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关于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探析
2012-08-15徐德莉
徐德莉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邵阳 422000)
蔡和森关于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探析
徐德莉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邵阳 422000)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蔡和森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宣传起了积极作用,他对于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提出与构建亦做出重要贡献。
蔡和森 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1939年10月,毛泽东为 《共产党人》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发刊词,他在这篇文章中回顾了党的革命历程,提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蔡和森对这三个法宝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本文试将蔡和森关于统一战线理论来源、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行性及统一战线的方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蔡和森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来源
作为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蔡和森在法勤工俭学期间,阅读学习了大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献,熟悉并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既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应当积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应当在一定范围内与其他民主党派合作而参加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等革命活动。
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加以发展,进一步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教导无产者不要避开资产阶级革命,不要不关心资产阶级革命,不要把革命中的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相反地,要尽最大的努力参加革命,最坚决地为彻底的无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把革命进行到底而奋斗。”[2]P543因此,团结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牢牢把握革命的领导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指南。
列宁还指出:“要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只有尽最大的力量,同时必须极仔细、极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一方而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集团或各派别之间的一切利益对立,另一方而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靠不住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一般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3]P255
可见,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根据各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组织领导同盟军完成民主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策略、战略,是无产阶级解放问题的总策略。[4]P354
二、蔡和森分析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行性
蔡和森认为:“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呢,还是资产阶级性的民权革命,或已转变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根本问题将决定今后革命之一切战术与策略。”[5]P194
而中国“政治环境是资产阶级德莫克拉西尚未成功,而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6]P10,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不仅是对内的革命而且是对外的革命,他的敌人有两个,一是封建阶级,一是外国帝国主义”[7]。“中国国民革命运动惟一的正轨,对内是打倒军阀,对外是打倒侵略中国、扶植中国军阀的外国帝国主义。军阀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前清遗留和外力扶植的产物,所见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尤为国民运动根本的重要。”[8]P169“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革命党的领袖们如不认清中国的革命运动为殖民地的革命运动,如不认清中国的革命须同时打倒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则其方略与趋向必至大错而特错,不但不能达到成功目的,而且将使革命运动中途夭殇。”[8]P188因此,蔡和森主张: “一切饱受帝国主义与军阎京割之痛苦的人民,不仅应注意这个维持联合战线的斗争,并且应来参加与拥护这个有关国家命运、人民死活的斗争。”[8]P410不难发现,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建立统一战线的基础。
“中国革命根本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国家的统—。不仅工农有此要求,凡是受过十六年以来,分崩离析、武人割据、内乱频仍的一切人民莫不同此要求。”[8]P407革命的统—是唯一可能的办法,但是先决条件是要维持和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所以革命势力的联合便是国家统一的动力:“要求国家统一必须先求革命势力联合。只有革命势力联合才能推翻军阀割据、内乱频仍的残局而拯出人民于水火。”[8]P407
二七运动的失败给了人们教训:“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而还要有各阶级的援助,且军阀利用民众开会反对京汉路罢工,因此工人阶级应联合各阶级引导群众做自由的解放运动。”[6]P41另外,国民党成分复杂,多数具有革命的要求,反对帝国主义成为共同的口号。同时,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于建立统一战线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国民党大会召开及宣言的发表,使统一战线有了正大的纲领策略,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和行动。所有这些,主观客观上都要求统一战线的建立,以反对共同的敌人。
三、蔡和森提出统一战线所需坚持的方针
1.强调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党的独立性。
1923年6月党的三大召开,国共合作是讨论最多的问题。关于联合战线问题,“马林、仲甫、秋白、太雷认为中国目前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性的革命,故应与资产阶级联合,国焘、和森、仁静以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不革命的,因阶级性使然,所以我们只应与小资产阶级联合,即是与国民党联合,因为他是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关于党的地位与独立工作, “第一,马林、仲甫、秋白、太雷以为目前应加入国民党作国民革命,故当完全作国民党的工作,将来国民革命成功,这时党的独立是不成问题的了,因为那时共产党自然会出现了。第二,国焘、和森、仁静以为加入国民党后应保存党的独立性”;[6]P42据罗章龙回忆:“开始,蔡和森同志的主张是可以与国民党合作,但不同意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经过讨论,他主张既实行国共合作,又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并同意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9]P25刘昂回忆说:“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后,和森同志第一批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但他坚决主张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我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9]P74党加入统一战线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因此,就要:“第一要有明白的阶级意识,第二要有独立的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 ”[8]P386
2.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列宁指出:“革命的领导权是革命策略的核心问题,其他一切策略、原理,只有在解决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以后,才具有实际的意义。”[2]P609因此,在一个统一战线中,哪个势力掌握了领导权,就决定了统一战线代表哪个势力的利益,也就决定了要走的道路和发展的方向,甚至决定着统一战线的革命前途。一个统一战线必然有着不同的势力代表,也就决定了领导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在不断地斗争中取得。
蔡和森指出:“工人阶级的势力不存在,幼弱的资产阶级及涣散无力的小资产阶级,只有愈益匍伏于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宰割之下而莫可如何!”[8]P176这是蔡和森分析中国格局将势力情况得出的结论。蔡和森主张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取得领导权。在《外力,中流阶级与国民党》一文中,蔡和森一面强调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一面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对于国民党,强调联合,同时没有放松警惕其软弱妥协性。他说:“中国国民运动的真意义在反抗国际帝国主义,因为国际帝国主义既是压迫中国的仇敌,又是军阀存在、国家分裂、内乱永续的原动力。这种运动的要素,除占人口最大部分的工农阶级外,当然同被外资压迫而不能有多大发展的幼稚资产阶级——即中流阶级也是一种重要的要素(如上海在大战期间发展的纺纱业,现在又几乎被外资压倒了)。所以国民党更应与共产党亲密的联合前进,而中流阶级更应明瞭大义,焕发民族精神,不要数典亡祖,附属于外力而听其指挥!”[8]P152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蔡和森又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参加民族革命不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而参加,附属于资产阶级,而是为本阶级的利益而去参加民族革命,所以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不仅是独立的,并且为民族革命的领导阶级。”[6]P54这样的论点,对于建立统一战线并取得领导权无疑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也是对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贡献。
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应该联合并领导农民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农民占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农民处于帝国主义和半封建半农奴制 (佃田制)的剥削压迫之下,处于不可支持的农业恐慌和普遍的贫穷化之下。封建残余,在全中国还占很重要的地位:农民普遍的革命要求,如抗租抗税,土地农有,反对豪绅地主,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要求农民政权,农民武装,统一赋税,统一中国,凡此等等都是彻底的民权主义的要求。中国资产阶级民权革命,换过说也就是资产阶级性的农民革命。”[5]P199但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这个阶级不能够领导中国革命。
蔡和森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不能起到作用。因为:“资产阶级参加民族革命的倾向与无产阶级参加民族革命的倾向且完全不同的。无产阶级是要求彻底解除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经济路线政治革命的;资产阶级只要帝国主义肯把其特权让一部份给他们,他们老早就准备与帝国主义妥协了。”[8]P387也就是说资产阶级具有天生的“软骨症”。小资产阶级,指出这个阶级也不能作领导者,因为其领导的方法,策略是不对头的,不知抓住群众,所以也不能领导革命。买办阶级则根本就是革命的对象。
大革命失败,以陈独秀、鲍罗廷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派妥协退让,放弃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对此蔡和森给予了严厉批评,称陈独秀无可救药。
3.在革命的不同阶段,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统一战线。
蔡和森关于统一战线的具体观点是因时而变化的。党的二大提出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除封建军阀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党的三大则集中讨论了如何与国民党建立革命联合战线的问题。当时的国民党虽然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但是他的党内往往有不一致的行动以及对外有亲近帝国主义一派的倾向,对内则两次与北洋军阀携手,也就是其政策是摇摆不定的,具有妥协性。[10]P25对此,孙中山早就有“分子淘汰,去恶留良”[11]P158、增补新鲜血液的想法,建立统一战线提供了契机。党的三大时,蔡和森是反对加入国民党的,主张只与国民党建立党外合作,更反对加入国民党时打手印、宣誓效忠领袖等办法。二七罢工的发生,使他认识到无产阶级是不能独立干革命取得成功的,要联合其他革命的阶级势力。此后蔡和森就积极地开始为建立统一战线而努力,进行广泛宣传。国民党大会召开进行改组,蔡和森写了《国民党大会宣言与国民》一文来宣传国民革命和统一战线的思想政策。孙中山北上为争取国家和平统一,经上海,他又写了《欢迎孙中山先生离粤来沪》一文。1924年10月,广东商团事件发生,广州政府有畏惧的形势,恐引起商民的反对,所以对商团的态度很犹豫,后来始下决心用武力解散。此事推动全国。在这以后,蔡和森对于统一战线的具体观点逐渐有了变化,开始较多地强调对右派的斗争。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蔡和森的观点再次发生变化,没有对民族资产阶级作具体的分析,把他们都划入反对的一方,加以批判斗争。
4.坚持在统一战线中对同盟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12]
前文已言,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是非常重视对同盟者既联合又斗争的态度的。蔡和森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联系中国实际,提出了恰当的方针,为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还在世的时候,蔡和森就公开地对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缺点提出了批评:“辛亥革命起。以辛亥革命与义和团运动比较,形式与精神都大不相同:辛亥革命一面完全采取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形式;别面完全抹煞了庚子起义的排外精神。不仅完全抹煞排外的精神,而且于此精神的反面再三向国际帝国主义宣言革命政府将怎样加倍的尊重‘友邦’条约及个人权利,怎样革除(满清时代)通商与实业之障碍以待外资之开发,怎样期望跻于所谓文明国家之林,以享文明国家应享之权利与应尽之义务。 ”[13]P638
又如,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曾经过分依赖军阀、会党,蔡和森对此提出批评说:“孙中山和平统一宣言,主张与军阀妥协及与外国帝国主义合……但他乃是在华盛顿会议确定协同宰制中国的刽子手,他乃是与日本帝国主义相竞抢夺整个的中国隶属于其资本铁锁之下的恶魔……国民党苦是认他为‘友邦’,自动的邀他来公然合作中国的内政,便是教中国人民授权于贼父,公认他为干预中国内政的合法主宰!屡次倡言与军阀妥协裁兵,已是损伤了革命精神;因裁兵而主张邀请外国帝国主义者干预内政,更是引导国民运动脱离正当轨道……我们反对国民党倚仗三五野心将官乌合起来的军事势力和求助于军阀的旧势力,我们主张国民党必须倚仗民众并组织民众的势力。”[5]P169
蔡和森对国民党的主张是既联合又斗争的,而不是一味联合,也不是一味批判。他说:“这种推翻国民党的方法,比之资助袁世凯、陈炯明的方法还要厉害!所以国民党更应与共产党亲密的联合前进,而中流阶级更应明瞭大义,焕发民族精神,不要数典亡祖,附属于外力而听其指挥!”[8]P152
蔡和森科学分析了国民党内部势力组成及其表现,把国民党划分为左、中、右三派,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采取不同态度。
他分析左派说:“左派决不是一个念头或无条件可以做到的。左派的必要条件至少有四个:(一)彻底的反抗一切帝国主义及其附属物军阀,买办阶级……;(二)恪守中山先生引导中国民众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苏俄携手的方针;(三)与一切反革命右派分子决绝;(四)进行保护革命中坚势力的工农群众利益之政纲。这四点也就是中山主义最重要的内容。必须具备这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国民党左派——才是真正的中山主义的国民党员。”[13]P762对于左派的态度应该是信任、欢迎、联合。
他分析中派说:“革命的方向只有—个,违背这一个便要趋于反革命。所以一个真正的革命领袖,决不妄想执两端之术,因为如此便要离开革命的立场而丧失自己的信用与地位。”[13]P647如果犹夷动摇于左右两种倾向之间,实际上无异间接做了帝国主义的工具从而丧失群众的信任。“一九一七年以来的西欧革命运动史早巳证实了这种‘不左即右’的真理;不仅各国社会党右派是革命的敌人,中派也是革命主要的障碍;结果中派与右派终归同趋于一个反革命的营垒。”[13]P762“商团事件亦然,或是站在右派反革命及勾结帝国主义的方面,或是站在左派主张果决解除反革命武装抵抗帝国主义方面,调和妥协于这两种倾向之间,实际上亦无异间接做了反革命与帝同主义的工具而引起群众深深愤激的反感。”[13]P647这种态度是很难不好的,结果要么走向左派,要么走向右派,即便一时不左不右也会令左右皆厌。“做官与革命,截然是两途”,[13]P648革命上不能采取中间的态度。
对于左派,蔡和森自然是欢迎的,也希望争取中派右派的左化:“我们不仅希望国民党一切青年分子之左化,而且希望一切中坚分子领袖人物之左化。”“然则这种左化的意义,是同化于共产派么?不是的,绝不是的。只是真正的同化于革命的反帝国主义的中山主义。中山主义与共产主义显然是两个不可混淆的标帜;不过共产主义者愿意帮助中山主义之实现。共产主义者既无赤化国民党的奢望,更无赤化国民党的妄想;假使不如此,我们便不成其为马克思列宁派了。所以我说,我还应再说:共产派不愿居国民党左派的美名,但愿一切革命的中山主义者成为国民党本身的左派;我们共产派是时时刻刻准备帮助国民党左派的,并且希望全体忠实的国民党员都是左派,成功无派别的整个的国民党以完成中山主义和国民革命的伟大使命! ”[13]P763
而对于右派,不用多说,自然是打击反对。因为他们是反动的,他们反俄反共,破坏工农运动,破坏革命。蔡和森说:“国民党自始即是多阶级的党,所以自始即包含阶级利益的冲突。阶级的分化,随着革命潮流而促进;所以革命的潮流愈高,阶级争斗亦愈甚。民族运动中阶级争斗是必不可免的,所以党内革命与反革命之争亦必不可兔。从另一方面说,革命派对于这种争斗若是不让步,不妥协,则这种争斗不仅不为革命之害,反而是革命进行的推动力。”[13]P741因此,为了统一战线的巩固和革命事业的发展,必须打击右派。“中山在日,所谓猛虎在山,当然还镇压得下来。现在没有中山了,若还容纳反革命派子党内,则中山毕生奋斗之事业与其晚年振作之伟绩,势非尽毁于彼辈之手不止。所以为忠实承继中山主义、巩固党的统一及完成国民革命计,只有肃清内部淘汰一切反革命分子是惟一的前提和担保。 ”[13]P742○
: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列宁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王继平等:蔡和森思想论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5]蔡和森文集(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6]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向导》第 23 期。
[8]蔡和森文集(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9]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蔡和森110周年诞辰纪念集中收录的《回忆蔡和森同志》。
[10]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11]孙中山全集(第 9 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2]参师吉金:试论蔡和森统一战线理论的特点[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13]蔡和森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徐德莉,女,湖南省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四川大学博士,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责任编辑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