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使命
2012-08-15苏冠源
苏冠源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1)
理想的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使命
苏冠源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1)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趋势下,教育的发展在日新月异革新的同时,学校体育也逐渐的成为了我 国教学育人革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学校体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更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战略重点和基础;但是由于存在的种种因素使得学校体育无法达到所期望的、理想的效果,所以理想的学校体育则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和学生所不断追求、向往的体育。特别是现代社会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的时代。理想的学校体育便被赋予了培养全面发展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
理想 学校体育 教育发展 使命
1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开展学校体育,并不是简简单单字面上理解为在学校里面开展体育课那么表象化,它必然要有一个宗旨。作为称职的体育工作者不能让学生害怕体育和讨厌体育,这样的体育课是很失败的。而“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这样的体育课也根本不是真正的体育课,更不能称之为学校体育的一部分。理想的学校体育应该是让学生都融入到体育中,喜欢体育并且热爱体育。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种种因素使得我国部分学校体育的开展无法达到“真正的”学校体育,也就是“理想的”学校体育的水准。学生无法从中得到健康、快乐和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的精神等等。所以,我国目前部分学校体育的开展正面临着很多问题。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表示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对学生进行体质调研,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对这样严重的问题,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家长都有一定责任。如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考名校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学生所有的课余时间全部投入在学习高考文化课上。当前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下,对学校来说,升学率仍是社会评价学校的主要依据。如果一旦出现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水平一般的话,有可能会出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的现象。开展体育活动,费时、费力、费钱,学校还需要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一旦出现受伤事故学校还需承担责任,对学校和领导老师的名声肯定有一定的影响。而当前最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当学生面临最后的中高考时,学生考的不好,升入重点高中、名牌高校的升学率不高,就有可能会得不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学校就可能存在种种危机。因此,学校在培养新世纪人才“一切为了学生”升学的情况下,不免会占用学生们健康锻炼的时间,这样的方式反而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1]
家长们的心愿都是望子成龙,重文轻武的观念之占主导地位的。大部分家长觉得孩子想要出人头地就要好好学习,做老板、做高官等等。并且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人的孩子做比较,如自己的孩子考试成绩前几名,升学考试考入了哪所名校,这都是家长出去炫耀的话题,于是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孩子升学上。休息日在家都必须看书背书,不许出去游玩,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结果学生们的体质在直线下降,而眼镜的度数却在直线上升。
现在,学生身体情况照此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体质健康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应该下大决心和力度,打好青少年的身体基础,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人民的体质,以应对各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不单是为了改变学生体质而存在的了,同时还肩负着重要的育人工作,已经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组成的基础,是能够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学校体育的发展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于是没有学校体育的教育也就谈不上是素质教育。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同时,素质教育同样也包含学校体育教育。[2]
学校体育的任务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教授运动技能和技术,它还对“育人、育心、育体、育智”等方面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育人为本,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
体育课绝对不单单只是为了让学生们出出汗那么简单,在不知不觉中,体育课时刻在促进者学生智育的发展。美国的生理学家对幼鼠的运动实验研究表明:运动增加了幼鼠的大脑重量,大脑皮层厚度和神经细胞的体积。我国也曾对体育专业学生和师范学院医学专业、数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智力调查,研究发现:在记忆、注意、思维、知觉、感觉等七项智力能力指标中,体育专业学生大都超过或明显超过其他专业学生。因此,从生理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智育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体育是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和卫生保健知识,发挥学生运动特长和培养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和增强体质的活动。智育是传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生的技巧、技能,增强学生智力的教育。体育与智育相互联系,是辨正统一的关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生动朴实 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体育逐渐用它特殊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为青少年们塑造性格,改变气质和提高能力,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在个人与集体之间、参与与回避之间、遵守与违规之间的种种矛盾中,培养了他们光明磊落、心胸坦荡的道德主流。当学生取得胜利与荣誉时,在面对失败与挫折时,在受到冷眼与嘲笑时,他们也开始学会了冷静和理智的判断。在进行学校体育活动或游戏中,配上特定的励志或深情的音乐,通过他们各种行为的表现,可以反映出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等等,这是学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3]
在体验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愉快的情感,享受美的心情,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对周围人和事物的认识和态度,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在表现或者表演中,他们学会认识美、表现美、鉴赏美。在学习中通过正误对比,使学生分清美与丑、正与误,教会他们积极远离虚度年华的心态,使他们心目中只有健康、真实、富有生命力才是真正的美。学校体育以其生动而又朴实的方式教会学生们识别真、善、美,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从而以青少年能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为其宗旨。
2.3 自强不息 铸造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人生在奋斗的道路上总是曲折的,总会遇到许许多多挫折,而人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重重困难,完成自己的目标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中国近代杰出的体育家、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马约翰老师在在他所著的《体育的迁移价值》一书中,论述了“体育不但具有良好的教育健身价值,而且其价值还可迁移到受教育者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的观点,得到国内外很多专家的认同。
学校体育中的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不仅仅是生理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经历、感受、体验、战胜失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过程。面对困难越大、挑战障碍越难,通过努力后的成就感、成功感就更强烈,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中最能提供这种场所、情境和体验的活动。人为的障碍和危险,激烈对抗引起的生理剧变,跨越新的高度和远度,战胜炎热和寒冷等等,这些正是对学生意志品质坚持不懈精神的最好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学生们成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合格人才。[4]
2.4 内外兼修,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现今学生们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压力过大,出现焦虑、抑郁等状况已经是习以为常,而体育能帮助他们适度发泄内心的不满与不安。大部分体育项目都具有对抗性、竞争性与激烈性,团队项目更是要求学生齐心协力克服困难,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课外身体锻炼的运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正相关关系,大、中运动量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低度的正相关关系,即学生对体育课越喜爱,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良好的学校体育能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体育运动能改善和稳定人的情绪。它能在人处在消极情绪下提供一个发泄平台。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的宣泄内心消极情绪,特别是在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够被运动所转移。
其次,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意志。艰苦时要坚持、竞争时要勇敢是体育运动中应时刻保持的心态。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必然会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它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锻造出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使人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后,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合作与竞争意识要高。学校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平台,使其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治疗与缓解学生们的心理障碍。例如:
(1)游泳调节法: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游泳健身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人在水中运动时,各器官都参与其中,耗能多,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以供给运动器官更多的营养物质。血液速度的加快,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使其跳动频率加快,收缩强而有力。人的身体在一张一缩时,不但可以对身体得到放松,从而还可以对心理压力进行缓解。
(2)瑜伽调节法:当个体情绪处于放松满足情境时,能够促进体内的酵素、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等生化物质分泌的增加,促使体内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以及内脏器官的代谢活动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练习瑜伽培养学生聚精会神、冷静客观的良好心态,使其达到修身养性,身、心统一的健康状态。这是其他运动无法企及的一大特点,也是对缓解心理压力最有效的方法。
(3)健美操调节法:它是一种把舞蹈与音乐于一体的健身活动,达到健身、健美、健心目的一种新兴体代。健美操具有运作的多变和协调性特征,鲜明的节奏感。在舞蹈与音乐的结合下使人的心理产生一种兴奋的状态,因此可以缓解心理带来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学校体育运动能缓解心理压力,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这是因为人们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自己喜爱和擅长的运动项目时,随着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发热、血液循环的加快、血管的扩张,使工作和劳动所带来的神经紧张、脑力疲乏、情绪紊乱等方面得到一个积极的调节作用。同时在与周围伙伴默契配合、与对手斗智斗勇的竞争中产生一种特别的快感。这种快感不仅会使参加者产生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还能消除忧虑,舒畅心境,使人内心充满欢喜,产生一种叫腓肽激素的“快乐因子”,让压力和不愉快化作烟云而远离于个体。
3 理想的学校体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理想”是什么?理想可以是灯,照亮你前进的道路;理想也可以是船,载你通向成功的彼岸。理想或者是目标,又或者是希望。理想总是高于和先于现实而存在的,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憧憬和想像。教育正是牵涉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文化与心理”之间的精神创生。
什么又是“理想的学校体育”。之所以在学校体育基础上追求理想是由于社会因素,升学制度,教师素质等等因素,使得学校体育无法达到理想化。而学校体育不仅仅是为了未来的生活工作,而且也是为了当下的学生生活。它是实现学生体验、感受丰富多彩的、具有吸引力的校园生活的不可替代的手段。理想的学校体育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成功其中、获益其中的体育;是在每个学生心中有着更美好,让体育成为学生阶段最深刻、最鲜明、最温馨的体验与记忆。只有这样的学校体育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时代密友、终身的伙伴,让理想之学校体育惠及学生的一生!
什么又是“使命”,是一种任务,是一种责任。那么学校是为什么而存在的呢?不是为地方政府添荣耀的机构,不是为某些领导证明其政绩的机构,不是一条组织严密的生产流水线,不是为了给学生一张升学“门票”的印刷厂,学校的全部使命是为了促进学习。
我国学校体育当前为完成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一方面培养体质强健、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祖国振兴作出贡献;一方面满足未来社会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打下良好的体育基础,并全力完成以下几个目标:
(1)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特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态度和能力。
(2)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加强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注重进行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行为的教育,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
(4)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实现终身体育是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
实现这些目标是历史赋予学校体育的一种使命,而完成这个使命必须先要更新观念,在继承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即终身体育观,便于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其次按照体育教学与保健教育和娱乐教育等相结合、实现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一体化的思路,使全国城乡学校的学生都能获得系统、科学的体育、保健知识和技能教育;最后,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依靠科学的研究来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进程。[5]
马约翰先生认为:“运动场是培养学生品格的极好场所,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性情,激励品质。刻苦的锻炼可以培养青年们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自信心,进取心和争取胜利的决心。体育的功效,最重要的在培养人格,补充教育的不足,教你们注意自己,培养一种‘干,干,干!’的精神,负责任,帮助别人。体育是培养人格的最好的工具。”
学校,是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组织,因为学习是每个人生命的源泉。而学校体育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理想的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面临的新课题,也赋予了学校体育新的历史使命。
著名的教育家,钱伟长院士说:“六十多年来,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马约翰老师的教导使我有勇气承担风雨,有毅力克服困难。更重要的是使我得到耐力冲刺,夺取胜利的意志的锻炼。这对我一生在工作上能闯过不幸的困苦年代,能承受压力克服种种艰辛,而不失争取胜利信心的斗志奠定了有力的基础。今天还能坚持为祖国服务,战斗在教育科研岗位上。缅怀马老师的教诲,铭心不忘。”[6]
学校体育肩负着的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使命。而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做的是将“理想”变为现实。集结中外学校体育之精华,结合当前的国情,开发创造出发一条理想之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坚信这样一句话“我虽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体育工作者不仅可以改变课堂,同样可以改变操场,只要下决心抓,中国学校体育必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加强学校发展,坚持理想教学,定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7]
最后,引用钱伟长院士说过的一句话:“如果让学校的学生都懂得去运动,这的确很不容易,而这正是历史与社会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8]
[1]王则珊.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2]许云北.浅谈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途径[J].新课程(下),2011(4).
[3]毛帅.学校体育对学生性格的影响[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潘绍伟.追求理想的学校体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1(4).
[5]曲宗湖.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使命[J].中国学校体育,1995(1).
[6]钱伟长.钱伟长文选[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7]张立新.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疾病治疗作用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8]李文娟.学校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6(4).
G807.01
A
2095-2813(2012)04(c)-00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