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申奥是文化战略

2012-08-15郭玉成

武术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申奥实力强国

郭玉成

武术申奥是文化战略

郭玉成

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以体育运动传播世界文化”的综合性、国际性活动,以“更快、更高、更强”为指引,通过“友谊、团结、公平”来激励和教育全世界青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使其成为现代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奥运会的文化教育与传播功能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奥运会科学大会的文化传播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多于学术交流价值。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赞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一届“欢乐而荣耀”的奥运会,是从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高度出发,因为伦敦奥运会实现了其作为世界性文化盛会的崇高使命。如在此届奥运会上,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0500名运动员相聚在五环旗下,参加了26个大项、302个小项的角逐,有54个国家和地区登上金牌榜,85个代表团登上奖牌榜,使奥运会成为世界体育的大聚会;在奥运会科学大会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科研学者参加了200多个专题的交流和讨论,达到国际体育文化与学术的大交流。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推向奥运的首选项目,作为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兼具体育和文化属性的民族体育,其“申奥”既是当代中国的“体育战略”,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战略”。国际排球联合会主席魏纪中认为奥运会是“文化战争”场所,甚至指出,现在从世界范围来讲,和平时期的竞争,其实就是“文化战争”;中国在“文化战争”层面,唯一能挑战美国的地方,就是奥运会。

新中国以来的中国武术,实现了由民间体育走向竞技体育的新跨越,建立了国内外竞技武术赛事体系,成为贯彻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排头兵和“奥运争光计划”的新力量。在全民健身领域,武术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是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会员制和段位制获得长足发展;在竞技体育领域,武术是全运会、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形成了世锦赛、世青赛、世界杯等国际性赛事制度,举办了国际奥委会批准的“北京2008武术比赛”。

2009年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讲话,提出“国运盛则体育兴”、“体育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等重要论断,开启了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新篇章。2011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而树立起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新战略。从“体育强国”到“文化强国”,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抉择,也为中国武术适应时代发展提供了新认知和新思路:武术“申奥”,不仅是“体育战略”,更应是“文化战略”。

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入奥”的文化“软实力”价值远胜于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来源之一就是“文化(能够吸引他者)”,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具有吸引力,发展软实力是中国的明智战略。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认为,国与国之间的软实力应是“正和(互利)关系”,即软实力的崛起要降低国家之间冲突的可能性,而武术恰能实现这一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参观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时就曾指出,“学习武术,第一可以健身,第二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第三可以增进中毛两国人民友谊”。一语破的,道出了武术实现“正和关系”的软实力功能。

文化传播是软实力构建的基础。2012年5月,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举办的“中国软实力与文化外交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文化外交已成为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化时,不能将其简单化、符号化,应挖掘中国传统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推向国际的同时,要重视其“重和谐”等的文化价值。

文化传播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一个国家最终的强盛是文化的强盛,一个民族最终的复兴是文化的复兴。二战后美国的崛起依靠的就是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建设,其富布莱特项目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播美国价值观,最终帮助了美国文化的崛起。

武术“申奥”一方面是“体育战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文化战略”。一位美国教授认为,民族的全球化最为关键的要素是由既具备民族精神又具备世界眼光的人来参与和主导这种过程,而具备世界眼光的人就是那种既能涵容同类的分歧又能与同类进行和平竞争的人。北京奥运会举办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主题,其中“人文奥运”与奥运会主旨完全一致。可见,武术“申奥”应该是文化战略、长远战略。

(作者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申奥实力强国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日本出现首起申奥标志侵权案
柏林要申奥激起一片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