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推手引入高校太极拳课程教学的实验研究

2012-12-01

武术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教学进度太极实验班

杨 帆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太极推手引入高校太极拳课程教学的实验研究

杨 帆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文章抽取华东师范大学两个太极拳选项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18个学时的太极拳教学的实验研究。通过教学对比观察:将太极推手和套路相结合的新颖教学方式运用于实践中,不仅有利于完成课程教学进度,更能激发与增强学生练习太极拳的积极主动性,降低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枯燥感,同时将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也将提高教学效果。

太极推手 高校 教学

1 研究目的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以其深远宝贵的文化内涵和健身价值被世人普遍认同,太极拳运动包括套路和推手。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双人徒手对抗练习的一种方式,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然而,当前各高校的太极拳教学大都以传授套路为主,使推手这一代表太极拳技击功能的运动方式受到了忽视,仅仅注重太极拳套路而忽略其技击内涵的教学方式,必将导致人们,尤其是年青一代对太极拳运动的认识产生偏差。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从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尝试把太极推手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对比研究,旨在为促进高校武术教学科学化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抽取华东师范大学2011级本科生太极拳公共选修班的学生共65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学生32人,对照班学生33人。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表

两个班级教学条件相等,由同一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2 实验过程

每堂课活动时间为90分钟,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直接口令、示范教授简化24式太极拳套路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则使用太极推手和套路相结合的模式,每节课的开始部分都先让学生两两组合,相互搭手进行推手的基本功各类动作练习,教师在练习中巡回指导,提示学生在推手的过程中去感受听劲、引劲、化劲及发劲的感觉。当学生推手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再开始进行太极拳的基本套路教学。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搜集查阅了大量有关太极推手和太极拳教学等相关资料,对其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了综合汇总,为本论文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2.3.2 问卷调查法

分别在第1学时与第18学时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下,两个选修班的学生对太极的认知情况变化,并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人际关系测量表”来了解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的情绪变化及人际关系变化,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问卷13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27份,有效率98%。

2.3.3 访谈法

对教学课上的个别学生进行访问,询问学生在学习后的一些真实感受。

2.3.4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2007和Spss18.0软件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学生对太极拳认知情况的现状与分析

在第1学时进行教学之前,分别对两个教学班级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学生在对太极拳的理解和认识上存在着许多误区(见表2和表 3)。

表2 实验前学生对太极拳认知情况的调查(n=65)

首先,如表2中所示,有84.7%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太极推手,有81.0%的学生都认为太极拳不具备技击实战的功能。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有关太极方面的资料都是以套路的形式存在,例如:在体育课上教授的太极拳或各种电视节目上看到的大都是套路表演等,因而导致大部分学生都忽略了推手这个作为太极拳的灵魂之“练用”的存在。

表3 实验前学生对太极拳认知情况的调查(n=65)

其次,在调查表3中显示,有61.5%的学生对太极拳的主观印象为老年人的运动,64.6%的学生是为了混学分而选择太极课。这是由于太极拳具有徐缓舒畅、柔和缓慢等动作特点,给学生们在视觉上产生了误导,觉得太极拳就是慢版的操化运动[2],对老年人或许有一定的健身效用。而大部分学生还自我认为太极拳具有慢练的特点,肯定简单易学,以至于他们选择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混学分。

最后,从表3中还可看出,学生对太极拳的印象大部分是集中在健身与表演上,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太极拳的推广和宣传的重点都放在其健身功效上,并统一创编了数套易于普及和竞赛的太极拳套路,如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42式竞赛套路等。诚然这对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这也使得不少学生误认为太极拳动作缓慢,仅具有健身和表演的作用,确把其最本质的武术技击功能忽略了。

综上,不难发现学生对太极拳的理解和认知存在较多误区,85%以上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太极推手,因此作为太极拳核心内容——太极推手,难以在高校太极拳课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实施了将太极推手引入高校太极拳课程的教学实验,在实验班增加太极推手内容的实践教学,而对照班仍进行传统的太极套路教学,然后在实验前后将两个班级学生对太极拳理解与认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太极推手引入高校太极拳课程教学中能否丰富太极拳课程的内涵、改善师生教学关系、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太极拳运动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3.2 实验后学生在太极认知情况上的对比与分析

在第18个学时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又分别对两个教学班级分发了问卷。了解通过一个学期的太极拳学习,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太极推手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练太极拳的兴趣,纠正他们对太极拳的错误认识(见表4)。

以上调查对比显示,无论在对太极拳技击功能的认同上,还是在对太极拳的兴趣喜好程度上,实验班的学生人数百分比都明显高于对照班。笔者为了调查两者人数百分比差距存在的具体原因,分别就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访谈。

表4 实验后对太极拳认知情况的对比(n=65)

其中,对照班的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习后,仍然觉得太极拳就是一种慢悠悠的操化运动,不具备技击的功能,待一学期把学分混完后也就不再打算选择这门课。更有甚者表示,没选课之前觉得太极拳神秘兮兮,有点兴趣来参加,可是经过一学期学习之后,反而觉得太极拳枯燥乏味。正是由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太极拳套路运动慢练的特点,与当代大学生浮躁的性格不大相符,导致大学生们对太极拳运动失去了积极主动性,在学习结束后,自然就把学过的太极拳套路抛之于脑后,这必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产生不利影响。

而实验班的学生则表示,在学练推手时可以体验到其中所蕴涵的物理力学原理,使人宛如进入了一种新的领域,充满着神秘、新鲜的色彩,并随着推手技巧的不断深入,对太极的兴趣也越发浓厚。部分学生还表示在两人的推手练习时,由于不断的移动重心,腿部已经有酸胀的现象出现,但还是不愿意停下,且每次下课后都会出一些微汗,并感觉到呼吸顺畅,周身灵活舒服,一天都特别的有精神。他们还表示通过学习推手使他们对太极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明白了太极中划圆、走弧线的原理,了解了身体“中正安舒”及脚下桩功的重要性,同时知晓了一些太极术语,如所谓的“不丢不顶”的含义。

3.3 教学进度的对比情况与分析

笔者将两个教学班级每节课的教学进度绘制成线状图,其中横轴表示学时(节),共计18个学时,纵轴表示动作(式),共计24个动作。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实验班在完成成套套路教学的教学进度上明显超过了对照班的教学进度(见图1)。

图1 教学班级太极拳的教学进度对照

从图1可以发现,实验班在开始阶段的教学进度落后于对照班,而在第7个学时的时候,实验班的教学进度就超过了对照班,并在第13个学时就完成了24式太极拳套路的教学,明显快于对照班的教学进度。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实验班需要教授太极推手的内容,导致其在开始阶段的教学进度比对照班级慢。而后由于实验班的学生学练了太极推手,对太极八法中的掤、捋、挤、按有了基本的了解和体验,有效的加快了学生对太极拳套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然而对照班的学生,则是反复跟随教师进行套路动作的学习和模仿,不明动作的内在原理,对其记忆也只是机械的短时记忆,导致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反复的使用大量的时间来复习学习过的内容,拖慢了整体的教学进度。因此,在太极拳套路的学习中,实验班的学生对每个动作运行方式的掌握和记忆上都快于对照班,并在成套教学的教学进度上,实验班也优于对照班。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也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对太极拳的认识上、套路习练的效果上及学习的积极性上都高于对照班的学生,且实验班的大部分的学生也都表示愿意在下个学期继续选修太极拳课程(见表4)。这主要由于太极套路和太极推手之间属于一种“练体”与“练用”的关系。太极套路是太极拳攻防招式的组合,而太极推手则是太极拳攻防招式的应用,让学生通过推手的学练,不仅可以进一步校正他们的拳架,还可以使其领会到拳架一招一式的真实涵义。这种“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对太极拳内涵的好奇心理,并使其渴望通过学练太极来达到身体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乐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实验班的学生通过太极推手的学练,无论在太极套路的学习、演练上,还是在太极的文化传承、技击功能的认识上都将高于对照班。且在学习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实验班的学生还要求在下学期继续开设太极拳课程,并渴望学习更高层次的太极拳套路,如陈氏太极拳等。

3.4 学生学习前后情绪变化情况的对比与分析

分别在第1学时和第18学时,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焦虑自评表”和“抑郁自评表”测试,测试结果的百分比统计见表5。

表5 实验前后学生情绪变化的对比

在上述情绪对比(见表5)可以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后,负面情绪的人数百分比有显著的下降。而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后,负面情绪的人数百分比变化不大,但在重度焦虑的情绪反应中百分比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增加的现象。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不够广泛,在课堂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课后又疏于练习,导致在学时将要结束时对简化24式太极拳的成套动作仍然无法掌握,难以单独演练,害怕在最后期末考核测试中因遗忘动作而出丑,或是考试分数过低导致无法顺利获得该课学分而产生焦虑的现象发生。然而把推手与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套路的教学进度相应地缩短,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完整套路的复习,以至于在最后的考评中都比较自信,能够从容应付。

3.5 学生学习前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变化情况的对比与分析

笔者还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和“人际关系能力量表”测试(“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得分标准:30-40分说明社会适应能力很强;29-34分说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17-28分说明社会适应能力一般;6-16分说明社会适应能力较差;5分以下说明社会实验能力很差;“人际关系能力量表”得分标准:38-48分说明人际关系很融洽;28-37分说明人际关系不稳定;16-27分说明人际关系不融洽)[4]。测试结果的平均分统计见表6。

表6 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人际关系能力量表”得分情况(X±S)

通过表6可以显现,把太极推手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于实践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这主要是通过太极推手的独特运动方式——两人相互搭手配合来实现,因为两人在进行推手的时候,需要互相感受对方的劲力并通过相互交流、协作配合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所以学生们通过推手的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从而培养友谊,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改善与提升人际关系指数,增加班级的团体凝聚力,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观念,提高社会适应力和社会行为水平。

4 结论与建议

(1)运用太极推手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丰富太极拳课堂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加深对太极拳的了解,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统文化的素养。

(2)采用太极推手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快太极课程的教学进度还能锻炼大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使大学生真正了解太极拳内涵,认识其精华之所在。明白它不仅是健身术,更是一种技击术,有效地增加大学生的学练兴趣,更好地体现中华武术的精神,并通过太极推手的练习使学生明白太极拳中各种动作的健身原理和技击方法。

(3)通过太极推手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验研究,大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水平,同时通过太极拳课掺入推手教学新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从而为推广太极推手运动的普及,传播太极推手精湛技艺拓宽了渠道。建议在高校体育太极拳教学课程中增加太极推手内容,使高校学子通过学习与演练太极推手,能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太极拳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贡献。

[1]刘 静.太极拳健身理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黄振鹏,郑 骋.太极推手走进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5).

[3]刘 嗣.浅谈作为太极拳功夫的中间锻炼方式——推手[J].中华武术,2011.

[4]吕 芝,秦从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5]刘明亮,周庆杰.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研究[J].中华武术,2012.

[6]周洪军,李朝霞.体育文化与设计艺术的“太极推手”——浅析当代中国体育文化与艺术设计的互动[J].美与时代,2011.

[7]曹永跃.太极推手的内涵、特点及原理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1.

[8]申洪山,于振东.太极推手发展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0.

The Experiment Study of Introducing the Tai Chi Push-hand into College Class Teaching

Yang Fan
(Sports and Health School of Huadong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This article,selected 2 classes of Tai Chi as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nd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of 18-hours course by teaching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ways.According to the results,it is discovered that,in practice,the new teaching method of combining Tai Chi push-hand tactics and Tai Chi routine is not only in favor of finishing the schedule of the teaching,but also can arouse the positivity and reduce the vapidity of the students when practicing Tai Chiquan.Meanwhile,it can strengthe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enhance the adaptation in society of the students,ultimat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ai Chi push-hand college teaching

G85

A

1004—5643(2012)08—0076—04

杨 帆(1984~),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武术课程与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进度太极实验班
太极
游太极洞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太极+』,未来可期
行知实验班
“进而不顾其安”是师德问题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关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接受度
一个教学实践差异引发的思考
生物教学进度与落实的矛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