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义务教育阶段我国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的锲入

2012-08-15张俊峰许寒雷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运动员培训

张俊峰,许寒雷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后义务教育阶段我国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
——职业教育的锲入

张俊峰,许寒雷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通过对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特点和退役运动员安置就业等情况分析,提出在训运动员完成义务教育后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必要性,初步列出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构建的具体模式和内容。

运动员;文化教育;职业教育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要建立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制度,加强对运动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建立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共管的体育运动学校及业余体校管理体制,完善体教结合模式。

1 后义务教育阶段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分析

1.1 高中教育

高中阶段是大多数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出成绩的时期,这段时期的学训矛盾比较突出。据调查,现在的情况是每当出现学训矛盾时,几乎都是文化教育体系让路于运动训练或竞技比赛,这样使得运动员的高中文化教育工作难以打好基础。其结果只能是在运动员非常重要的文化教育阶段埋下隐患,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从主观上来讲不能顺利进行。

1.2 高等教育

目前,在此阶段我国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首先是函授教育,20世纪70、80年代,函授教育为大多数运动员的就业解决了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现役运动员进行函授教育的已经很少,而且多数函授教育重形式轻内容,结果差强人意,有的运动员即使是拿到了函授的毕业文凭,但对就业来说几乎没有帮助。

其次是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教育。当前,各省市自治区的优秀运动员通过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单招或体育院校各类体育专业单招进入高校学习,运动员通过这种形式先读专科或是本科,而后极少数人能够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包括硕士、博士),毕业后再行就业。但能够顺利走这条路的运动员凤毛麟角,这对于整体解决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实际问题来说,杯水车薪。

此外,从我国体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来看,各省(区、市)体育运动学校在解决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上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伴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现在全国已有近20多个省、市的体育运动学校(中专)升级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多年的办学实践,已初步显示出体育职业教育在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上发挥的作用和潜在优势,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育职业教育这种教育培训形式已逐步在我国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中起到主导作用。

2 职业教育在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突出。普通高校在学历教育方面对运动员有很大的帮助,但大多数运动员在进入高校时,所选专业有限或不对口,即便是顺利取得文凭也难以找到相对应的工作岗位。普通高校开设的课程大多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相对比较固定,理论性强,实操性差,职业技能课程开设不多而且较为宽泛,运动员由于在高校期间仍然有不间断的训练和比赛,难以在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从山西省调查数据来看,现役优秀运动员和山西大学对口挂钩,解决了本科学历教育,但由于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较差,适应不了本科专业教育的要求,即使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很高,毕业以后他们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比较欠缺,到了就业时用人单位难以得到认可,仍然很难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有的运动员找不到工作只好又重读体育专业,回到体育系统相关单位就业,但是适合的岗位也很少,有的职位只能勉强维持生计,难以解决大多数运动员的实际问题。因此,近年来媒体频繁报道曾经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不得不为生活而在流落街头。

目前,我国十余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中,所设专业多数在5个左右,学制一般2 ~ 3年,大部分学院同时开办“3+2”五年制的高职高专。这些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在解决在训和退役运动员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上,显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首先,职业院校学制较短,专业设置灵活,适合大多数退役优秀运动员尽早参加工作的需求。其次,体育职业院校开设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艺术、体育旅游、体育保健等专业方向的课程,契合运动员自身专项特长,拓宽运动员的就业面,专业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突出技能培养。同时,职业院校注重学生“双证”(即学历证和职业技能证)教育,这样运动员在毕业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人力资源市场的认可。

3 职业教育在运动员文化教育体系中的锲入

3.1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行业结合紧密、应用能力强、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是直接面向社会相应工作岗位培养人才,它不追求高学历而追求高技能,不追求理论的系统性而追求应用性、实用性。根据受教育者的基础教育水平和职业教育需求的不同,传授特定职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职业技术和技能,陶冶职业情操,增强职业意识的教育。高等体育职业教育解决运动员踏入社会的学历门槛困难,多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迎合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薄弱与体育相关职业选择需求,对促进运动员的学历教育完成,就业能力提升以及真正实现“体教结合”具有实际意义。

为了避免运动员退役之后才开始进行职业教育,我们应当依据地域特点、不同运动队和不同运动项目训练的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学制与训赛有机结合的形式。对现役运动员适时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突出职业技能素质和的培养,坚持学历教育与能力教育并存,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并重的“多元文化教育”思路,形成有效的再训运动员体育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体系。

3.2 职业教育在各阶段文化教育体系中的锲入

3.2.1 高中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在运动员完成高中教育计划的基础上,开设职业道德、应用写作、计算机应用、公关礼仪、常用英语对话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教育课程。如原计划已有的课程,可以结合进行授课,但必须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运动员来说,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更要体现在探索、尝试和进入社会的准备,要让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对未来有更客观的认识,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确立作为选择标准的职业观和劳动观,设计未来的人生蓝图,考虑自己的人生出路并设定理想目标。具体课程形式和内容不必拘泥于考试或是完成教学目标等,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通过接触不同的课程以及各种心理、个性、兴趣很多方面的问答来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感兴趣的专业;进行与自己的兴趣、出路相关课题的引领式学习;对自己未来生活方式和人生出路进行研究探讨和学习,让运动员学会面对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3.2.2专科、本科教育运动员在专科及本科教育阶段,职业教育的融入更为重要。对升入大专、本科学习的在役运动员,学习内容与要求应侧重于职业教育和培训,必须加强学习内容的职业针对性和应用性,学历教育课程内容与学时应适当减少。运动员在这段时间所进行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与未来就业岗位应结合得更为紧密。应该根据运动员的不同专项、不同年龄、不同就业要求来设定教学内容。针对专业涉及的岗位群而进行教育与培训,需要根据专业对口的知识、技能要求确定学习的内容。采取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形式多样、安排灵活;时间可长可短、要求可高可低。但是从有利于运动员就业,有利于运动员找到更适合、更满意工作的角度,最理想的是结合社会急需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培训。充分利用运动员的时间,学完该专业的课程,尽可能再用半年的时间到工作单位进行见习(实习),对达到该专业学习要求的,颁发高职高专毕业证书。

据教育部公布的体育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目前全国体育职业学院开设的专业有运动训练、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教育、体育艺术等。运动员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应结合以上专业要求,根据退役运动员不同情况和要求设置不同岗位方向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如体育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保健、体育服务与管理、体育教育等。其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方面的课程和专业与岗位方向方面的课程方面。基本知识方面课程,可考虑开设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应用写作、实用英语、计算机、运动解剖、运动生理、体育保健、运动心理、运动训练、体育赛事与管理等公共课程等课程。专业与岗位的课程,“社会体育指导员”可按球类教练、水上教练、健美操、拳击、武术、跆拳道教练、健身教练等岗位方向开设课程;“体育保健”可按保健按摩,健身健美指导、体质监测、运动损伤防治、体能康复训练等岗位方向开设课程;“体育服务与管理”可按俱乐部管理与经营、体育场地工管理、社区体育管理等岗位方向开设课程;“体育教育”按体育教师岗位方向开设课程。

4 运动员职业教育培训融入文化教育体系的保障条件

4.1 运动员接受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运动员属于特殊群体,虽然运动员在训期间有一定的工资补助,但是运动员本身从事的并非一项具体的职业或岗位。同时,运动员在训期间又处于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要平衡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对运动员自身发展的作用,要认识到这种矛盾是关系运动员个人一辈子的问题。从当下来看,首先,要明白运动员就业安置及人生规划等问题绝不能等到退役后才去解决。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各级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内容,特别是从运动员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可以考虑,将具体工作内容的成效列入相关责任人的政绩考核(上至各地体育局相关责任人,下至教练员);将运动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形式等整合到文化教育体系中;对各运动队、教练员等奖惩办法不能仅凭借队员运动成绩的好坏,还有参考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学习效果或是退役后的就业情况;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增加运动员职业教育的投入包括特殊师资力量的组织、培训教材和职业教育场所(实习、训基地)等。

4.2 运动员职业教育培训的形式特点

运动员职业培训应该在职业培训总体思想指导下,首先要明确主管部门,确定彼此职能与责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中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制定运动员职业教育的培训计划,结合运动队的训练、比赛和地域情况以及运动员的专项和技能状况,在培训内容的安排、课程的设置、教学形式和地点的选择、师资的要求、培训课时等相关因素进行个性化、细节化的设计。

也可以通过体育相关职能部门与培训机构和相关企业联合,依靠运动员的社会影响力,利用好社会资源,了解企业用人需求,按照市场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适当采取让运动员实习、见习的方式,争取运动员有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使运动员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职业技能,这样有助于培养运动员对职业技能的初步认识。此外,尽可能满足个性需求。职业培训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兴趣评估,通过运动员性格特征分析等具体方法,掌握不同运动员的职业需求和职业定位,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和内容,满足不同个体的培训需求。

4.3 运动员职业教育中的师资问题

目前,体育职业教育师资现状存在问题较多,例如,专任教师数量少,外聘兼职多,“双师”数量少;专任教师与社会及市场需求接触较少,进修、培训和学习机会不多,知识经验更新速度不够;外聘教师中缺少相关企业行业的专家、能手。此外,体职院校教师待遇偏低也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问题所在。这些都会影响现役运动员接受职业教育的效果。

因此,为保障运动员顺利有效地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师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做好体育职业院校进人计划,做好市场调查,做到按发展需求补充,侧重新专业、紧缺专业教师的补充。不断加强引进校企合作的相关行业企业的一线专家、能手;第二,注重体职院专任教师的培训、进修和学习。根据各自院校专业发展和教师不同层次的特点,多途径、有计划地进行培训、学习和交流。与兄弟院校及相关行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进修和培训链接;第三,定期聘请退役运动员就业优秀典范进行授课、讲座,传递积极的方法、信息和理念;第四,从制度和政策上保障体育职业院校专职教师的授课待遇,优化课酬,适当增加一线教师的收入,从主观上保证教学内容的效果。

5 小 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运动员多元文化教育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锲入。应当形成以体育职业院校为引领的模式,形成重技能、重实用、宽范围、多形式的运动员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体系。而且应该从运动员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建立再训运动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多元教育体系,保证运动员在训期间完成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的同时,完成学历教育,从而让运动员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提前思考和规划,不能等到退役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

[ 1 ] 王雷.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74-76.

[ 2 ] 人民日报关注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系列报道[N].人民日报,2008,11(28).

[ 3 ] 肖建忠,刘克军.从学源视角对运动员实施体育职业教育的探讨[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2):89-92.

[ 4 ] 李宝禄,肖建忠.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培训课程模式研究[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7):101-104.

[ 5 ] 探索运动员“院校化”培养新路[N].中国教育报,2011,7(4).

G812.5

A

1674-151X(2012)03-004-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02

投稿日期:2011-12-27

国家体育总局资助项目: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实验研究”立项项目。

张俊峰(1977 ~),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运动员培训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