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龙开发创编与特色
2012-08-15郑勤
郑 勤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拳种丰富,技击方法多样,具有健身、教育、医疗、交往等立体的社会功能价值,与中国古典哲学、中医、儒释道、文学艺术等紧密结合。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挖掘整理之后,一直在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提高中曲折前进,臻于佳境。舞龙是一项集武术、舞蹈、民族鼓乐和节庆文化等为一体的民族体育项目,“起源于明朝,有明显的龙图腾宗教意识”[1],常与祈雨、祈福、祈天相系,有祥瑞兴盛之意。舞龙气势磅礴,雄厚豪壮,是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且种类繁多,普及程度不亚于武术。据统计,“仅黄河流域舞龙种类就达到50多种,覆盖率达到72.5%,舞龙文化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2]舞龙文化直接反映出了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文化习俗、文化传承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基于理论基础的同源和文化特征的高度相似,武术与舞龙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对民族体育资源的丰富和挖掘,也是对民族体育文化的凝聚和提炼。笔者根据多年的运动实践,尝试以武术套路为蓝本,汲取舞龙中的有益成分,以实现两种优质传统文化的技术衔接和文化熔铸,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现代民族运动项目,即中华武龙。
1 武龙创编基础与缘由
当今,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民间艺术团体以及农村体育中,已经存在尝试将舞龙和武术进行结合的现象,这为武龙的创编提供了契机。同时,这些已经存在的将武术与舞龙结合的萌芽现象,更是武龙创编的肥沃土壤和现实基础。近年来,高校武术系部积极响应国家“百校龙狮进课堂”的号召,筹建高水平舞龙队,并组织和参加舞龙比赛。民间艺术团队往往集武术表演和舞龙舞狮表演于一体,这些团队的队员大多来自武术院校在他们的舞龙表演中,集武术,气功,舞狮,舞龙于一体。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来自土家族的板凳龙表演,被誉为“武术与舞龙的艺术结合”。[3]2012年广东省某武术队尝试将舞龙、舞狮与武术融合为一体,编排了《龙腾虎跃贺新春》和《龙腾虎跃闹元宵》两个节目,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与龙艺于一体的民间喜庆艺术创新样式[4]。舞龙舞狮和武术活动更是成为农村体育的主要内容。2002年《湖南农村乡镇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日前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武术、舞龙、赛龙舟已成为湖南农民日常健身的“三件宝”。[5]在对外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往往离不开武术和舞龙舞狮表演。从现有的舞龙比赛规定套路来看,舞龙中的8字舞龙、游龙、穿腾、翻滚、组图造型等动作均包含着武术元素,且有将二者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的空间和必要。此外,在对民间体育的研究中,部分科研文献提及到武术与舞龙,但并未将二者结合起来论述。在中国知网,以关键词“武术”和“舞龙”进行检索,可以发现,基本上还没有专家学者涉足这一领域。
20世纪90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舞龙开始探索发展的新途径,使舞龙从传统民俗走向了体育竞赛的舞台。笔者当时就萌发了寻找舞龙与武术结合的想法。近年来,笔者为使舞龙更具生命力,观摩了大量的舞龙表演,并带领学生创编套路,反复研讨,采用理论和训练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来实施中华武龙的创编,效果颇佳。目前,武龙套路已初成体系。中华武龙,是武术与舞龙技术重构和文化熔铸的产物。武龙既不单纯属于武术,也不仅仅属于舞龙,而是兼容并蓄,归属于民族体育项目。它可以作为武术运动新的练习专项,也可以作为舞龙运动新的表演形式。它由传统而来,但属于现代。基于此,中华武龙,简称武龙,是一种将武术与舞龙运动技术重构、文化熔铸,所创编的全新民族体育项目。
2 武龙创编原则与思路
中华武龙在创编过程中,现有团队成员不仅学练技术,也注重文化资料的搜集整理,力争技术和文化齐头并进。在武术和舞龙技术的普及基础上,通过融合加以提高;在武术和舞龙文化的继承中,不仅搜集整理,更要去伪存真、兼容并蓄,从而实现创新。
只有普及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中华武龙只有在普及推广中,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在普及原则的指引下,武龙运动套路必须多样、简易、有趣、安全。武龙套路编排要丰富多样,顾及受众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方式差异以及民族文化差异等。简单的才是大众的,易于推广的。故套路编制追求简易,使初学者入门障碍小,并在实际训练中适时穿插武龙游戏,使初学者保持学习兴趣。武龙套路的创编,还大量吸收了刀术、棍术等器械功夫的技击动作,但在实际演练中,具有一定伤害隐患的器械被龙灯所代替,龙灯柔软轻盈,使得安全程度大大提高。只有普及才能提高,武龙套路以健身养生为基点,随着其自身的发展,适合于表演和竞技的高、难、美、新套路将应运而生。可以预料,中华武龙的技术水平和文化内涵将得以整体的升华。
中华武龙以传统武术套路为继承的基点,在继承的基础上,将舞龙的演练形式创造性地融于武术套路,实现二者在技术上和文化上的完美融合。在技术层面,大量吸收了武术和舞龙的运动方法和技巧,创新了龙灯的形制等。在文化层面,实现了民族文化品格的张扬。武术讲武德,武德关乎民族风貌,但内隐而难以外显;武术讲内外兼修,内指“精、气、神”,外指“筋、骨、皮”,武术内质的蕴涵难以彻底展现。舞龙却外显而生动,可舞出热情、舞出风骨,且“龙”代表着民族精神。将武术与舞龙二者结合,通过舞龙可将武术的德性与内质外化出来,形神兼备,内外俱现。中华武龙将使民族体育在技术素养和文化品格上实现创新突破。
3 武龙创编基本套路
3.1 武龙套路概述
武术套路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长拳、南拳、劈挂拳等套路以及刀枪剑棍等十八般兵器套路,且每一种武术门类都由几种到几十种运动套路。据20世纪80年代官方统计约有129种。武术套路中包含着掌法、步法、腿法、身法、眼法、腰法等基本动作。舞龙有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烛龙、醉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空竹龙等几十种不同形制的龙灯舞法。舞龙中有八字步、跑步、矮步以及一些跨越、穿腾、挥舞等动作。目前,关于武术和舞龙技术动作学习训练方面的文献资料也较为丰富。可以说,武龙套路的技术基础是相当厚实的,创编多层次、成体系的套路切实可行。
在具体的套路编排中,兼顾技术和文化双重因素,在技术上,我们将每一套动作规划为三部分,行礼与起势、主体动作、收势与行礼。将武术中的抱拳礼、持器械礼、递械礼、接械礼等创造性地运用到武龙中,并分设于套路的起势之前和收势之后。一则显示武龙运动者的文武兼修、彬彬有礼;一则表达用武之德,展现中华礼仪风采,主体动作依据运动人群体质、年龄、性别等特点设置数量和难度。另外,强调武术眼法、步法、身法的介入,以改变传统舞龙某些动作的单调和乏味。在文化上,一方面确立套路演练主题的积极、健康,一方面注意风格上的热情、开阔,以展现民族文化精粹和宣扬华夏民族精神为基本旋律。
3.2 武龙初成拳术套路
预期创编的武龙拳术套路有:小武龙、太极彩龙、形意龙、八卦旗龙、长拳龙、南拳龙等,应追求套路多样化,满足多层次需求,实现多元化价值,构造功能技术体系。
(1)小武龙
小武龙基于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与龙灯的道具创编,注重武术基本步法、身法、腰法、腿法等的全面应用,以激发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的武术兴趣为导向,动作简单,富有活力,共编制4套,分别针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以及高中生。当前,开发组结合武术中少年拳、长拳、初级刀、初级剑的技术动作,创编出小武龙套路一套,包含起势与行礼、虚步亮掌、并步抱拳、左右仆步抡拍、抡臂砸拳、燕式平衡、弓步藏头、虚步裹脑等18个动作。这个套路,将武术的基本动作和舞龙充分结合起来,展现出龙文化与武术文化的共性,既能展现舞龙风貌,又可体现武术魅力,整体风格飘逸优美、潇洒奔腾,适合青少年选练。
(2)太极彩龙
太极彩龙基于太极拳动作创编。以太极拳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为基本动作,静心用意,呼吸自然,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连贯协调,虚实分明,轻灵沉着,刚柔相济。龙灯道具器械的运行以圆运动为主,衔接动作以弧形过渡,保持连贯,一气呵成,以达到健身的目的。
(3)八卦旗龙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八卦旗龙编排借助八卦本身所代表的不同意蕴和不同方位,采用游身八卦掌摆扣步步法,每卦创编8个动作,八八六十四,编排成一套包含八种不同风格、八种动作技术特点的大型群体表演型项目。乾刚健、自强不息,动作阳刚;坤明柔、有顺畅之意,动作活泼轻快;坎有克服重重险难,天险、地险之意,动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美感;离代表火,光明绚丽,依附团结,动作速度快且分解动作复杂;震代表雷,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动作讲究大开大合,场面幅度开阔;艮代表山,静止、沉稳,是继乾、坤、坎、离、震的热烈激情动作之后的过渡动作,似收待放;巽代表风,“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动作如行云流水,松静轻软;兑卦喜悦可见,有高兴之意,动作结束,以快乐愉悦结束。
3.3 武龙器械套路
武龙器械套路有刀术龙、棍术龙、鞭杆龙和双武龙器械等。创编思路主要是将刀术、剑法、棍法等中刀、剑、棍器械更换为龙灯,或者是在原有套路中加入舞龙元素,构成团体项目。创编武龙器械套路以武术器械方法与龙灯道具相结合,运动安全,立足健身养生,表演与竞技皆宜。
4 武龙预期功能
武术是内外兼修的民族体育项目,具有健身、表演、竞技、社会交往、经济、教育等功能。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体育活动之一,集竞技、健身、娱乐、观赏为一体。武术与舞龙结合创编的中华武龙,必然实现二者功能的合体。中华武龙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增进人的生理、心理、道德健康和提高人的社会适应力;同时,丰富社会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繁荣,服务社会整体发展。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看,武龙以健身、休闲、表演、竞技为指向;从服务社会发展来看,武龙可成为体育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1 武龙可作为健身养生运动
目前,最为普及的太极拳在群众体育中发挥了极好的作用,但适应人群较为单一,套路更新速度慢,内容有待丰富。近年,国家推出的系列武术健身操进入了中小学课堂,弥补了武术启蒙教育的空缺。中华武龙创编问世后,将进一步丰富民族体育资源,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大有裨益,我们相信中华武龙能够成为一种老少咸宜的健身养生运动。
4.2 武龙可作为竞技表演项目
目前武术表演与音效、舞台、摄像、影视等相结合,并掺入舞蹈、书法、绘画、戏剧、杂技等传统艺术,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无论是春晚、世博会,还是奥运会、亚运会开闭幕式等,都可以看到武术表演的节目。中华武龙将创编专门的适合竞技表演的套路,在整体风格上,追求激情洋溢,进一步丰富这些表演的内容。
4.3 武龙可作为社会交往媒介
中华武龙,不仅有个人套路,也有集体套路。在社会参与和武术教学中,可有效地提高运动主体的情感意志力,进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由于武龙自身兼具了武术和舞龙的深厚文化内涵,也可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文化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作用。笔者于2011年春节受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派遣,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艺术团,赴美国进行文化交流,先后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托莱多大学等五所孔子学院表演了中华武龙。观众反响极为热烈,且踊跃参与,互动效果很好。中华武龙表演被当地电视台多次报道,引起了积极热烈的反响。
4.4 武龙可作为文化休闲产业
随着社会结构、生活结构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休闲经济、休闲产业和休闲文化将活跃在社会生活当中。[6]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猜谜、垂钓、楹联、风筝、庙会等均与休闲相关,武术和舞龙中也有休闲的成分,因此,中华武龙将不是单纯“作为竞技或者健身的体育”,也可“作为休闲娱乐的体育”。中华武龙更会带来一系列的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譬如配套服装设计、龙灯道具设计、武龙配乐、武龙表演和赛事组织等。在武龙运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得以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得以宣扬,从而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5 武龙运动特色分析
5.1 全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文化生产真正作为一个部门是现代社会出现的;在此之前,文化生产者不过是一些孤零零的个体文化创造者和发明者。文化生产是有规模、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是知识密集型的。”[7]文化作品生产有三种形式,一是在原文化特质基础上的创作,二是全新特质文化作品的创作,三是多种文化特质融合重构。中华武龙的创编属于第三种,它不仅有武术文化特质成分,还有舞龙文化特质成分,是二者融合重构的产物,是全新的体育文化作品。整个套路是由专家学者带领武术习练者,边训练、边研讨,经过长期摸索创编出来的。它由古代和现代优质文化完美融合而成,既继承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又创作出新时代的民族体育形式。在进一步完善试行体系的前提下,贯彻“快乐武龙、武龙快乐”的理念;设计武龙运动群体游戏;进一步思考武龙单势动作,设计武龙运动养生保健操。研究武龙运动配音,运动服饰,舞台表演编排,以及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的介入等;还要关注龙灯器械的形制,从大小、轻重、长短、色彩、形状等方面设计出适合不同武龙套路的龙灯道具。
5.2 文化熔铸与彰显民族精神
在武龙运动中,龙灯相当于武术中的软器械,而肢体运动和龙灯器械的运动成为武龙的运动形式。武术讲究内外兼修,外功容易展示,内功却欠缺表现方法。武龙运动中,着意将龙灯器械运动轨迹与内在意、气的结合,从而实现将武术内在的精、气、神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外化出来。其功能的实现,在于武术和舞龙均是民族文化载体的象征。
中华武龙是武术与舞龙文化熔铸的产物。文化熔铸的过程,就是对武术与舞龙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摒弃武术文化中的“以武犯禁”、“门规戒律”等戒条,祛除神秘化、宗教化色彩,建立“先德后艺、德艺双馨”的武德核心价值观念;使舞龙从“娱神”向“娱人”转变,从龙图腾向民族精神蜕变,剔除其中浓郁的封建迷信观念。
武龙运动,不仅要实现其健身养生功能,达到群众终身体育和全面发展的目标,更要彰显民族精神。为此,试图通过武术和舞龙有机结合这种新的民族运动形式,来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武龙运动的每一个套路都将加入礼仪动作,强调先德后艺、德艺双馨,注重塑造礼仪之邦形象。因此,通过武龙运动可展民族风骨,显炎黄威仪,扬华夏精神。
5.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
中华武龙在带来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时追求文化作品的社会效益,通过积极、健康、热情的民族运动形式,将武龙传播给每一个热爱武龙运动的体育学习者。武龙运动是一项快乐而又热情的运动。它以简单易学为宗旨,以诱发兴趣为原则,致力于全民健身事业,从而实现“快乐武龙、武龙快乐”的目标。
5.4 运动技术重构
目前的武术套路由于常年习练,变化较少,创新不够,且一些器械运动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舞龙舞狮中虽有一些武术元素,譬如八字步法、跳跃穿腾等,但又略显单薄。武龙运动不但要激发人们更多的武术兴趣和消除安全隐患,更要将大量的、成体系的武术单势、套路运用到舞龙中去,在将龙灯道具作为一种软器械的前提下,丰富龙灯道具的形制,一项新的武术运动技术体系由此诞生。整个运动技术体系,将在大众化的基础上,走进精英人群;在多样化的前提下,走向标准化;从休闲娱乐、表演走进竞技赛场。
6 结语
龙,是我国华夏古老的图腾,凝聚着中华民族最美好的理想,是“力”与“美”的化身,而原始图腾的内容和形式,一开始就决定了我国民族传统形式的特征。[8]这也使中华武术从开始就讲求“起势磅礴”、“神韵流动”、“刚柔相济”。在武术中有模仿龙扭拧缩骨、钻打穿滚等形态的动作,更有一些动作和器械冠以“龙”字,以表示神武有力,玄妙莫测,诸如:龙形拳、火龙拳、青龙刀、龙渊剑等。龙文化与武术文化的联合开发研究是可行的,也是有意义的。目前,中华武龙正处于草创阶段,从动作的设计到套路的编排,再到文化上的梳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创编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工作初见成效。尚请各位专家不吝指教,以期中国武龙健康发展、走向成熟。中华武龙的最终形成,对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以及构建和谐体育、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
[1]王俊奇.论中国舞龙的形成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5).
[2]祖 晶.黄河流域民间舞龙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5):96-98.
[3]板凳龙:武术与舞龙的艺术结合[EB/OL].http://www.china.com.cn/v/todaychina/2011-09/12/content_23398749.htm ,2011-09-12.
[4]王开颖.舞龙舞狮结合武术闹春(图)[EB/OL].http://roll.sohu.com/20120205/n333766486.shtml,2012-02-05.
[5]龙行才,刘 涛.农民健身三件宝:武术、舞龙狮和赛龙舟[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sports/2002-06/30/content_463657.htm,2002-06-30.
[6]马惠娣.休闲: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现象[J].科学与社会,2004(3):42-44.
[7]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郑 勤,田云清.神奇的武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