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竞赛中压力条件下的“Choking”效应

2012-08-15闫巧珍赵永斌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效应现象运动员

闫巧珍,赵永斌

(文山学院体育系,云南 文山 663000)

运动竞赛中压力条件下的“Choking”效应

闫巧珍,赵永斌

(文山学院体育系,云南 文山 663000)

本文通过对压力条件下运动员通过努力产生的悖理效应和“Choking”的理论机制,探讨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出现失误的原因,以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提高竞技运动员的竞赛成绩。

Choking;竞赛运动;悖理效应

2008年奥运会在比赛期间,我们为争得荣誉的选手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为一些有希望拿到奖牌的运动员感到遗憾。不仅仅是在奥运会上,在一些国际大型、国内大型或者一些中小型比赛中,总有一些选手因为在比赛过程中对于比赛成绩期望值过高或者比赛时过于紧张,造成了在有把握的一些项目上与奖牌失之交臂。随着竞技运动的竞争性加强,面临比赛的压力越来越大,运动员在比赛关键时刻失误的现象难免发生。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更多的教练和心理学家的关注。

1 “Choking”现象

1.1 “Choking”内涵

“Choking”一词来源于医学英文名词,描述生理上突然窒息现象。20世纪80年代初,心理学家Daniel用“Choking”一词来描述运动员比赛“发挥失常“的现象。他通过观察运动员比赛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现重大比赛中的关键时刻常常会出现一些“失误”,而且这些“失误”大多是“不应该发生”的。于是他把这种现象总结为运动员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技术水平,并取名为“Choking”。后来许多学者在文献中都沿用了这个词语,来形容本来有希望取得好的成绩却发挥失误的现象。但是按照目前理论的观点,这个并不能完全解释“Choking”的真实含义。其实“Choking”通常指运动员在比赛初期发挥正常或者超常,在比赛过程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事与愿违。因为运动员不能表现出原有运动水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是运动员自身的因素,外因包括环境、观众效应等方面因素。Baumeister和Showers在1986年解释这个定义:首先,“Choking”由压力决定;第二,压力要求个体取得好成绩,并赋予努力试图实现这一期望。其中WangJ对“Choking”的定义为:在压力下运动成绩低于平时的水平或未达到期望的水平,主要发生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压力下习惯的运动技术执行发生衰变的现象”。

1.2 体育竞赛中“Choking”的理论机制

1.2.1 驱动理论动机的驱动理论中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根据驱动理论的解释,运动成绩表现取决于“唤醒”水平。其成绩表现与唤醒的水平之间呈倒“U”形关系。当运动员兴奋程度相对比较低的时候,在运动过程中的表现也比较低,也就是运动成绩不是很理想;当运动员兴奋程度相对较高时,能够取得最好的成绩,但是如果运动员处于极度兴奋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压力可能会使他完不成本该完成的工作。往往取得不了很好的成绩。世界网坛名将贝克尔之所以被成为“常胜将军”,秘诀是在比赛中保持半兴奋状态。亦称“贝克尔境界”

1.2.2 注意理论“注意理论”寻求通过认知过程来解释压力引起的失败,包括干扰理论假说和自动执行理论假说。干扰理论假说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没有将注意力全部放在比赛中。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因为观众因素、个人期望值过高等因素,注意力被分散到其他地方。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精力有限,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更多的信息,因此导致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失败。自动执行理论假说解释“Choking”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意识到比赛的重要性时,活动的自动化可以大大减轻个体监控活动所需要的精力,活动的自动化程度越大,维持注意所需要付出的意志努力则越小。但是这种有意识的控制运动的过程会使运动员在自动化执行某个动作时受阻,从而破坏运动过程的流畅。

1.2.3 “节点假说”的解释理论关于节点假说的提出,主要基于运动控制有关的概念研究:(1)“念动原则”与“S-R-E”。念动概念把行为按照“条件”(Sitution,S)、“反应”(Response,R)、“知觉效益”(Sensory Effect,E)的元素划分为S-R-E的组合来进行观察。(2)“系列链”与“末点控制”。从刺激到期望效益,S-R-E元素的组合体验首先引导执行控制的变化。当这些单个效益相互上下接替时,就形成相互关联的系列链。最后,这种系列链的效益直到取代全部执行的控制。这一思路对于运动控制的节点假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解释学习期S-R-E发生的组块形成以及控制就是改变从单个运动单位到整体链效应的终极效益。(3)“凝固释放”与“肌肉活动”。与运动控制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运动系统自由度的调节。为了克服运动技能控制中的过多的自由度,通过对抗性肌肉收缩,从而使身体处于稳定状态。运动系统的这种控制增加了动作的变异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定型,自由度会逐渐扩大。(4)“开发利用”与“补偿变异”。在学习熟练阶段,为了提高运动执行的效率,除了解除运动技能的自由度,还会出现反馈现象。反馈的含意旨在寻求运动系统内可利用的信息。

2 运动竞赛中压力条件下努力的“悖理效应”

2.1 压力条件下努力的“悖理效应”

关于努力对运动过程的作用,Simion最早在《英国医学心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努力的悖理效应》的文章。通过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的研究,发现越是集中精神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却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例如,在阅读的时候,让自己有意识的控制阅读的速度,但是却发现阅读的速度下降了很多。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注意的转移会减少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其次,注意转向运动过程会引起常规的眼运动受阻,破坏原有的运动节律。这个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运动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有的运动员在参加一些大型比赛过程中,本身也具备取得优异成绩的实力,但是往往取得不了理想的成绩。因为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过多的精力放在对这个比赛的重视程度,而分散了自己的精力,越是努力想取得优异成绩,结果反而越不理想。

2.2 运动过程中努力的的“悖理效应”

Baumeister通过实验发现,在压力条件下,自我意识弱的被试比自我意识强的被试更容易“Choking”,自我意识与注意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最近新的理论发现运动过程中,压力下努力的悖理效应不尽相同。Heaton和Sigall认为,自我意识强的个体和自我意识弱的个体在压力下都可能“Choking”,只是取决于不同的压力源。具体的讲,自我意识强的个体由于习惯的注意朝向自我,在接到失败的反馈时,更容易“Choking”。自我意识弱的个体,因为他们的注意朝外,当面临观众时,更容易“Choking”。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压力条件下,运动员对于比赛过程更加重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一些研究发现,“Choking”一般不会出现在技术含量低、要求努力的项目中,而会出现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中。努力一般会出现负效应,即“Choking”现象。

2.3 体育竞赛中努力的负效应

随着现代运动比赛的竞争性增加,竞技运动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运动员在关键时刻或重大比赛中的“Choking”现象也在不断增多。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主要表现为压力的增加,习惯的运动节奏或技术执行出现了变化,导致运动成绩下降。根据“Choking”理论,不同竞技水平的运动员产生“Choking”现象的机制是不同的。

对于一个高水平的运动员,其运动技能已经形成了自动化。但是如果在比赛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在其他的地方,试图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执行过程,那么其自动化运动技能将会受到干扰,从而破坏运动过程的流畅性,产生“Choking”现象。而对于那些初学者或者运动水平不是很高的运动员来说,由于参加比赛次数较少,没有太多比赛经验,因此在比赛过程中往往会紧张、焦虑。如果在比赛过程中受到观众的影响或者其他外部环境的干扰,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比赛上,也会产生“Choking”现象。因此对于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产生运动竞赛中努力的负效应机制是不同的,高水平运动员往往与自身有很大的关系,而低水平的运动员产生的这种负效应往往是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3 小 结

压力下的“Choking”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由于在比赛过程中对于成绩的期望、观众效应等原因,造成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不能正常发挥,使一些优秀的运动员与奖牌失之交臂。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对运动员心理方面的训练。不仅仅是对于运动员技能方面的训练,而是从心理和技能两方面共同训练,探索适合运动员在运动竞赛中有效地方法,力求在竞赛中减少“Choking”现象的发生。

[1] 丁元英,王洪妮.从“Choking”现象看竞技运动员心理技能培养模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6(2):106-119.

[2] 王进.运动竞赛关键时刻的“发挥失常”:压力下“Choking”现象[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进.为什么到手的金牌会“飞走”: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J].心理学报,2003,35(2):274-281.

[4] Nideffer R M. Psyched to win. Champaign IL∶ Leisure Press,1992.

[5] Nideffer R M, Sagal M S. Concentration and attention control training. In∶ Williams J M. (Ed.)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Per-sonal growth to peak performance(3rd ed). 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1998. 296-315.

[6] Moran A P. The psychology of concentration in sportperformances∶ A cognitive analysis. East Sussex, England∶ Taylor& Francis,1996.

[7] Lewis B P, Linder D E. Thinking about choking? Attentional pro-cesses and paradoxical performa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7,23:937-944.

[8] Beilock S L, Carr T H. On the fragility of skilled performance∶ What governs choking under pressur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1,130:701-725.

[9] Butler J L, Baumeister R F. The trouble with friendly faces∶ Skilled performance with a supportive audi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5:1213-1230.

[10] 王进.解读“反胜为败”的现象:一个“Choking”过程理论[J].心理学报,2004,36(5):621-629.

[11] 徐真英,王进.基于篮球比赛情景和运动员技能水平的“Choking”体验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9-27.

G804.2

A

1674-151X(2012)03-03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14

投稿日期:2011-01-12

闫巧珍(1981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效应现象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第四章光现象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运动员
猜谜语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