护好交河故城是我们现在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我们每个社会公民的责任,如何更加有效的实施保护工作是我们每位公民应该思考的问题。

[1]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编.吐鲁番学研究——第三届吐鲁番学暨欧亚游牧民族的起源于迁徒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交河故城保护加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5月1日第1版.

[2]李丽丽,黄佛军,等.新疆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吐鲁番交河故城为例.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0月第5期.

[3]解耀华,主编.交河故城保护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4]李肖.交河故城形制布局.文物出版社,2003,11.

猜你喜欢

故城遗址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辽上京遗址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苏巴什故城
育苗繁忙助春耕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
若使梦至故城
辽上京宫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