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初期的反右倾工作

2012-08-15

党史文苑 2012年2期
关键词:刘邓全军大军

盛 雷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2)

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初期的反右倾工作

盛 雷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2)

刘邓大军抵达大别山地区之初,由于远离后方,对当地情况估计不周,加之军事斗争形势严峻,因而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受此影响,部分干部战士思想趋于保守,出现右倾错误倾向。鉴于此,大军利用战斗间隙,对全军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与政治教育,从思想源头上遏制了右倾错误的产生。而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具体实践中对右倾现象予以严厉纠正。反右倾工作的胜利完成,不仅使全军上下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也使大军迅速走出困境,为日后地方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邓大军 大别山 反右倾

1947年7月28日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晋冀鲁豫野战军 (即刘邓大军,以下简称“大军”)主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率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于8月底进入大别山地区,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鉴于深入敌后、无后方作战的困境,大军的当务之急是, “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1]P357。但是,为了应对连续激烈的战斗,大军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这导致部分干部战士信心不足,对当时的斗争状况估计过于悲观,从而产生右倾错误①,对根据地的早期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尽管这一错误倾向持续时间不长,至10月底已经基本得到纠正,但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仍是有积极意义的。②

一、右倾错误的表现与产生的原因

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初,国民党军队派出23个旅的兵力尾随追击,意图尽快将大军赶出大别山地区。而自1947年6月30日发起鲁西南战役起,至8月底进入大别山地区,在这两个月内,大军一直处于紧张的行军战斗状态,无暇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部分干部战士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进取意志减弱,保守的一面凸显出来。这集中体现在,部分干部战士对当前的处境未能做好思想准备,因之开始发脾气,甚至产生悲观失败的情绪。这种右倾错误的产生,固然是因形势所迫,但对于大军本身而言,是有特殊原因的。

从客观上讲,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未能做好准备工作。由于此次挺进作战需速战速决,给国民党军队出其不意的打击,因此,作战发起之前,留给大军的准备时间并不充裕,未能对全军上下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也未能对日后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充分考虑。进入大别山地区之后,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陆续出现在大军面前。

一方面,生活习俗的差异和战斗环境的改变,对战士的情绪产生了极大影响。对此,李德生总结道, “我军从北方来到南方,从平原转进山区,环境的变化,给部队战斗、生活带来不少新问题。干部战士对南方气候变化、生活习惯、地形条件极不适应。……有的同志过多看到局部的暂时困难,产生了右倾情绪”。[2]P125—126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军上下的战斗意志,如何尽快克服这一困难,就成为大军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

另一方面,地方工作的停滞,导致根据地建设陷入不利局面,同时也妨碍了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大军进入大别山地区后,由于远离后方,在连续的艰苦战斗中,部队减员很大,却又无法得到及时补充。为了保存有限的战斗力,部分干部产生保守思想,未能及时、积极地开展地方工作。对此,中共中央中原局意识到, “部队还未将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视为自己的头等任务。舍不得抽干部与部队,在当地党直接领导下,专门担任地方工作”。[3]P1108这样,不仅兵员、物资无法就地得到及时补充,根据地的建设也受到严重影响。

从主观上讲,这种右倾错误,实质是一种悲观主义错误在现实中的反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四次在大别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但是在国共双方长期激烈的斗争过程中,每一次根据地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而此次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重新进入这块革命老区,所面临的形势较之前更加严峻。面对远离后方、进行机动作战的现状,部分干部战士对于能否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站住脚,带有很大疑惑和顾虑,甚至产生悲观主义心理。中原局民运部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对敌人的力量估计过高,对自己及群众的力量估计不足,斗志不强,不敢放手发动群众”,[4]P1129认为当务之急是应该全力应付军事斗争以求自保,没有必要分出有限的精力,对军队进行思想政治动员,以及开展地方工作。

这种右倾错误的出现,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因素。对于任何一支孤军深入、没有后方支援的军队而言,在紧张的斗争形势下,必然会或多或少出现这种错误倾向。然而,这种错误的危害性也是很大的,不仅会削弱部队的战斗意志,也会严重影响地方工作的开展。面对这种情况,中原局会同大军各政工部门,利用战斗的间歇期,厉行反右倾工作。在思想上,向各级干部贯彻中央的战略意图,并对全军上下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与政治教育,严肃军纪,引导战士们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当前的形势。在实践中,刘伯承、邓小平等大军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严厉纠正右倾错误,尤其针对部分干部在地方工作中的右倾保守思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纠正。

二、思想上的反右倾工作

军纪的松弛、地方工作的懈怠、悲观主义的萌生,均源于思想问题。因此,大军首先从思想方面入手,对全军上下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1947年8月27日,邓小平向大军发出指示,强调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要经过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发展半年以上的时间。如不大量歼灭敌人和充分发动群众,要想站稳脚跟是不可能的”。[5]P94—95在 31 日召开的直属部队连以上干部思想动员会上,邓小平再次指出,“北方人到南方习俗不同,生活不惯。只要我们想办法,学过一个时期就习惯了,困难就减少了。否则,要在这里生根是不行的”。[6]P363通过一系列的动员工作,全军上下对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和艰苦性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树立起明确的工作方向,鼓舞了全军的斗志。

9月1日,大军的政治宣传刊物《军政往来》正式复刊。9月5日,张际春在《军政往来》中刊发社论《到达大别山以后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对邓小平在8月31日的报告进一步补充说明,强调日后工作中的三点中心:“一、深入进行创造鄂豫皖解放区的政治动员和思想准备,使全军清楚地认识鄂豫皖边解放区的建立,最能打击和动摇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最有利于保卫和扩大解放区;认识坚持鄂豫皖斗争的物质条件、人民条件和友邻配合下的作战条件,以提高和巩固创造鄂豫皖解放区的信心。二、诱导部队迅速习惯于无后方的及此地条件的作战环境和生活环境。三、严整政治纪律,加强群众工作。”[7]P220同时,针对大军深入敌后作战、行动频繁、消息闭塞、情绪容易发生波动的现状,张际春又主持出版《时事新闻》,转载刊发新华社的广播,同《军政往来》一起下发至各个单位,通过政治与时事的双重宣传,力争做好对全军上下的思想动员工作。

在做好思想动员的同时,政工部门重点强调了部队的纪律问题。军纪的好坏不仅关乎军队战斗力的高低,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军纪是部队精神面貌最直接的反映,当地群众是否拥护,地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取决于军纪的好坏。针对部分部队在进入大别山初期军纪略显松弛的现象,大军各主要领导人员更是严加纠正。刘伯承指出:“部队纪律不好的现象如不纠正,我们肯定站不住脚!”邓小平指出:“部队纪律坏,这是我军政治危机的开始,政治危机就必然带来军事危机。”张际春则指出:“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全体指战员都必须学会克服困难,必须严格执行群众纪律。”[8]P225—226

为了使全军上下能够统一贯彻恪守军纪的思想,大军于9月下旬在豫南光山王大湾召开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重点对领导干部进行政治教育。对此,刘伯承总结道:“小平同志强调部队必须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指出毛主席在井冈山建军之初规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决不是什么简单的规定,而是党的路线和政策的体现,能否坚决执行,关系到我们在大别山能否站得住脚。一定要牢固地树立起以大别山为家的思想,坚决克服怕打硬仗、纪律松弛等等右倾思想情绪。”[9]P16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教育工作,各级干部战士对于军纪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这对于部队迅速恢复原有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面对远离后方的特殊困境,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全军上下立即开展了克服依赖思想的教育,以便争取尽快创建稳固的革命根据地。面对没有后方支援的困境,那些开赴外线作战的部队,极容易产生依赖思想。但是后方又难以有效地冲破敌人的封锁,为外线部队及时进行补给。对此,中共中央曾经做出指示,“应从根本上改变依靠后方接济的思想……应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人员、粮食、弹药、被服一切从敌军敌区取给”。[10]P526

大军进入大别山地区之后,在向中央军委报告部队位置和当地情况时,曾指出该地区“粮食不缺,惟新谷才割,颇感困难。一般物价比华北贱,但无钱。今年冬衣要靠后方送,尽量争取明年夏衣自给”。[11]P383对此,中央军委做出指示,“我们认为大别山区既有棉花、布匹,刘邓全军冬服应在当地解决,后方只送:(一)款项;(二)医药品;(三)迫炮弹;(四)其他必需品”。[12]P427中央这次指示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鉴于自后方至大别山地区的补给线过长,且困难重重,这就使大军自领导干部至基层战士逐渐认识到,必须摆脱依赖后方的思想,改变以往被动保守的工作方式,积极主动的深入当地群众,迅速开展地方工作,依靠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为根据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中的反右倾工作

针对个别部队纪律松弛的现状,大军各部门不仅从思想上严肃军纪,更在实际行动中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军每到一地,都再三提醒各级干部战士,要尊重当地群众的生活习俗。各级领导干部在行军作战途中,更是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纪律。邓小平在去皖西视察工作时,路遇群众反映,大军某部在清剿土顽后,将当地群众家中耕牛牵走,邓小平立即让部队清查此事,迅速将耕牛送还,并道了歉。对此,邓小平对战士们说道:“你们的一举一动,就像一面镜子,群众就是透过你们来认识我们党、我们军队的。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处处注意自己的行动。”[13]P123

然而,大别山地区虽属革命老区,但是就当时形势而言,却并非解放区。要在这里开展地方工作,单靠严肃军纪、给当地群众良好印象这种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不能照搬老解放区的经验,而是要探索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其中的关键是,如何积极主动的发动当地群众,与大军一同为建设巩固的根据地而努力。对此,刘伯承总结道:“群众对我军究竟能否长期在这里站住脚,还有些怀疑,虽然心里很欢迎我们,但在表面上却不敢接近我们。”[14]P16—17面对这种情况,大军所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整顿部队纪律,做好干部战士的思想动员和政治教育这么简单,而是要在实践中,破除右倾保守思想,真真切切的做好地方工作,尽快解除群众的顾虑,把迅速发动群众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以对待。

根据大军指示,各部队对地方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不仅在行军沿途积极宣传中共中央的各项政策,而且能够积极的率领地方群众剿灭土匪和顽固势力。对于这种明显变化,李德生指出,“为了迅速展开,重建政权,发动群众,我军在寻机歼敌、打击土顽的同时,主力所到之处,组织大批工作队,深入群众,访贫问苦,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全国各战场上我军大量歼敌的有利形势,说明我们是当年红军——鄂豫皖子弟兵打回家乡,是在歼灭了一百多万敌人以后的战略大进军,我军誓与大别山人民共存亡、共患难,重建大别山根据地,决不会再走,以消除群众的顾虑”。[15]121—122随着大军不断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当地群众的思想顾虑也逐渐消除,斗争的信念也就愈加强烈。在大军的积极引导下,以往处于观望状态的当地群众,很快就被发动起来,配合大军一同战斗。

对于地方工作的作风问题,大军也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早在7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曾对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在地方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出过指示,“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办法所得不多名誉又坏,在我方政权未建立以前,仍应暂时利用国民党下层机构及税收机关(在我党有力人员监督指挥之下),以大体上的累进方法征粮,惟免除赤贫人口负担,方能解决大军给养。国民党人员未逃跑者,除极坏分子外,均可利用,逐步过渡到人民政权”。[16]P496中央军委的初衷是,大军进入大别山之初,由于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因而只能暂时采取上层统一战线的策略,暂时利用旧有政权和保甲长,就地筹措物资。待日后时机成熟后,再逐渐由新的民主政权取代。然而,由于部分干部思想中所存在的保守思想,对待地方工作略显怠惰,没有对旧政权进行强有力的监督。这就为一些顽固的旧政权人员暗中破坏大军的地方工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此,大军在实际工作中,对原有工作中这种右倾的工作作风予以严厉纠正,尽快将混入地方政权的敌对分子清除出去。而在军需物资筹集方面,除了改由在解放了的城镇中征税,并向当地商会筹借外,大军号召全军上下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补给上的困难。部队在紧张频繁的战斗中,没有鞋子穿,就组织战士们学习打草鞋;没有足够的药品,卫生部门就利用食盐水等代用品为伤员消毒,并组织卫生人员采集中草药。最困难的时候,有的部队二十多天没有吃到油盐,有的部队在断粮的情况下,拔野菜或以清水煮马肉充饥。面对严寒的到来,后方的过冬物资难以及时送达,大军便号召全军克服困难,购买原料,自己动手制作棉衣棉被。由于大军及地方干部尽快的转变了工作作风,不再依靠旧政权,这就使敌对分子难以利用大军地方工作中的纰漏,暗中破坏军地关系。当地群众看到大军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情绪也变得积极起来,不再有所顾虑。他们的热情与大军的精神汇集在一起,协同一致,走上了创建稳固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道路。

四、反右倾工作的历史意义

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初期进行的反右倾工作,其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第一,在中共中央中原局及大军各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全军上下及时开展了全面的思想动员,并进行了深入的政治教育,严肃军纪,使各级干部战士经历了一次思想洗礼。

这使全军上下得以明确思想,坚定意志,树立信心,对于斗争的艰苦性,以及任务的艰巨性,都做了较为充足的估计与充分的准备。通过这一系列的思想政治工作,“全军情绪大变”[17]P1136,部队精神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大军及时地遏制了右倾错误发生的思想根源,为之后的斗争做好了思想上的保障。

第二,经过一系列纠正右倾错误的工作之后,全军上下对于目前形势和地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军纪的好转,群众对于部队的疑虑也逐渐打消,逐渐与大军接近。王书波指出,“经过广泛的政治宣传,加之有我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爱民助民的实际行动,广大群众很快心向我军”。[18]P141—142而通过前一阶段的思想动员,主力部队也一扫之前忽视地方工作的态度,敢于抽调干部战士进行地方工作。随着右倾错误的逐渐纠正,军民关系也随之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斗争热情被动员起来,地方工作也得以迅速开展。中原局民运部对此总结道:“反对不正确倾向的思想斗争之后,无论在部队工作、地方工作及筹款工作方面,都获有显著的成绩。斗争到处展开,解决了冬衣问题,群众纪律改善了,斗志加强了,生活也逐渐习惯了,情绪也安定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特别是在打土豪与分浮财与分土地斗争中,看到了广大群众对斗争的勇敢积极,及对党的政策之热烈的拥护。有些原来闹情绪、害思想病与政治病的干部,也都被群众的热情所医治好了。 ”[19]P1130

第三,此次反右倾工作的成功,是新形势下对根据地建设工作的全新探索。正如刘伯承所述,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我军深入到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创举”。[20]P15既然是一次创举,那就不能像以往在内线作战那样,而是应当根据作战区域与形势的变化,灵活地采取应对措施。有鉴于此,大军在成功抵达大别山地区之后,面对从未遇到的困境,积极应对,充分调查当地具体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寻找正确的解决之道。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动员和良好的组织实践工作,全军逐渐克服了右倾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并没有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拘泥于经验,单纯移植解放区的工作经验,坚持不合时宜的工作方法。

针对大军初到之时所犯的右倾错误,邓小平曾总结道:“使我们犯错误的重要根源之一,是我们在进入新区之先,缺乏充分的动员和准备。我们一般地对于新区的复杂情况既不知道,进入之后又不研究,凭着老经验(而又忽视了最重要的抗日时期的经验)、老作风(而又抛弃了许多有用的好作风),盲目地乱干,这种恶劣的经验主义,使我们遭受了严重的损害。”[21]P114面对这种危机局面,大军通过认真研究,最终选择以思想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对全军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和政治教育,解决干部战士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大军各部门及时对全军上下进行动员与教育,并在地方工作中检验并修正原有的经验,主动接近并发动当地群众。思想问题的解决,不仅从根源上克服了右倾错误的产生,也极大的促进了地方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此次反右倾工作得以胜利完成的前提保障。越是在逆境中,越要重视其在实际中发挥出的巨大作用。一旦失去了这种保障,大军无疑将会陷入困境。通过此次反右倾工作,全军上下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反右倾工作不仅使大军逐渐走出困境,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在新形势下迅速开展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注释:

①右倾是与“左”倾严重对立、走向另一极端的错误表现形式。“右意味着落后、反动、保守,在历史上往往表现为思想落后于实践,不能随着变化了的客观形势把革命推向前进,而是怀疑革命,颓废腐朽,停滞不前,甚至逆历史潮流而动,阻碍社会进步。 ”(高慧军、齐峰:《重谈“左”和右的问题》,《理论探讨》1993 年第1期。)本文所涉及的“右倾错误”,主要是从保守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探究。

②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主要是从整顿部队纪律、增强全局观念、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角度出发,对刘邓大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整体论述。然而,对于大军初到之时,军队中出现的一些右倾错误,以及大军对右倾错误的纠正等问题,并未有所涉及。就笔者所见,主要成果有,程少明:《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根据地的思想政治工作》,《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郭晓平:《挺进大别山时期刘邓大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赵彤:《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时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特点及其启示》,《益阳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1][6][11][12]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三军经略中原(上)[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2][13][15]杨国宇,陈斐琴,王伟,李鞍明.刘邓大军风云录(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

[3][4][17][19]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三军经略中原(中)[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5][21]邓小平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8][9][14][20]杨国宇,陈斐琴.刘邓大军南征记(第 1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10][1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16 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18]杨国宇,陈斐琴,王伟.刘邓大军征战记(第 2 卷)[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

盛雷(1983—),男,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09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万 强

猜你喜欢

刘邓全军大军
Reciprocal transformations of the space–time shifted nonlocal short pulse equations
作弊
第四届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公告
全军军事建模竞赛办出新模式
全军出击
激战汝河
抢渡沙河
小平找牛
心锁
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