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柏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设与发展

2012-08-15双柏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675100郭顺芬双柏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675100仇红光

云南农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茶厂农产品生产

□双柏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 675100 郭顺芬□双柏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675100 仇红光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监管机构基本健全

双柏县的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主要由县农业局负责,共设3个机构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和农资、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植保植检站负责搞好植物检疫工作和植物检疫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负责全县农贸市场蔬菜、水果农残例行监测。3个机构共有工作人员21人,为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县里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改善办公条件、保障执法和检测经费,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1.2 蔬菜水果农残监测

2007~2011 年,累计检测蔬菜水果样品6641个,合格6564个,合格率达98.84%。其中:抽检蔬菜样品6367个,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为98.79%;抽检水果样品274个,水果农残检测合格率为100%。公示检测报告590期,出科普宣传黑板报74期,发放宣传资料8550份。

1.3 强化执法检查,农业投入品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

2011年,集中开展农业法规宣传1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360多份;对8个乡(镇)575个(次)企业、106个(次)农资市场进行了检查整顿,出动执法人员596人(次),检查登记农资经营户246户。清理登记鼠药4个品种42批(次);查处案件20起,查获伪劣农药87.59 kg,收缴标签不合格种子26.5 kg,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35份。

1.4 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2011年,全县已获得无公害茶叶认证3个(白竹山茶厂、老虎山茶厂、木喜郎茶厂),绿色食品茶叶认证1个(白竹山茶厂),取得QS(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茶厂4个(白竹山茶厂、小庙河茶厂、老虎山茶厂、打磨箐茶厂)。无公害茶园认证面积 286.67 hm2,产茶 82.21 t,晒青茶 63.06t。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113.33 hm2,生产绿色食品茶 61.5 t。

组织4家协会申报了11个农产品(核桃、冬桃、玫瑰茄、西葫芦、甘蓝、西红柿、青蚕豆、黄瓜、白菜、生姜、辣椒)的无公害认证及1540 hm2无公害产地认证。有13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实行条形码生产,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正在申请农产品商标注册,计划条形码生产。已注册农产品商标16件。目前,正在组织白竹山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检测经费不足,仪器简陋,技术力量薄弱,体系不完善

一是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主要支出部分为县农业局内部调剂或挤占其他项目资金。二是检测仪器简陋,只能对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定性检测(定性为合格或不合格),不能进行定量检测,也不能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依据。三是检测人员中工勤技能人员所占比例过大,很难适应检测工作的需要。四是乡镇农贸市场及无公害生产基地还没有设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点,监测工作还是空白。

2.2 产业化总体水平较低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还不够合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二是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全县没有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功能还不完善,中心菜场及集镇农贸市场交易方式和质量监管条件落后,产地市场缺乏统一规划且设施简陋。三是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多数合作社的内部机制不健全、运行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营销网络不健全,实力不强,难以有效组织我县农产品外销;务农队伍老化、弱化严重,特别是农村农业生产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在加剧,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后继乏人等问题日益突出,缺乏发展现代农业急需的人才。与此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期滞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普遍不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的带动面还不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育还不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足,也制约了经营规模的扩大。

2.3 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检测体系还不完善,县质检站实验室尚未通过计量认证,检测设备较为落后,难以有效开展质量检测。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难以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质量追溯机制尚未真正实行。生产上使用违禁农药、激素、添加剂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部分农产品农残超标,滥施化肥现象普遍存在,致使一些优势农产品品质开始退化。学校、集镇等人口聚集区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2.4 农业生产资料使用不科学

一是化肥过量使用。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传统农业中有机肥的投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质量变劣,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农药使用不当。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防治管理过程中,错用、滥用、乱用农药及其他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多,超剂量、超范围、违反规定使用农药在带来短期速效效益的同时,也因管理使用不当给人类的生态环境以及赖以生存的农副产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3 发展对策

3.1 加大工作经费投入,提高监管能力

一是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不断加大投入,解决办公条件(房屋、电脑)、执法设备(车辆、取证设备)、检测设备、宣传培训和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能力。二是积极争取国家级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项目,给县级农业质检部门配备更为精确、检测范围更广的精密仪器。三是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检机构,给乡镇配备快速检测仪器,明确各自分工,形成高效运行、完善配套的监测网络。四是合理安排,配备高素质的检测人才队伍,改善管理人员与检测人员混用的现状。

3.2 统一思想,切实提高绿色农产品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其作为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健全机制,抓好落实。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各生产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增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努力形成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3.3 着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3.3.1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深入实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种植业内部产业布局,明确重点产业导向,重点培育粮食、蔬菜、淡水渔业等产业,合理布局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带。着力壮大产业规模,建设一批上规模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努力培育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注重农牧结合型、生态产业型、集约发展型生产模式,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实现产业良性互动。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更多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注重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的休闲观光体验功能。

3.3.2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要尽快研究建设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功能,完善集镇农贸市场的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注重开拓以周边城市为主的省内外市场,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视建设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注重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能力。切实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强本地农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有效控制外地农产品调入规模。

3.3.3 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注重培育产业农民队伍,有效解决农业就业队伍接续、提高这一现实问题,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业事业。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规范运行秩序,努力培育示范性合作社。积极扶持和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范围广、竞争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强营销组织建设,努力发展和壮大营销队伍,构建营销网络,增强营销能力。加强各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水平。

3.4 高度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一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及时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努力扩大质量标准覆盖范围,制定各类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农产品标准的实施力度,重点做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引导和推进全县标准化生产进程;建立完善质量标准可追溯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二要重视品牌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管理和保护,严厉打击在生产经营环节中各类毁坏品牌信誉和形象的行为;加强品牌整合,培育农产品名牌,提升产品质量。研究解决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为绿色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创造条件。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度重视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确保正常运行;努力改善集镇农贸市场的检测条件;支持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测点建设。坚持深入开展集中执法行动及各类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各种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对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监督检查,严防违规使用。引导和教育农产品生产者科学用药、用肥、用料;依法对种子、农药、化肥等主要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确保农产品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着力构建农资信用体系,规范农资经营管理,增强农资经营者服务观念和守法意识。

猜你喜欢

茶厂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农产品争奇斗艳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