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我党政治工作的群众性和群众工作的政治性

2012-08-15房立洲

党史文苑 2012年2期
关键词:群众政治工作

房立洲

(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3)

纵览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始终是交织贯穿于我党一切政务和党务活动的两大主线。实践表明,无论哪个时期,只要我党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结合的好,政治工作就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群众工作就有声有色,党的各项事业就充满生机和活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成功推进到转方式、调结构、改体制的“深水期”,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政治工作的方向引领和群众工作的强力支撑。因此,切实做好新时期我党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深入认识政治工作的群众性和群众工作的政治性,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我党政治工作的特殊内涵和群众工作的时代内容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作为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政治”往往与国家、政权、阶级、政党、权力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由于时代、国度、阶级和政党的不同,“政治”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内涵,并外化为不同的政治生态。根据政治的不同本质,历史上的政治形态大致可分为剥削阶级政治和无产阶级政治。随着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并走上历史的前台,“政治”的面貌也为之一变。除了维持对少数敌对分子的专制外,政治更多承担的是维护国家稳定、构建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等重要任务。从每一政治活动的共时性来看,政治包含政治活动的领导和组织者、参与者、作用对象以及保证政治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一切物质、技术、信息和制度资源;从政治活动的历时性来看,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领导者围绕既定的政治蓝图、背负重大的政治使命、制定科学的政治决策并运用适当的政治策略和手段以完成特定政治任务的活动过程。根据上述定义并结合不同阶段我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笔者以为,新时期我党政治工作的特殊内涵和主要任务是: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路线,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整合所有可以整合的社会力量,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安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政治活动作用的方式和特点,一般表现为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模式,并通过经济、管理、科教、民生等各项具体活动表现出来。而上述任何具体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因此,新时期我党的政治工作任务决定了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及时宣传党在新时期关于各项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拥护、支持和参与;二是围绕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任务,引领广大人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共同富裕奔小康;三是努力实现与人民群众声气相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重要政治活动的参与和支持,并同一切破坏我国政治稳定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我党政治工作的群众性

新时期我党政治工作面临着极为艰巨的政治任务。无论是政治宗旨、政治目标、政治任务,还是依靠力量、实现方式,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核心要素。因此,新时期我党的政治工作表现出了鲜明的群众性特征,是“人民政治”的范畴。

(一)从政治宗旨看,赢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稳则政治稳,政治稳则国家兴。民心向背历来被看作是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的“最大政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也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所在。任何时期的任何领导阶级,只有实实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才会得到他们的真心拥护并形成巨大的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都十分注重积累并竭力保持这一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始终坚定地走人民战争路线,带领人民分享胜利果实,终于战胜了数倍于我的敌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党领导人民顶住国内外压力,顺利完成了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性转变,从此阔步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时期,党带领人民走上了团结谋发展、快步奔小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断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坚持将“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决策的最高准则。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高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二)从政治目标看,增进人民福祉是第一要义。毛泽东曾经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对于作为被领导者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领导被领导者向共同的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给予被领导者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者缺少其一,将不能实现领导。具备的这两个根本条件,使我党得以成为领导阶级并顺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平建设年代和社会主义改革时期,我党的政治目标转为实现人民富裕和民族富强,而根本点是全体人民过上幸福小康新生活。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我党实施了覆盖城乡的各项富民、安民、保民政策,惠及了民生各个方面,“劳有所得、住有其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得到较好实现,幸福指数逐年提升。同时,全体人民的政治权利和各项社会权益也逐步得到维护。

(三)从政治力量看,人民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中流砥柱。毛泽东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征程中,人民不仅是历次重大事件的当事人,更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在革命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革命军队的主要兵源,更是以朴素的阶级情感和可贵的牺牲精神给了人民军队极大的人力、物力和精神支持,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坚强保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内交外困、百废待兴的极度困难,我党领导亿万人民不仅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还成功地带领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战胜了极度的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教事业都取得较大成就。正是源于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大胆实践,社会主义改革终于破土发育并不断走向辉煌。党带领人民不仅成功地进行了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家的经济总量也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踏步提升。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中坚作用愈发显现。

(四)从参与方式看,民主政治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民主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观,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政治目标[1]。如果说政治是一种由上而下的运行过程,那么,“民主”则为“上”与“下”的互通互动打开了“闸门”,民主政治的实现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还权于民”、倡导“主权在民”和鼓励公民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社会成员广泛的民主权利,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封建专制遗毒的尚未肃清和当时所处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民主政治建设的苑囿一片荒芜,上下互动的政治运行陷于停滞,一元化、单向度的政治模式占据主流,正所谓“中央高度集权,中央集了地方的权,国家集了社会的权,政府集了企业的权,政党集了政府的权”。[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生活趋于正轨并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轨道,民主政治在千呼万唤中得以实现制度性回归。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制度不断健全,人民民主的内容不断扩大,人民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一整套有利于人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具体的政治运行体制,包括领导体制、组织体制和工作体制等逐步建立起来,人民群众的政治意愿、民主权利得到切实的尊重和实现,一条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正在形成。

三、我党群众工作的政治性

党的群众工作主要是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参加党所领导的各项工作,以实现推动社会前进的目的。[3]“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是我党的群众路线,也是我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可以说,群众工作是贯穿我党各方面工作的一条生命线。在党领导人民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群众工作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当前,群众工作对政治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执政基础、社会稳定和改革成败上。

(一)群众工作关乎我党的执政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我党取得执政地位并日益巩固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党所具有的独特的政治优势。胡锦涛同志在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习惯于从会议到会议、从文件到文件的工作方式,长期地“忽视民间”,高高在上,与群众的距离日渐疏远,感情隔膜较深,工作上不再与群众打成一片,对在群众中存在的误解和异议又不善于做解释和说服工作,久而久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基础就遭到了削弱,影响了党执政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因此,在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时,要始终将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心一意做好群众工作,在思想上重视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群众工作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从根本上说,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在于“人”。人的内心和谐了,人与人和谐了,人与社会和谐了,社会就稳定了。而影响是否和谐的关键就在于人们合理的利益诉求与心理期许是否得到了较好的满足。由于近年来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体制转轨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犯和伤害,由于相关部门的官僚作风和私益驱使,使一些本已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众陷于“补偿无望,上诉无门”的境地。由此不得已走上了上访维权的道路,甚至用极端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对当地政府执政产生了抵制、排斥,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对这部分群众,要立足于从根本上化解,抓紧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同时将事前的宣传、事中的沟通和事后的补偿结合起来解决好问题。

(三)群众工作关乎改革的兴衰成败。改革,是我党所有政治工作中的一项头等大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党;而能否最终成功,取决于民。我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没有一项是在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情况下而取得的。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改革攻坚期。改革政策的制定、改革方案的设计、改革措施的落实以及各项改革目标的实现,同样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人民群众的智慧,可以成为党推进改革的决策来源和方法论参考;人民群众的力量,是顺利推进改革、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必须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做群众工作上,暖民心、聚民意、举民力、纳民智、保民生,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巨大热情,共同推进改革。

四、找准关节点,切实做好我党的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

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两项重要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偏废。为全面做好这两项工作,当前,必须着力抓好三个“关节点”:

(一)坚持科学执政。要努力提高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熟练掌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高驾驭全局、科学决策、高效管理和掌控复杂局势的能力,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先进的管理理念,确保政策得宜,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以科学、务实、高效的社会管理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进一步提高政府权威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二)坚持依法执政。党的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时刻对法律保持应有的敬畏和充分的尊重,不越规逾矩,不凌法坏制;不以权力挤压市场,主动给有膨胀倾向的政府权力套上法治的“辔头”,而将权力主要用于经济监管、市场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不以权力与民争利,始终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最终委托人”,要按照人民的意志谨慎用权、依法用权,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和不懈追求。

(三)坚持民主执政。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政府“善治”的核心要求。要充分呵护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政治期待和利益诉求,着力强化政府对民众期求的回应能力,坚持“还权于民”,“让利于民”,大力推进政务、财务、事务的透明公开,激发全体人民一起参与文明、小康、和谐社会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实现社会治理策略的最优化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总之,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两项重要工作。政治工作要靠群众工作来推动,群众工作要靠政治工作来引领。只要我们党坚持落实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就一定能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并打开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1]王仕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辩证思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6):16-19.

[2]谢庆奎.入世对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3):4-5.

[3]王双印.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 [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12):5-7.

猜你喜欢

群众政治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