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建制推进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成效显著

2012-08-15陆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55600陈路华

云南农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陆良县全镇亩产

□陆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655600 陈路华 俞 江

□陆良县三岔河农科站 655600 武燕飞 刘丽芬

□陆良县马街农科站 655600 郑月英

陆良县被列为2011年全国500个乡(镇)粮食作物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乡(镇)之一,2011~2013年在三岔河镇推进高产创建。2011年实施稻豆、稻薯2种高产创建模式,经现场实测,各作物实收产量达到并超过了预定产量指标,整建制推进的开局取得了圆满成功。

1 完成情况

1.1 实施地点及规模

在三岔河镇24个村委会实施,主要选择稻/豆、稻/薯2种模式在大、小春2季连续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其中,在黄家圩村委会、万清片村委会建设2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600 hm2,在万清片建设蚕豆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266.67 hm2,在大嘴子片建设冬马铃薯核心示范区333.33 hm2。

1.2 关键技术应用

陆良县以“主导品种展示、技术集成示范”为重点,按照“供种、机耕、节令、规格、供肥、施肥、管水、病虫害防治”的“八统一”要求。水稻集成应用扣种稀播、薄膜湿润育秧、大田浅旋耕节水栽培、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施肥、精确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多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蚕豆重点推广小墒条按稀植、盖草盖粪、喷施微肥等;冬马铃薯以抗旱、防霜冻为重点,集成应用增施农肥、整薯深播、地膜覆盖等关键技术。做到了精心选择示范区域,精确选择品种,精确播种、栽种,精量施肥、精确节水灌溉,把好了各项关键技术的精确到位。

1.3 综合性状及产量

1)蚕豆样板1 800 hm2,经全镇24个村委会田间实收测产50户,实收面积2.92 hm2,加权平均亩产 217.1 kg,比项目预定亩产指标208.83 kg增8.27 kg,较全县平均亩产205.49 kg增11.61 kg。

2)冬马铃薯样板800 hm2,经全镇3个村委会实测15户,实收面积0.2 hm2,加权平均亩产349.08 kg(折原粮),比项目预定亩产指标331.94 kg增17.14 kg,较全县平均亩产314.72kg增34.36 kg。

3)水稻 266.67 hm2,经全镇 24 个村委会严格按照《云南省农业厅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关于下发2011年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方案的通知》(云农种植[2011]87号)的文件精神和要求,邀请国家调查总队陆良调查队人员在288个村民小组按照随机原则抽测8个村委会10个村民小组,共计30个地块150个样本进行实割实收。10月15日邀请省、市、县农业、统计调查有关专家组成验收组,对陆良县承担的农业部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项目进行测产验收。经调查评估,综合分析,认定我县2011年三岔河镇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水稻平均亩产715.38kg,比项目预定亩产指标701.23kg增14.15kg,比2011年全县大面积预计平均亩产570 kg增145.38 kg。

1.4 增产增效显著

1)稻豆模式复合亩产932.48 kg,比三岔河镇2008~2010年全镇稻豆平均复合亩产878.46 kg,增54.02 kg。全镇共增产297.11万kg,增加产值1 188.4万元,共节约成本422.17万元(水稻亩减少种子、氮肥、农药投入51.36元,蚕豆亩减少种子、工时、农药投入105元),稻豆共新增加效益1 610.57万元。

2)稻薯模式复合亩产1 064.46 kg,比三岔河镇2008~2010年全镇稻薯平均亩产940.45 kg增124.01 kg。全镇共增产297.63万kg,增加产值684.55万元,共节约成本157.63万元(冬马铃薯亩减少种子、灌溉用水成本、农药投入80元),稻薯共新增加效益842.18万元。

3)通过村级高产示范点建设,带动村级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和主要粮食作物增产增效。全镇6 533.3 hm2粮食生产在整建制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下,平均亩产达452.16 kg,总产44 312 t。共新增效益2 452.75万元,三岔河镇人均增收203.85元。

2 主要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为确保高产创建整镇制推进工作取得实效,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下发了《陆良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陆良县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陆政办发[2011]58号),成立了由副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等日常工作及对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和成效宣传。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县级技术实施小组,以及由三岔河镇农科站站长为组长、副站长为副组长,各村委会负责人组成乡镇技术小组,分片负责宣传、发动、培训、组织实施,负责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各示范片区定人员、定产量,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同时邀请省、市、县农业专家组成技术顾问组,负责专业技术咨询和服务。

2.2 切实整合资源,增加投入

陆良县一方面整合国家良种补贴、地膜覆盖补贴资金和相关抗旱救灾资金,加大创建样板水电补助和良种、地膜、化肥、病虫害防治等农用物资补助以及专业化机耕、专业化病虫害防治补助力度,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整合栽培、土肥、植保、种子等专业技术力量,切实搞好专业技术指导和服务。

2.3 提升样板档次,突出“八有八统一”

在示范片建设中,我县提出“八有八统一”的专业化服务要求。即“供种、机耕、节令、规格、供肥、施肥、管水、病虫害防治”的“八统一”专业化服务,提高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水平。为规范专业化服务,提出了“八有”要求,有领导机构、有地块规划、有技术方案、有工作计划、有明确产量指标、有专职技术员、有一套奖惩措施、有样板标牌、有档案资料,进一步提升样板档次,推进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2.4 科技助农,专业服务

为提高对农户的服务水平,确保举办的质量和辐射带动效益,陆良县把创先争优活动与科技服务相结合,成立了县专业技术指导组10支350多人次深入生产一线包片、包点,开展信息服务、技术调查与指导等工作,使各项重点科技措施得到了落实。积极组织农民专业队15支310人开展代耕、代栽种、代防工作,确保了种植、管理等不误农时,生产效率提高,各项措施进村入户到田到位。

2.5 搞好痕迹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为积累和总结创建工作成果和经验,使当年工作实绩查有痕迹,下年技术规程定有依据,项目单位在实施中要求科技人员把相关文件、实施方案、技术规程、工作日程、田间观察记载、作物长势分析、田间测产结果、项目图片资料、工作总结等及时存档。在项目区设立了标示牌,注明了创建单位、品种名称、目标产量、技术要点、指导专家、技术负责人、工作责任人等,既方便了农民学习,又使高产创建活动全程接受社会监督。

2.6 跟踪培训,展示观摩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要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陆良县紧紧围绕以抗旱夺丰收为主题,采用广播宣传、组织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田间现场指导、现场观摩、手机短信、农业信息等方式,多渠道宣讲抗旱高产栽培技术、田间操作要求等内容,使示范区群众、种粮大户、县乡科技人员成为技术明白人和技术应用的自觉实践者。据统计,共组织各类培训26期,培训项目区乡镇、村委会科技人员、村社干部和农户23 000人(次),组织印发各种技术资料41 000份,设计制作标识牌,组织现场观摩15次。组织专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做好田间会诊、技术会商和技术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了高产创建样板在全县粮食生产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2.7 创新机制,强化管理

创新机制,对示范区负责人实行竞聘上岗,再由负责人优化选聘技术成员,形成具有较强活力的技术小组。对整建制各环节强化目标量化管理,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在技术人员配备上采取技术人员直接到村、技术培训直接到户、技术指导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四直接”形式,对技术人员实行包乡抓点工作责任制,分段制定工作任务并严格考核工作成效,把工作实绩与年终考核评优挂钩,建立健全了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服务机制,使技术入户率达到了100%。同时按“五定”(定面积、定技术措施、定产量、定人员、定奖惩)要求,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到人,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项目实施中做到“六个结合”,即省市专家与基层科技人员相结合;各级领导、科技人员与项目区群众相结合;基层技术推广部门间紧密结合;关键技术措施与配套物资补助结合;农艺与农机相结合;专业化服务组织、企业与农户相结合。

3 存在问题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2)由于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在粮食作物播种、移栽、大田管理等关键环节,缺乏劳动力。

3)由于农资价格上涨,种粮比较效益不高,挫伤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影响科技措施推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4)因学习、培训机会少,农业科技人员专业素质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存在一定差距。

猜你喜欢

陆良县全镇亩产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陆良县档案馆顺利完成12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口述档案征集工作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调研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膜下滴灌技术在陆良县马铃薯生产中的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