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美之美与太极拳之美比较之漫议

2012-08-15相建华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健美运动招式古希腊

赵 ,相建华

(1.新疆警察学院警体训练部体能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健美之美与太极拳之美比较之漫议

赵1,相建华2

(1.新疆警察学院警体训练部体能教研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健美运动和太极拳的起源、传承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健美运动的动作美和精神美、太极拳的招式美和内在美,同时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健美之美和太极拳之美在美形式和追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二者美的最终目的都是追求自身与宇宙的统一、自身与宇宙的融合。

健美;太极拳;美;比较

公元前800年~前200年间的“轴心时代”,西方的爱琴海畔和东方的黄河流域孕育出了两大文明——壮阔的古希腊文明和浑厚的华夏文明。健美和太极拳,作为这两个文明外化形式的代表,在数千年的时代浪潮中不断地碰撞和交融,散发出巨大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参与其中,发掘并体味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运动所蕴藏的丰厚的美学宝藏。

1 起源及传承

1.1 健美运动起源与传承

1.1.1 健美思想的起源 起源于古希腊的健美运动是多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是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的。从地理环境来看,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同时三面环海,东临爱琴海,西濒爱奥尼亚海,南隔地中海。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和众多天然优良的港湾,正适合水的“通”和“合”的特性。这种地域环境便决定了古希腊人具有开放性和外向性的特征,造就了他们的冒险性格和抗争意识;其次,古希腊的城邦奴隶制度使得各城邦之间战争不断,拥有强壮的身体便成为了人们在战争中生存下去的基本保证;再次,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人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并通过公平、公正和奖励胜者等原则对其进行充分的保障。运动员在古奥运会这一平台上裸露着身体与对手进行较量,在此过程中展现出人类最原始、最本质的力量,体现着美,诠释着美;第四,古希腊先哲们主张锻炼身体,追求美好的体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育思想体系。因此,可以说,地域环境是健美思想产生的外部条件,城邦制度是健美思想产生的根源,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们追求健美思想的保障机制,而古希腊先哲们的教育思想则是健美思想持续发展的保证。

1.1.2 健美运动的传承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辉煌之后,古代奥运会走向了衰落,由于缺少了保障机制,健美运动也因此停滞了前进的脚步。进入中世纪以后,教会和神学统治了整个欧洲,其消极的思想使得健美运动运动难以为继。直到16、17世纪推翻教会的统治和完成两次工业革命之后,健美运动才重焕生机,我们称之为现代健美运动。由于德国人尤金·山道(1867~1925)的广泛宣传,现代健美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传播。进入当代,在美国韦德兄弟和世界健美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现代健美运动逐步走向科学、系统的发展道路,其所蕴含的丰厚的美学思想也逐步成为健美运动研究中的焦点。

1.2 太极拳的起源与传承

1.2.1 太极思想的起源 “太极”一词,源于我国周代哲学名著《易经·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四象和八卦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表与里的两面。它们之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太极拳产生的理论基础。而在“轴心时代”产生的儒学,则从礼、义、仁、智、信等方面规范了中华民族的举止,并传承了数千年,使得“和为贵”“中庸”“不争”的思想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同时,受中华民族传统忧患意识的约束、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农耕经济对人身限制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体育文化都体现出兼容并蓄、以和为贵的思想。太极拳在攻守中讲求的“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等原则,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因此,传统文化是太极拳产生的理论基础,儒学的统治、农耕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太极拳发展和传承的保证。自然而言地,太极拳所追求的美也是一种沉静、淡泊、空灵的美。

1.2.2 太极拳的传承 太极拳一词,最早见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李亦畲在《王宗岳太极拳谱跋》中写道:“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咸丰二年(1852年),武禹襄到其兄舞阳县知县武澄清任所,看到其兄在盐店得到的《太极拳谱》,其中有《太极拳论》和《打手歌》。由此,最早出现“太极拳”一词,是在1852年。据《太极拳论》记载:“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可见,太极拳正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中国古代导引、吐纳之术、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并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而形成体系的。《太极拳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哲学文化和武术文化的最终契合。

2 健美之美和太极拳之美

2.1 健美之美

2.1.1 健美动作之美 古希腊雕刻家菲狄亚斯认为:“没有比人类形体更完美的了。”形体的完美就是通过肢体和肌肉表现出来的。因此,希腊人重视将其肌肉训练得强健有力,欣赏弥漫着活力、肌肉隆起的躯体,以展示肉体之美为荣。重大的祭祀与竞技都以裸体为快。认为将健美的躯体绽露于神前,是一种最高的奉献。在古希腊运动员的雕像中,也能看到他们呼吸有力的胸脯,虎背熊腰的躯干,帮助身体飞纵的结实四肢,以肌肉的质感与躯体的力度给人以孔武有力的健美享受。现代健美运动则更是青出于蓝,倒三角的体型、棱角分明的肌肉和比例协调的骨架是健美运动员向往的目标,倒三角的体型是由阔膀、细腰构成,展示的是稳定的美;棱角分明的肌肉则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展示的是雄壮的美;而比例协调的骨架又令人感到舒适和自然,展示的是匀称和谐的美。一言概括之,健美外在之美体现的是自然美基础之上的稳定美和雄壮美。

而在锻炼场里,健美有呈现出另一番美的景象:运动员们通过杠铃、哑铃等负重器械锤炼和打磨着自己的躯体,并在此过程中发出雄性所特有的怒吼,使得钢铁的撞击声和野性的怒吼声交织成为一曲曲战歌,令人热血沸腾、激情四溢。这昂扬、奔腾和激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场景,比狂风骤雨更为猛烈,比惊涛骇浪更为壮阔,比火山爆发更为激荡。它是一种释放能量和激情的快感,是一种最原始的、不需任何修饰的野性美。无怪乎柏拉图说:“美是被当作事物属性之快感。”

2.1.2 健美精神之美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因此,健美之美不仅仅只是形体、肌肉和骨架所体现的外在美,也应当折射出强烈的内在美。要从内质里透射出一种充满神韵的灵气和夺目的光彩,才能达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在舞台上,运动员们摆着各种造型并配以激昂的音乐展示着自己的优美的形体、坚实的肌肉以及美好的品格。前展肱二头肌和后展肱二头肌的动作具有向上的趋势,展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情怀,是奋进之美。前展背阔肌和后展背阔肌的动作具有外展的趋势,体现的是一种开拓进取、充实自我的情怀,是自强之美。侧展胸部、侧展肱三头肌和前展腹部和腿部的动作具有向前的趋势,体现的是一种不断前进、奋斗不止的情怀,是勤勉之美。向上、向外、向前之美三位一体,与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更高、更快、更强”达到了完美的契合。其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便是在人体美中赞扬人性的解放、高扬人性的宣言。我国健美专家相建华教授也提出了健美运动“健身、健心、健美、健智”的几个要求,凡此种种,都表明了健美运动所追求的不仅仅是体格之美,更是精神之美。

2.2 太极拳之美

2.2.1 太极拳招式之美 太极拳之美,美在招式。无论是杨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还是24式简化太极拳无不从招式中流露出美。“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等招式充分模仿了各类动物的姿态,展现出仿生美,原始之美。“高探马”“下式独立”“海底针”“左右穿梭”“左右倒卷肱”等招式以动作方位为中心,有“高”、有“下”、有“底”、有“左右”,展现出了太极拳全方位的动作模式,各个动作的向外无限的延伸恰巧构成一个圆形的图案,与太极拳“占中求圆”的追求达到了完美的契合,体现出完整、对称、和谐发展之美。“如封似闭”“退步跨虎”的招式又虚实结合,似真实虚,似虚实真,飘飘渺渺,正所谓“实景清而空景现”,体现出无法把握的空灵美;玉女穿梭、转身摆莲等动作则体现出太极拳招式的华丽和灵动美。总而言之,太极拳的整套动作或虚或实、若隐若现、刚柔并济而又浑然天成,弥漫无际,体现出了对称和谐的中庸美。

2.2.2 太极拳内在之美 太极拳招式的全过程重心下沉、内聚收敛、占中求圆动作形式,形成了上虚、下实、中间灵的特点,从而造成了习练太极拳者以腰围、大腿的正三角形的形体,表现出中华民族“恋土归根”的情怀,在这种“恋土归根”的情怀中,我们可以看到先贤们的身影,聆听先贤们的教诲,阅读先贤们的崇高美德。因此,太极拳之美,美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情怀。

著名学者李力研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是一种哲学体育,其实质是人对宇宙的把握。”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都透视出对内在美、精神美的追求。被称为“哲拳”的太极拳则是传统体育项目最完美的代表。阴阳和谐、虚实结合的练习原则透射出对天人合一的向往;行云流水的动作、云卷云舒的意境,乃是对生命节奏和宇宙旋律的把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则是对时间的无限和空间的无界的诠释。因此,太极拳之美,又美在意境。

太极拳演练时,以意导形,体势与神情相融,形质和性灵互渗,动而有韵。他以心灵精神为本,先以心练功,而后以形练功,达到身心双修。善书者意在笔先,善画者成竹在胸,善拳者“先在心,后在身”,太极拳重意、用意、练意,这正如清代武术名家苌乃周对拳术三层境界的划分-“炼形合气、炼气归神、炼神还虚”,其最后一层炼神还虚的要求就是返璞归真,心、身俱练。性、命双修,最终达到心神合一、无我忘我的境界。因此,太极拳之美,又美在精神。

3 健美之美与太极拳之美的对比

3.1 健美之美与太极拳之美的不同之处

健美之美、太极拳之美与孕育出二者的古希腊文化、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健美运动员是古希腊在现世的活雕塑,而太极拳则是流传千年太极图的完美诠释。健美之美充实,饱满,严谨,每一个健美运动员都是雕刻家,精细地打磨自己的身体,就如阿尔伯蒂形容的那样:“美就是各部分的和谐,不能增一分,不能减一分。”太极拳之美虚灵、飘渺、深邃,每一个太极拳家都是书画家,用一招一式诠释着太极图的真谛,正如范晞文所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可见,健美之美和太极拳之美追求的是审美的两元——充实和空灵,健美之美以充实的肉体展现了华丽绚烂的美,美的有高度,太极拳之美以空灵的招式展现了平淡素净的美,美的有深度。但二者的精神实质和最终目标,却都是追求自身和宇宙的融合,追求自身和宇宙的统一。

3.2 健美之美与太极拳之美的相同之处

健美之美与太极拳之美也大有相同之处,健美运动要求的“健身、健心、健美、健智”的境界和太极拳“炼形合气、炼气归神、炼神还虚”的境界虽有差异,但二者最终的目标却都相同,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和宇宙的融合,追求自身与宇宙的统一。健美是通过塑造完美的体格去接近神,追求自身最大限度的接近宇宙,太极拳则是通过练习感悟和谐、中庸之美,追求自身与万物、宇宙的融合。探寻历史先哲关于美的言论,不难发现,用东方美的标准来阐释西方的健美运动,抑或是用西方美的标准来阐释中国的太极拳,都能够将这两种运动的美诠释得淋漓尽致。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易经》亦有云:“刚健、笃实、辉光。”我国这些流传万世的名言难道不正是健美运动所追求美的最高境界吗?柏拉图说:“应该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贵。”卢梭说:“真正的美,是美在他本身能显出奕奕的神采。”培根说:“论起美来,状貌之美胜于颜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动作之美又胜于状貌之美。”显而易见,西方先贤这些关于美的名言用在阐述太极拳之美上,也十分的恰当。因此,健美和太极拳这两种运动形式所表现出的美只不过是形式不同,目的相同,可谓是殊途同归。

4 结 论

4.1 太极拳与健美运动的思想分别起源于“轴心时代”的中国和古希腊,二者的审美标准与古希腊文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

4.2 健美运动从动作和精神方面都表现出了美,太极拳从招式和内在方面表现出美。二者审美标准不同,健美偏向于外部美,太极拳偏向于内部美。

4.3 健美之美和太极拳之美体现出了对美追求的两元,虽形式不同,但却殊途同归,最终追求的都是自身与宇宙的统一,自身与宇宙的融合。

[ 1 ] 相建华.中国健身私人教练员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 2 ] 相建华,杨润琴,尹俊玉.中级健美训练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 3 ]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4 ] 金大陆.体育美学:人·运动·未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 5 ] 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6 ]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7 ] 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G802

A

1674-151X(2012)05-147-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68

投稿日期:2012-02-11

赵犇(1985 ~),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健美训练理论与方法,警察体能训练。

猜你喜欢

健美运动招式古希腊
功能性训练对健身健美运动的影响研究
六盘水市高校大学生参与健身健美运动的现状研究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健美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与优势因素分析
山西省高校健美运动发展现状管窥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