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文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理论创新与实践——以唐山市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2012-08-15王艳萍

党史文苑 2012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建设文化

王艳萍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 河北唐山 063000)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它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本文依托对河北省唐山市——中国首个科学发展示范区的调研,述说唐山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创新思想指导下,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一、党的文化建设和体制改革理论创新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建国初期就明确提出了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必将出现文化建设高潮的论断,系统阐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相互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突出强调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要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些论述反映出党执政理念的升华、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科学把握。唐山市委、市政府认真领会党在文化建设和改革上的理论创新,明确提出“落实文化建设五个要”。

一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2010年7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就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把握时代性、科学性和文化发展规律性,与时俱进,既能吸纳世界先进的文化因素,又能确保祖国传统文化不被腐朽文化所玷污,真正在全社会建树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念,成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形成共同的社会发展理想与信念。

三要明确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做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使我们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四要实践文化是软实力,更是发展的硬实力。党的十七大首次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战略支点。在持续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中华文化”是“软实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的自我定位;“核心价值体系”是“软实力”的内核;“和谐文化”是“软实力”在共同体内部发挥凝聚功能的表现;“文化创新”是“软实力”在现代世界中产生影响力的经典方式。

五要实现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和文化消费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丰富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明确树立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的思想。

二、唐山市近年来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新实践、新进展

当前,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已经成为唐山市人民的共识。中共唐山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掀起了文化建设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潮。

——抓文化建设就是抓方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唐山的文化建设明确树立了这个主导思想,努力做到:第一,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使文化创造更加符合时代的新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第二,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主旋律。第三,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形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和发展和激励人民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的舆论。第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第五,歌颂时代主旋律,努力生产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抓文化建设就是抓创新。文化建设中的创新,必须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点。唐山通过弘扬新唐山人文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把文化体制改革向深层推进。首先,加强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学习,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干部作风年”“新唐山人文精神”“人文大讲堂”等学习教育活动,凝心聚力;第二,树立模范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培育唐山的模范人物和典型,形成典型引导带动机制;第三,推动形成全民创建的良好氛围,健全全民参与机制;第四,加强制度建设,在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标准中增添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成果考核的标准,形成“文化GDP”激励机制。

——抓文化建设就是抓发展。唐山把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土地、财政投入、投资融资、税收、人才激励等相关优惠和扶持政策。鼓励盘活存量房地资源,妥善保护与开发工业遗存,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开展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认定工作并给予扶持,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创新文化精品。同时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为百姓办好的实事,如着力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加强各县(市)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组织电视连续剧《节振国》《百年开滦》《滦州起义》和电影《大唐曹妃》、话剧《李大钊》等剧目的创作和演出,成功举办多届评剧艺术节、皮影艺术节、中国陶瓷博览会、曹妃甸科学发展论坛,筹备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等活动。

——抓文化建设就是抓产业。唐山以整合文化资源为手段,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着力点,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首先积极开发和落地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为龙头,打造“十大产业链条”: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等为重点的工业文化产业链;以唐人文化园、滦州古城等为脉络的历史文化产业链;以李大钊等人物和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产业链;以南湖生态公园、曹妃甸湿地公园等为示范的生态文化产业链;以冀东文艺“三枝花”等为特色的地域文化产业链;以电影《唐山大地震》及衍生产品、影视基地等为标志的地震文化产业链;以世界园艺博览会、曹妃甸论坛、中国陶瓷博览会等为载体的会展文化产业链;以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园、芦台动漫产业园为引擎的创意设计文化产业链;以正元包装集团、十月印刷、中红彩印包装为龙头的印刷包装文化产业链;以北部长城、南部滨海观光带和城市中心文化体验带等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休闲文化产业链。集中精力、高标准打造符合唐山地域文化特征的文化产业,树立起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滨海文化、创意园区文化、新旧企业文化等几大支柱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形成文化产业多元投入、协力发展新格局;实现文化产业与唐山历史文化资源相交融,与教育、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相嫁接,与科技创新、工业设计、城市建设等相结合,催生新的文化业态。

——抓文化建设就是抓民生。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进入小康,抓好文化建设,为人民群众不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当前最实际、最深层的民生建设。唐山市以此为契机,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首先,积极推进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切实抓好社区、乡镇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第二,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建立覆盖全区域范围的数字图书馆、网上文化社区等,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进乡村“六个一批”等重点文化工程;第三,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覆盖面,建设和完善一批满足城乡居民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服务平台和文化活动平台;第四,改革投入方式,采取设立基金、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以政府采购、服务外包、志愿服务、奖励等多种形式,引导公共文化服务向多元化、社会化发展;第五,实施文化保护工程。把文物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确保文物安全和历史文化环境风貌。○

[1]党的十七大文件汇编[M].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经济日报,2011-3-17.

[3]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河北日报.2011-3-21.

[4]高端决策参考——中国文化的力量[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