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形态学视野下的道教养生现代化

2012-08-15杨双燕

武术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道教形态学体育

杨 隽 杨双燕

(1.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6)

1 前言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中国固有的道教养生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养生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现象,属于文化的范畴,道教养生自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道教养生体系中保存了大量前人对于养生保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道教养生在来源于西方的现代体育运动的强势冲击下遇到了严峻的考验,即使是面对经过改良的同属东方养生内容的养生术如瑜伽等,其发展境况也相形见绌,严重影响到其自身的持续发展。道教养生的现代化是指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对中国传统养生的理论内容、传播方式等进行合理化整理和改革,促使中国道教养生转变为现代科学体系。本文运用文化形态学和文化流动规律性来探讨道教养生发展演进的规律,探寻道教养生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让道教养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社会能重新焕发光彩。

2 道教养生发展的文化形态学基础

文化是人们适应自然环境及自身社会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非自然事物,文化形态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总体以及不同区域文化的不同形态并将它们相互比较的学问。它把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自律性的、同时具有生、长、盛、衰等发展阶段的有机体,通过比较各个文化的兴衰过程,以分析、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1]斯宾格勒首先提出文化的“形态学”及“比较形态学”。他在《西方的没落》中通过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世界历史中的形态比较方法,其后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他认为:“人的依赖关系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2]第一大社会就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其相适应的文化是农业文化;第二大社会就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工业社会,其相适应的文化是工业文化;第三大社会就是以“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为基础的后工业社会,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是后工业文化。[3]三个社会文化形态阶段是循序渐进、依次递进上升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及民族文化都处在其中之一个阶段,只能逐步发展而不能跨越某个阶段跳跃式前进。

人具有相同的本性,大致相同的创造力及精神空间环境,因此,东西方文化的发展遵循相同的规律。人性的发展具有时空性,因此产生的人类文化也具有相同的属性——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就表现为人类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所处的不同地域,迥异的地理环境中,经过了长期的历史发展、传承和演变之后,造就了不同民族、区域文化形态先进、落后之别。尽管如此,无论他们各自所处的文化形态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多么不同,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他们必然遵循着相同的道路,这一相同的道路就是由农业文化到工业文化,再由工业文化到后工业文化。[4]如果认真观察,你可以发现,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或民族,总是处在三大社会形态之中,没有例外。

以现代体育为例,建立在西方体育文化基础上的现代体育之所以能风靡全球,首先是以工业社会形态为基础的文化决定了其具备强势文化具有强大的渗透能力,并且拥有完善的现代体育管理体制。其次,与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不同的是,现代体育的产生不是在封闭状态下完成的,而是博采众长,吸收世界先进体育文化精华的结果。三是现在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当下人人日益关注的中心,完善的体育产业链在促进完善自身体系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丰富。现代体育以西方近代科学的身体观、生命观为理论依据,以竞技运动为主要内容,以平等竞争为外在形式的体育文化现象,在当代社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5]

3 文化形态学视角下道教养生的现代化

道教养生目前的发展现状有其历史原因,也受当前客观因素的制约。积极转变观念借鉴现代体育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前提下引入现代体育的文化和制度是帮助道教养生实现其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文化形态学视角下,对道教养生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面进行阐述。

3.1 在物质文化层面上,发掘道教养生文化资源,科学开展道教养生活动

道教的养生修炼方法中,大致可分为:以肢体运动配合呼吸及按摩的导引术,通过呼吸的锻炼与运用达到强身目的行气术,通过沉思冥想意识修炼为主的存思术,以及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博采众长的修炼功法内丹术等等。其目的是通过不同方式使人体达到一个较佳的状态,为其进一步的仙术修炼打下基础,所有这些构成了道教养生内容丰富的修炼体系。道教养生注重人之内在,强调对人精、气、神的修炼,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有其独到的价值。但严格来讲,道教养生对人体的把握一直处在经验形态水平之上的,很难用现代科学进行解释,建立在古朴系统论思想上无限扩张后产生的外丹术更是已经远离了科学的精神。显得十分牵强和荒谬。

现存的道教养生体系也存在不足之处。如道教养生往往重于血脉、关节的宣通,而忽略了人体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运动素质的锻炼,也就很难产生出以竞技、娱乐或趣味性为特征的现代体育运动形式。在道教养生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精华和糟粕长期同时存在,也往往同时为习练者所吸收。过于庞大的养生内容体系又充斥着相互矛盾的观点,既主张静养,又强调运动;既强调节欲,又反对绝欲。由于形成的思想基础不同和实践经历的差异,道教养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间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而这些自身矛盾的结论对于道教养生在大众中推广养生造就了相当的困难。

时至今日,出于对自我生命质量的关怀,投入到养生活动中的人群日益增多。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普通养生习练者养生知识和经验非常有限,缺乏对养生内容和方法的鉴别能力,很难避免受到错误的引导而走入养生的误区,甚至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从而与养生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如何正确鉴别道教养生体系中的精华并加以整理和利用已是影响其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应当从政府层面出发,组织相关部门对道教养生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内容的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应该是改造的重点,依据传统中医的宝贵经验和现代生命科学理念,对道教养生内容和方法进行科研整理,对经过验证行之有效的加以改进推广,对尚不能鉴别真伪的,但已成为普遍文化现象的给予筛选保留,对已经鉴别出的伪养生糟粕坚决加以唾弃。研究成果要经权威部门发布,以期让民众接收到与其养生目的相一致的正确方法和内容。

3.2 在制度文化层面上,建立规范的道教养生活动形式,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中成长起来的道教养生,其传播方式必然与之相适应。早期道教的养生修炼仅限于道教内部的道人,师徒相传,而这些道人又往往炼丹修仙于荒郊野外,为了满足其长生成仙的宗教目的,使道教养生活动往往过于神秘化,其传播途径相对封闭。随着道教的发展,开始与当时的当权者结盟,为帝王将相所接收,并加以练习。到了道教发展的中后期,道教养生开始走入民间,并在百姓之间传播,但就范围和内容而言也及其有限,即使在道教内部,以师徒关系对养生的传承也并不通畅,如道人丘处机就明确说道“别有口诀,不敢开写”。

养生活动已为广大民众接收和喜爱,而且练习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由于道教自身发展的限制,道教养生活动的组织多由民众自发形成,政府参与较少,其中时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养生市场带来的利益诱使下,出现了伪养生大师及其利益集团,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频频上镜,争相出书,干着骗人的勾当,其间各路媒体、出版社和有关机构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给当前道教养生现状造成极坏的影响。

相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传播渠道的监管,对养生事件的报道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筛选,对涉嫌炒作、虚假宣传和误导民众的报道给予查处。严厉打击伪科学养生思想在民众间传播,对养生专业人士进行职业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和评价机制。建立健全规范的传播制度,道教宫观是传播道教文化的窗口和联系信教民众的纽带,也是道教养生信息的主要来源,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拥有健全管理制的道教宫观是道教养生发展的重要保障。将道教养生内容纳入学校体育教学是有效传播道教养生的捷径,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道教养生教职人才队伍提供人员储备。同时将道教养生推向市场,通过合理化改造,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道教养生项目通过企业化经营和推广,使之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为民间道教养生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前提条件。

3.3 在精神文化层面上,保持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特性,促使道教养生价值功能转型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中,道教是最为重视人之“身体”价值的思想体系。重人贵生是道教养生的哲学基础,其终极目的是关注人之生命的持久及其完美存在。道教养生活动常以一种平和的态度进行,专注于以养生、长生为目标,但同样认同对高超身体活动能力的拥有,所以说道教养生是对于人体生命潜能的发掘,其终极目的是致力于人类自身生命活力的实现,这与现代体育观念是相一致的。道教养生修炼者执着地追求健康与长寿,通过长期摸索和总结各种修炼方法,对不利于人体健康与生命的消极因素进行着持久的抵制和抗争,同样体现了一种进取、开放的人文精神。

宗教作为各民族最初的文明形态,对人们的生活力方式、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兽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根抵全在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承传着华夏古代的礼乐文明,吸收百家之长,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尊道贵德是道教的核心思想,和谐共生是道教的根本追求。这体现出道教所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道教养生是道教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道教与民族联系最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道教养生对弘扬道教精神起着积极的作用。

道教的“太和万物”与生命的本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紧密相连,道教养生的深邃内涵之一也在于“修身致和以促社会和谐”。发掘整理与普及道教养生文化,倡导道教博大宽容的平等精神,更加有利于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成为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这不仅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4 结语

伴随着中华民族文明史发展的道教养生已经演变成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目前,在国内由于养生环境混乱导致道教养生活动裹足不前,发展后劲不够,主要因为群众的养生常识不足、当地财政有限、活动组织困难等原因造成的。在传统和现代化的衔接中,应摒弃如巫祝迷信等阴暗、消极的内容,引入现代文明中民主、科学的优点。在肯定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科学及理论进行改造,必将有利于道教养生自身的良性发展。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愿景更加强烈,努力发掘、研究和推广道教养生这一宝藏,既可为今天的人们健康长寿造福,又能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奉献力量。

[1]张广智.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9-21.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忍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3]顾乃忠.文化与文化形态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1):22-25.

[4]顾乃忠.西方文化的形态学考察及其启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5):13.

[5]费云志,饶 平.现代体育与传统体育的文化形态学考察[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7):11-12.

猜你喜欢

道教形态学体育
西夏道教补议
2016体育年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我们的“体育梦”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改变在四种类型MPN中的诊断价值
一May-Hegglin异常家系细胞形态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