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心理诊断学》问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2012-08-15李彦章
陈 孜,李彦章,杨 曦
(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083)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心理诊断学》问诊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陈 孜,李彦章,杨 曦
(成都医学院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四川成都 610083)
问诊技能是医患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心理诊疗过程来说尤为重要。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心理诊断学》的教学中进行问诊技能的训练,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课宣讲过多、实践体验少的现状。角色扮演法能使学生在沟通技巧、问诊思路、问诊步骤等方面有一个直观地体验,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点评和总结,及时发现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并加以改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问诊的操作技能水平。
角色扮演教学法;问诊技能;心理诊断学
问诊技能是医患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心理诊疗科来说尤为重要。心理诊疗科接触的对象是抱有各种精神心理问题的个体,而心理诊疗工作就是通过与来诊者及知情人的交流收集必要的临床资料,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足够证据或技术支持。由于心理疾患不像其他临床疾患有明确的外观体征或是可作辅助诊断的实验室检查,因此问诊便成为了心理诊疗过程中的核心部分,而问诊技能的水平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好坏和临床资料的收集,问诊技能的培训也因此成为临床心理工作者技能训练的关键一环。在心理疾患就诊率日益增高的今天,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问诊技能才能胜任心理诊疗的工作,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
为了适应临床心理工作的现状,我院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有《心理诊断学》这门必修课程。在传统教学法中,对于问诊知识的授课一般采取理论宣讲、观看教学录像以及到教学医院实习观摩等方式。这些教学法虽然能在有限的课时中比较全面的介绍给学生大量的问诊知识,但由于均是被动灌输式教学,学生缺少主动参与的机会,因此难以保证这些知识在实际操作中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灵活运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心理系教研组在《心理诊断学》的技能训练中引入了角色扮演教学法。
1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目的和意义
角色扮演法是情景模拟教学法中的一种,它是指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下扮演某种角色,通过具体的行为体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医学院校中常用的特色教学法的一种,多应用于临床培训中以提高医学生的诊疗技能。在问诊技能训练中引入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在模拟出的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行为预演发现自己操作不当之处,从而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增强在临床实践中的信心,提高自己的问诊能力。
2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
2.1 角色扮演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与其他身体疾病相比,心理疾病由于没有固定的身体表现和明确体征,因而诊断主要依赖于问诊所能收集到的有效信息量的多少。在心理诊疗科以外的其他临床科室,问诊一般是围绕患者的主诉和既往的病史,一般来说在问诊的顺序上或是语言组织上没有太多禁忌。与此相比,心理诊疗科室的问诊过程则较为复杂、费时,而且问诊过程中信息收集的顺序或是表达方式等方面的禁忌和注意事项也远远多于其他临床科室。此外,在临床科室更多的是由诊断者主导问诊内容,问诊的时间不长,因此不会因问诊过程本身给医患双方带来太多负担。但在心理诊疗过程中,以来诊者叙述为主的情况比较多见,每次诊疗平均耗时45-6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对医患双方来说精力体力等方面的消耗都比较大。而且在诊疗过程中,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住任何有用的信息,诊疗者的注意力需持续地集中在引导话题方向、全面掌控问诊内容、选择适宜的表达方式等方面。这些都要求诊断者必须具备更好的沟通技巧和全面的心理问诊技能。传统教学法不能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问诊技能,而角色扮演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技能训练和实际操作的距离,能够让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法中的不足。
2.2 角色扮演剧本的拟定
按照心理诊疗科室常见的几种情况拟定剧本,包括有个人情绪、婚恋家庭、职场人际关系及青少年问题行为等方面(注:典型的精神疾患不在我们的剧本设定范围内,因为这类疾患可以按照规范的精神科SCID(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Axis I Disorders)的问诊步骤进行)。剧本内容主要围绕教学大纲中问诊技能的训练要求进行编写。为了突出心理诊疗科的特点,每一个剧本的编订都考虑到了以下几个过程。
问诊的开始:设定有两种可能的来访者,一种是能积极主动进行自我表述,另一种是沉默寡言懒于应对。主要用于考察诊疗者的问诊开始技巧-包括诊疗者是否能简单得体地自我介绍,对心理诊疗的性质以及保密性原则的介绍是否自然,能否快速引导患者叙述自己的问题,能否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等方面。
倾听过程:剧本设定来访者按照各自主要的问题进行描述(可以穿插有赘述或是避重就轻等表达方式),期间隐含表情、动作等各种对诊断有意义的非语言信息在剧本中,用以考察心理诊疗者的积极倾听和观察技巧。这主要是指诊疗者是否能准确运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方式引导和鼓励患者的主动表达,使来访者介绍更多的信息;同时是否能准确扑捉到患者的表情、视线、动作语言协调性等与心理诊断有密切关联的信息。
询问过程:剧本设定来访者有一些含混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需要问诊者针对某些谈话内容进行释义或是求证,用于考察诊疗者的语言组织和提问技巧。主要检验诊疗者是否能熟练运用封闭式提问来收集详细情况或者使用开放式问题推动谈话、以及提问的时机是否恰当自然、提问过程是否能做到与倾听过程相辅相成等方面的能力。
结束过程:剧本设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频频看表、或是不愿多谈急于结束问诊的来访者;另一种是喋喋不休意犹未尽的来访者。这一过程用于考察诊疗者对于问诊步骤的控制。主要检验诊疗者能否准确把握问诊的节奏、引导谈话进入结束阶段。
2.3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实施
在《心理诊断学》的授课中实施。每个剧本实施15分钟,然后进行15分钟的小组讨论或点评,四个剧本合计用时120分钟。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学生扮演问诊者、来访者由任课教师扮演。选择心理系教师扮演来访者的主要原因在教师有足够的经验可以完成复杂的剧本,保证能在问诊的各个阶段,根据学生临场的表现将剧本所设定的各种变数能自然适当的演绎出来(包括来访者的表情、视线、语言等方面的变化),以配合学生问诊技能的训练。
剧本实施过程中,每组除了一个学生扮演问诊者,其他学生作为观察者参与活动。这部分学生的主要工作是观察作为问诊者的反应(包括语言性和非语言性)是否正确、以及来访者的哪些非语言性信息没有被问诊者扑捉到等内容,然后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填写信息反馈表(见附录)。在15分钟的模拟问诊结束后围绕信息反馈表的内容组织集中讨论,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和思考。
2.4 教学效果
在《心理诊断学》的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法,为学生创造出近似真实诊疗情况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通过学生的角色认知、角色历练,使学生体验到心理诊疗中的言行规范、巩固心理诊疗的诊断理论并习得基本问诊技能。由于这种角色体验比传统的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并富有趣味性,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学生比在传统授课中更积极踊跃的发言,能够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至于15分钟的讨论时间常常不够,学生会自发地在课下继续进行交流互动,探讨各种不同的问诊技巧。另外,在角色扮演教学法中由于引入了问诊者和观察者两个需要学生参与的角色,这样给了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双方各自在思考力、观察力、语言表达等不同方面得到锻炼。这种角色扮演的尝试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对授课教师来说也有很大收获:因为很容易在这种情景模拟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各种教学方式的利弊,这样有利于教师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 讨论
3.1 不足及问题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我院《心理诊断学》的授课中已进行了两轮,尽管不断地进行完善力求完美,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耗费教学资源过多。主要是指耗费教师的人力精力过多。在每节课中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更多学生们得到实际锻炼的机会,需要至少5-8名教师参与扮演来诊者。也就是说为了一次授课,教研室的教师需要全体上阵。同时,由于剧本的灵活性较大,备课的工作量大增:除了编修剧本需要教研组反复讨论外,每次正式上课前教师还要针对各自的剧本详细推敲,以确保和学生对面演练时能根据学生的问诊情况给予适当的对应以配合训练。从这些情况来看,单纯为了一门课的2次授课(6课时)教研室全体教师需要反复研讨和预演,对教师来说牵扯的精力太多。尽管教研组一直希望能有简单规范的心理科病人剧本,但从心理诊疗科的实际情况和工作性质来看,每个来诊者对各自问题的表达方式和切入点都有很大出入,复杂的临床情况很难用简单规范的剧本进行涵盖,这是心理诊疗科有别于其他科室的地方,也正是需要熟练问诊技能的根本原因所在。同时由于剧本的复杂性,目前只能选择由老师扮演来诊者,而不能够像其他临床科室通过培训“标准化病人”来代替教师的工作。现阶段,一方面教研组力求能编制出一个简单适用的剧本,另一方面又担心使用简单的剧本对学生问诊技能(特别是灵活应变能力)的培训不足。如何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这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以求突破。
实施过程中耗时过多。尽管规定每次角色扮演的时间在15分钟之内,但由于学生往往难以立即进入角色,在开始的阶段耗费较多精力和时间,再加上心理诊疗经验不足,在问诊时间和节奏上掌握不好,因此常常超时。此外,在角色的分配、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总结讨论等都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体验的机会,这一点难度也比较大。
个别学生回避扮演教学:虽然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个有效的问诊技能培训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演练中面对的是教师,尽管已反复强调“不重对错,只重参与”,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反映会过度紧张、影响正常的诊断思路,甚至有个别过于内向或害羞的学生拒绝扮演问诊者,只愿意担任观察者。这虽然是个别学生的个别现象,但却是每一届都会出现的一个突出的问题。
3.2 注意事项
角色扮演法对于技能训练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在《心理诊断学》问诊技能训练中的实践来看,实施角色扮演教学法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必须要引起重视。
要明确教学目的。角色扮演法的目的是达到技能培训,因此在实施之前一定要明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以《心理诊断学》为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心理诊疗步骤、规范用语、倾听技巧,提问技巧、观察技巧等方面得到训练。因此在剧本的编排上也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在四个剧本的主线基础上,加入了各种变数,允许扮演来诊者的教师根据学生的问诊内容斟酌发挥。例如,在扮演问诊者的学生提出了一个不恰当的提问或是使用了一个指责性词汇时,剧本提示扮演来诊者的教师可以按照真实情况下的来诊者反应-使用改变姿势或移动视线等躯体语言或沉默不语等方式来对应-以检测问诊者的观察力和临场应变力。角色扮演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技能培训,剧本编排需围绕教学大纲、密切结合教材和授课要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基础进行精心构思。
注意总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每次角色扮演训练只有15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难以检测理论课教学中的所有知识,只能检验部分的问诊机能。在总结和点评阶段就需要将知识系统全面的进行串联和总结,最好能做到以点带面,以一两个小问题串讲出相关的问题或注意事项,达到让学生“边练边演边学”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点评时应做到“不重对错,重在学生的实际体验;不重传授,重在学生自己的诊断思路”,不评价学生演技,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各项技能的应用程度,注意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目前的心理诊疗工作中,需要问诊者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超的心理问诊技能,这些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磨练才能养成。角色扮演的这种授课形式能让学生预先体验一定的临床情境,通过一段完整的问诊演练,使学生在沟通技巧、问诊思路、时间控制等方面有直观地体验,再通过集体点评和总结,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
尽管在《心理诊断学》的问诊技能培训中,角色扮演教学法实施起来还有各种困难和不足之处,但是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践角度来看角色扮演教学法仍是最有效的方式[3]。如果能在剧本的设计方面加以完善和修订,逐步明确培训要点和规范剧本内容,角色扮演法将是《心理诊断学》教学中非常值得继续探索和推广的有效培养手段。
[1]蔡 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26(6):28 -31.
[2]杨达文.角色扮演式教学法在中医今筋伤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1):97 -98.
[3]李 勇,王锦帆,许年珍,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809-1810.
Application of Role Play to Inquiry Skill Training of Psychodiagnosis
CHEN Zi,LI Yan-zhang,YANG Xi
(Sichuan Research Cen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083,China)
Inquiry skil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s,especially for diagnosis or therapy of clinical psychology.Role play used in inquiry skills training of Psychodiagnosis improved the actuality of too much theory teaching and insufficient practice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Role play enables students to have a real-life experience regarding communicative skills,inquiry thought and inquiry procedure.On this basis,role play combined with lesson comments and summary can improve students’inquiry-related operative skills in that improper operation can be discovered and corrected timely.
teaching method of role play;inquiry skill;psychodiagnosis
G642
A
1006-2769(2012)03-0514-04
2012-02-16
成都医学院院级教学改革项目(JG2010024)
陈 孜(1972-),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抑郁症、人格障碍、青少年问题行为等。
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