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打运动的中国特色

2012-08-15郭玉成

武术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跆拳道莫言事物

郭玉成

散打运动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问题是自1979试点以来至今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这一问题说到底是关于全球化与一个民族文化个性的问题。对此,李瑞环同志在其《辩证法随谈》中有一个回答。他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必须强调和保持它的个性,因为这是它存在的理由。你把它完全普遍化了,它存在的理由也就失掉了。”“我们说尊重国画规律,并不反对油画和国画结合产生的新品种,我们希望有这种不东不西、亦东亦西、不是东西的好东西”。可见,民族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特色”问题,这种“特色”既源于文化传承,亦可来自外来文化的融入。

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可看作文学坚持中国特色的典范。能为散打乃至竞技武术走进奥运会提供借鉴。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后,当天发布了一则新闻公报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毫无疑问,莫言获奖将会进一步把中国文学介绍给世界。有分析家指出,莫言的作品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字里行间都显露出中国文化和文明独有的生命力,而这一点是与西方乃至全世界的主流文化相契合的。可见,“特色”并与西方体育融合对散打运动走向世界至关重要。

古语有云:“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言其特别出色也”。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和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是其所属事物所独有。自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特色中国”的发展道路始终前行,“特色”在我国已成为社会文化大发展与大繁荣的一把利器。大至特色城市建设、小至特色村落发展,特色旅游、特色美食、特色疗法、特色社区等,特色带给了我们众多机遇与体悟,我们在大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在努力开拓“特色中国”的宏伟蓝图。

散打运动作为中国竞技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点之初就重视和研究中国特色,形成了“远踢、近打、贴身摔”的风格、特征。经过30多年来的改革发展,甚至“否定之否定”的规则轮回,逐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竞赛体系,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技、战术展示形态。但从技术的标准化、规定性方面,散打运动的改革和发展还要围绕区别国外的技术风格和中国特色作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以奥运会同类项目为例,柔道以其立技与寝技著称,作为奥运会比赛中唯一允许使用窒息与扭脱关节等技术手段来制服对手的运动项目,柔道比赛要求运动员对对手通过采用锁臂、扼颈等“温柔的方式”将对手扔倒或压制在地取得胜利,以彰显运动员对技术掌握的娴熟程度;跆拳道则以其腾空、旋踢脚法技术而闻名,在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过程中,为了适应国际大型比赛的要求,韩国曾对跆拳道技术进行了不断改进,如手技方面,出于对保护运动员和增强比赛观赏性考虑,仅限于攻击被护具保护的躯干位置,世界跆拳道联盟还专门设置特别技术委员会,专门用于改进现行跆拳道技术。柔道、跆拳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散打技术特色的形成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启示散打技术改革和突出特色是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当然文化特色也不容忽视。以北京奥运会为例,2008北京奥运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盛宴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开幕式上从泼墨山水画至活字印刷术、从四大发明至文房四宝、从击缶而歌至丝路之舞,无处不绽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以中国特色动物为原型的“福娃”,以中国玉璧为主题的“金镶玉”奖牌,以中国“青花瓷”系列组成的颁奖礼服,将中国特色、奥运理念和世界文化融为一体,共同构筑完成极具中国特色的“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则一改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理念,通过融合英国工业、英国医疗体系和摇滚乐等“英国元素”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仅是国家打造话语体系的时代课题,也应成为散打运动发展的核心要旨。据最新资料,国际武术联合会会员组织已由2008年的122个增加到了2012年的145个;武术已成为2020年奥运会八个备选项目之一。希望在正确处理与西方奥林匹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过程中,把充分展示中国特色作为散打运动发展的永恒准则。

猜你喜欢

跆拳道莫言事物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嘻哈跆拳道
美好的事物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奇妙事物用心看
莫言的职场启示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