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相似性

2012-08-15

黑龙江史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档案管理

刘 影

(绥化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 黑龙江 绥化 152000)

现代的知识管理可以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创新拓展提供方向与动力,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可以为现代的知识管理简单实现提供路径与基础。

一、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近相通

(一)两者管理对象重叠

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文件、档案,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分为外源显性知识和内源显性知识。中国台湾学者杨舜仁说:“知识管理顾名思义:为知识者,才纳入管理,而—般能够纳入信息系统管理的知识,不外以电子型态或书面形态存在”,因而,“知识存在的形态与文件管理之形态相同”。可见,文件、档案是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共同的管理对象。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密切联系主要源于这种管理对象的重叠。

(二)两者管理目的的相近

档案界一直将“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作为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之一。为企业各项活动提供档案服务,满足用户的档案需求,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贯穿于企业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支配着企业档案管理过程的运转和发展。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知识管理必须力图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将为用户提供档案或知识服务,实现档案或知识的价值,作为其最终目的,正如德尔斯泰思教授所言:“文件管理的目标在许多方面都与知识管理非常相似——都是在需要的时候让人们能够得到所需的有关信息。这一共性意味着两者具有合作的基础。”

(三)两者管理流程类似

长期以来,我国档案界将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划分为“六个环节”(或“八个环节”):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集成管理,还包括文件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等环节。知识管理的流程是知识的产生、收集、存储、加工、整理、评价、利用等。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流程相当类似:都是对分散的管理对象(文件、档案或知识),予以收集、存储,使之集中化;然后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有序化;接着对其进行鉴定、评价,使之优化;最后将其提供利用,使之实现价值;而在利用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文件、档案或知识,需要对其进行收集、存储。

(四)两者管理技术相同

在数字化环境中,企业的文件、档案产生、流转于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对于非数字化环境下产生的文件、档案,为了使其适应数字化环境的要求,也必须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因此,现代企业档案管理的全部活动——文件、档案的制作或接收、传递、处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和提供利用等都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知识管理更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的应用。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都需要应用的具体技术或工具包括:元数据、数据库、文本挖掘、搜索引擎、电子邮件、门户系统、信息代理、信息推送、信息安全技术等等。可见,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有着共同的技术支撑——现代信息技术。

二、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相差相异

从管理层面来看,档案管理主要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还介于价值观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范畴。从管理深度来看,传统档案管理主要是对文件、档案实体(载体)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对文件、档案内容(信息、知识)的管理。从管理范围来看,档案管理的对象限于文件、档案;而知识管理不仅要管理文件、档案这种内源显性知识,还要管理图书情报之类的外源显性知识以及员工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从管理侧重点来看,档案管理更侧重于确保文件、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确保文件、档案的凭证性价值、长远价值与保存价值;知识管理则更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可用性,关注文件、档案及其他类型知识的情报性价值、现实价值与利用价值。从管理特点来看,档案管理更强调对文件、档案进行严格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知识管理则鼓励—种较为宽松、便于创新的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关注自身的良好定义的政策和可审视的程序,而知识管理致力于以一个不受约束的组织的创造力和知识交易的方式,从而忽视组织传统。

由此可见,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具有鲜明的相似性,两者既相近相通又相差相异。

三、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互动性

(一)知识管理可以拓展档案管理的领域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过分强调档案与文件、档案与图书情报的区别,将文件、图书情报等排除在管理职责之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自身活动的范围。传统的档案管理拘泥于历史记录的保管,而不是为现有工作服务,脱离了价值创造过程之外,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自身发挥作用的领域。

知识管理要求将包括文件、档案在内的一切载体形态的知识纳入管理范围,并将不同载体形态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集成,建构—个整体的知识资源体系。知识管理强调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创造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使知识直接服务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这样,档案管理就被融入一个更广阔的活动领域,而与组织的发展战略、业务活动直接相结合,成为企业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知识管理以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通过查卷、借阅、复印等落后的阶段,被动地提供简单、浅层的档案服务,不能充分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知识的需求,不能有效地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服务。

知识管理强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手段,主动地为用户提供高级、深层的信息、知识服务,最终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对知识服务的强调和价值创造的关注,使得知识管理专家能够增强文件管理工作者对信息和知识利用的理解,促进文件、档案的开发利用,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档案管理机构与人员在企业组织体系中的地位。

(三)档案管理对知识管理的促进作用

隐性知识占知识资源的大部分,而且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但是隐性知识存储于员工个人的大脑之中,难于管理。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有两种途径:一是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社会化”;二是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外部化”。但是,隐性知识“社会化”之后还是隐性知识,仍处于难于管理的状况,而且当员工流动率较大时,组织的隐性知识资源就易于流失。因此,—些学者质疑“社会化”的其次有效性和普遍适用性。档案管理强调企业在各项活动中产生必要的文件,客观地记录企业各项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防止组织记忆的丢失。员工在工作中会自然地运用其隐性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对员工工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记录,形成文件,就可以将其隐性知识部分“物化”于文件之中。这些文件被归档保存下来,就实现了组织知识的沉淀。

在各项活动中都会不断产生新的文件,如果这些文件不被集中起来,处于分散状态,就会容易丢失。文件的丢失即是知识的流失。档案管理强调对文件进行归档,使之处于组织的集中统一控制之下。这个文件归档的过程,就是—个积累知识的过程。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强调产生文件、进行归档,强调文件、档案的完整齐全、集中统一,有助于知识的沉淀、积累,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知识资源基础。

[1]徐拥军.企业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基于双向视角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5).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档案管理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