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2012-08-15黄荣杰
黄荣杰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病区,广西 南宁 530022 E-mail:huangrj031@yahoo.com.cn)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它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及昂贵的治疗费用已经超出了医学本身的范畴,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1],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任务任重而道远。而心血管疾病的各分支科学发展迅猛,使从事血管疾病防治的临床工作者及即将进入该领域的医学生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心血管内科专业临床医师?使其不仅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而且能娴熟应用高超的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技巧,已经成为目前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以有必要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把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理论、解决临床实质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尝试采用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作为培养高素质心血管医学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加强对临床问题的处理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教学状况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在校医学生在进入心血管内科实习前,一般都已接受过内科学及诊断学系统的理论学习,但是如何在临床实习中把这两门课程的心血管系统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应用到临床提高思维、作出最正确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途径中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原因可能是学生仅仅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心脏体格检查的望、触、叩、听诊最基础诊疗手段及心电图技术的掌握,不善于在临床实习中提出临床问题,并在这过程中查找利用最新的文献知识来解决临床问题。为此,有必要在学生的心血管临床实习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虽然系统,但是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学习,学生的思维比较局限,而且由于临床医学的特殊性,学生缺乏有效的临床实践锻炼,所以对于许多医学生而言,掌握医学知识只是为了考卷上的分数,而不是把医学知识当作是为病人诊疗的技能,不能很好地将心血管生理、病理中学到的知识用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并指导进一步的临床诊断治疗。学生只是注重听过、看过、背过,而不重视临床实践过程,实际操作起来却怯手怯脚,忽视对病人的病史及体征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无法准确把握患者的准确病情,更无法根据病情的变化提出最适合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2 LBL(课堂式学习)和PBL的比较
传统的LBL教学模式是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按照“疾病概述-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的思维方式授课,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它强调及时向学生单方向灌输教学信息,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PBL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先提倡,它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学及教师引导相结合的讨论形式,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2],是一种以问题驱动学习为基础的学习环境[3],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PBL教学的最大优点是能显著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以求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不仅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创造能力,更注重强调团队协作。有研究显示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无论是从听课注意力、学习积极性、记忆情况、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4];采用PBL改进的查房方式进行临床实习医师教学,在知识的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归纳和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都优于传统式教学查房方式[5];Sherman等[6]等对药学专业的学生应用PBL教学法,在心肺体格检查教学中使用模拟听诊器能显著提高其对心肺诊断学知识的把握度。
3 P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尝试
目前国内的PBL教学仍处于尝试阶段,仅在医学基础教育与临床见习教学中小规模应用。而由于国内学生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很不适应,感觉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信心不足、不善交流、分工协作能力有限和自学能力不强[7]。我们在对部分在心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广西医科大学本科同学实施PBL教学过程中发现,参加PBL教学的大部分同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临床实习考核的成绩明显提高,而且对临床病例处理的能力显著增强,但有小部分实习同学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欠扎实,学习的积极性不足、自学能力和提出临床问题的能力不够强烈,老师提出问题后仍然不能很好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方式查找文献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因PBL教学法有其基本的教学方法、成员组成要求、具体步骤及评价方法[1],目前我们尚缺乏PBL的教学辅助资料和相关培训,不能严格按照PBL的要求组织和实施。因此,在组织形式、问题的设计、效果评价,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等方面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研究并加以改进,近年Bosse等[8]提出在教学中使用互换式屏幕电影等形式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结果给PBL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启发。只有通过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的不断广泛开展,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对临床实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出适应心血管医学技术迅猛发展需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4 展望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在国内外的临床教学实践证明了其较传统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相信随着网络技术及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在临床实践中迅速发展必将为P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代学科发展需求高素质创新型的心血管临床专业医生。
[1] 韩雅玲,陈守龙,李鉴峰.心血管内科学科技术发展历程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1):1-4.
[2] 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性纯洁教育和安全性行为教育之比较[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1):46.
[3] Klegeris A,Hurren H.Impa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 large classroom setting:student percep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J].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 2011,35(4):408-415.
[4] 贾玉梅,崔瑛.以问题为中心学习PBL课程模式的优越性[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66-67.
[5] 赵久敏.讨论式教学查房探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06,19(1):49-50.
[6] Sherman JJ,Riche DM,Stover KR,et al.Physical assessment experience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urse[J].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2011,75(8): 156-162.
[7] 侯跃芳,陈戈,崔雷.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的调查研究[J].医学教育,2005,2(2):39-42.
[8] Bosse HM,Huwendiek S,Skelin S,et al.Interactive film scenes for tutor training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dealing with difficult situations[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0,10: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