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进程中的困境和出路研究①
2012-08-15刘苗
刘苗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124)
我国竞技体育在很长时间内出现了人才培养的断层现象,群众基础较差。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几乎都是从地方体校输送到省级体校再选拔进入国家队。这样的模式会在短时间内提升某些项目的运动成绩,但是不具有长远规划,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导致运动员寿命短、伤病多,文化水平较低,给日后的退役安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校竞技体育作为平台,培养更多高学历高水平的运动员。并且在高校内进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改革,单独作为一项高校产业,走市场化发展道路。不仅可以为国家输送文化素质较高的体育人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难的现状。
1 中西方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对比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有很明确的管理体制,主要机构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民政部,但是真正的主体是中国大学体育协会和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管理结构采用的是“直线制”的管理结构,这是一种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只是在工作量小的情况下还可以正常进行,但是一旦遇到繁重的工作量时便表现出力不从心的表现。像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美国管理高校竞技体育的主要机构则是全美大学体育协会。它的性质是一个自发性的高校竞技体育联合会,协会的管理由自身成员选举代表来执行。它与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的区别在于它的管理机构分工比较明确,设置的机构也远远多于中国高校竞技体育机构。并且其中的委员大多由高校的校长担任,这样能更好地维护高校竞技体育的利益。总体,来说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的特点是管理范围职责分明,民主投票的良性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世界性的竞技体育大赛我们能看到,美国的实力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各个项目的水平都能在世界前列,特别是篮球、橄榄球、田径等的项目。而我国只是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继续保持优势,在足球、篮球、田径等的项目成绩上多年没有很大的起色。美国的运动员大都是接受过高校教育的文化素质较高,在理解比赛以及教练思想上有理论基础作为支撑。而中国的运动员几乎都是从小在专业队训练,文化教育方面略显粗糙,没有知识的基础,就很难在训练以及比赛上很好的评断自己,只是在靠大强度、大负荷来提高成绩,而不是用专业知识来引导自己更好更快地提高成绩。美国高校的体育结构相当完整,高校间的、洲际间的比赛全年都有涉及,并且在社会方面有很大的观众基础。很多优秀的运动员也是在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体育巨星。而中国的高校竞技体育大致有三个大型比赛,大学生运动会、CUBA(大学生篮球比赛)、大学生足球比赛。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的高校才能有资格参加比赛,每年比赛的强队也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一般高校没有经费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也没有资金来参加这些比赛。所以导致了我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成为了一部分学生求学道路上的跳板,弄虚作假。使得现在高校竞技体育水平处于下降的趋势。
2 中西方高校竞技体育教练员现状对比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国家以及社会的重视,仅仅作为学生考学的一项特殊技能而已。针对一般高校而言运动员就是局限于本校的运动会而已,对优秀院校来说可能体育生得到的参赛机会多一些。所以,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教练员的水平差距很大,有的可以是世界知名教练,有的则是本校的体育老师。这对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存在很大的阻碍作用,形成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这就如同伯乐相马,没有资深的教练员指导训练,再好的运动员也可能被埋没,造成了竞技体育人才流失的损失。
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水平众所周知,这不仅仅取决于他们发展历史悠久,管理机构完善的原因,而是他们对于高校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他们现在的强大。美国高校在选择教练员上非常重视,他们采用聘用制,可以选择学校的老师,也可以聘请一些资深的教练员。不管是什么形式,都要经过层层的考核来保证教练员有能力完成高校竞技体育的训练任务。并且这些教练员只负责运动队的训练,不承担其他任何事务,但是他们要承担运动队成绩好坏的责任。
教练员的水平间接决定了运动员的成绩,如何训练、怎样改进技术动作、怎样进行身体恢复等都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由于我国高校数量较多,竞技体育水平存在差距,教练员资源的短缺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合理。一般高校与优秀院校之间存在的不仅是运动员水平的差异,也是教练员水平的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对于一般高校竞技体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从而导致高校本身对竞技体育的放松,不愿意在高校竞技体育上投入过多。所以出现了教练员水平的巨大差异,这也决定了运动员水平的天壤之别。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甚至影响了我国体育人才的健康持续发展。
3 中西方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经费的来源对比
我国近几年在教育上的投入逐年加大,表明了教育现在的地位非常重要,人才培养是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生产力。但是,高校竞技体育的投入几乎围绕着几个优秀院校,在一般高校内竞技体育的投入差不多全是由学校自己支付。由于每个高校对待高校竞技体育的态度持有不同意见,所以在投入上也有重有轻。没有经费的支持很难在竞技体育成绩上有所突破,造成了竞技体育行为在空间上成为空谈。
美国在高校竞技体育经费规划上有一套稳定的资金链,这与高校竞技体育市场化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们所走的是相当于半职业的竞技联赛,不仅是电视台的赞助,还有体育品牌赞助商等。这些经费的支持都确保了高校竞技体育的正常开展。加拿大的高校竞技体育经费来源与我国的有些许相似,但是他们的经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学校自己负责支付;另一部分则是由加拿大大学生体育协会支付。与这两个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经费来源过于单一,资金过于薄弱,是造成我国的高效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持,这也包括高校竞技体育在内。它的发展需要经济支持,如运动员的训练补助,聘请教练员的费用,参加比赛的经费等都需要比较大的资金作为辅助。但是,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有资本来完成自身竞技体育的建设,那就更不用说参加高校间的竞技体育比赛了。没有比赛作为锻炼,运动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得不到考察,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作为运动员来说参加比赛是检验自己最好的方式,也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力争第一,勇于拼搏的精神。所以说国家应该慢慢转变态度,把高校竞技体育作为一项基础建设来抓,为国家竞技体育培养竞技人才,保证强势项目继续强势下去,弱势项目有一个量到质的飞跃。只有这样我国的竞技体育才能不断创造奇迹。
4 结语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也制约着高校竞技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侧面也破坏了我国基础体育的构建模式。我国的体育队伍建设存在很大的断层,这样即便一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必定是一瞬间的。这样只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越拉越远。
国家应该大力支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在经济上设立专款,重建高校竞技体育管理机构。
其次,学校应该自己寻找发展出路,把竞技体育从学校管理中分离出来,使其慢慢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效仿西方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在全国以及各个省市举行高校竞技体育联赛,为转型迈出第一步。并且表现优秀的运动员可以获得进入职业队伍继续深造的机会。只有长久保持良性发展模式,那么高校竞技体育则会成为我国体育建设中的主力队伍。
[1]刘瑛.新时期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发展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9(6).
[2]金冬星.影响CUBA与CUBS发展因素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09.
[3]周学军.中国优秀赛艇运动员“过早退役”现象的训练学和社会学因素探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
[4]郭修金.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基本要素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