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教育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2012-08-15袁春杰桑全喜
袁春杰桑全喜
(1.广东金融学院体育教学部,广州 广东 510520;2.菏泽学院体育系,山东 菏泽 274015)
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习武和练武以及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它包括武德高、武旨正、武纪严、武风良、武礼谦、武志坚、武学勤、武技精、武仪端、武境美十个方面。武德规范武术行为与方法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之准则,是习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约。武德教育能使大学生了解武德内涵,明确习武目的,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大学生养成尊师重道、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武德教育对广州大学城内的十所高校的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广州大学城内开展武术课十所高校,接受武德教育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为960份,有效率为96%。
1.2.2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查阅了体育核心期刊等相关的文章约60多篇。
1.2.3 访谈法
访问广州大学城内武术授课的部分教师、学生;有关武术界的一些专家、学者,获取与本研究最前沿的信息。
1.2.4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武德概念和武德教育的意义
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情操,包括心性修养、道德作风、精神境界和武术礼仪等内容,它始终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练武、用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社会活动中,用武德来规范习武者的行为,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的准则。武德的最基本、实质性问题——一种内在制约机制。武德这种制约机制是习武者在中国文化及各门派的清规戒律的长期熏陶下形成的一种内的子制约机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但本质仍表现为:仁、义、信、礼、精、勇。新时期武德的内涵应该具有树立理想,为国争光、不怕吃苦、持之以恒、见义勇为、正直守信、尊师爱徒、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升华了的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武术上的具体体现,是习武者通过习武过程的锤炼而达到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武德教育能使大学生了解武德内涵,明确习武目的,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大学生养成尊师重道、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2.2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内涵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是指一定历史阶段,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积淀、整合和提炼出来的,反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意识的总和,是校园人的体育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反映,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在此,将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包含的要素界定为: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风尚和审美观念等。
3 武德教育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开展调查研究,本文从体育观念、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风尚、审美观五个方面对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带来的影响进行调查与分析。
3.1 武德教育对学生体育观念的影响
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居于高校体育文化的主导地位,是高校体育文化的核心所在,其中体育观念是体育精神文化层的本质和核心,它决定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目标。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体育观念包括大学生习武的动机、武术社团组织、武术课的教学、课外武术活动等四个方面。本研究调查发现,85%以上的同学都认为高校武术课的开展对学校体育项目的开展、体育社团组织、体育教学、课外活动都有积极影响。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校武德教育对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2 武德教育对高校体育风尚的影响
体育风尚是指由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师生传承下来的具有普遍自觉的体育行为、习惯。大家知道,良好的体育风尚,能够活跃校园生活的精神氛围,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和发奋努力的情感,优化心态,陶冶情操以及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习武大学生在习武过程中的表现,能够将体格锻炼与人格磨练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以其特有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本质特征吸引着每个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训练、竞赛中对大学生加强武德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喜欢上武术这项运动,并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体育锻炼快感,使自己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愉悦欢快,形成规范的道德意识、积极向上的性格,充分享受生命跃动的活力,达到身心的完美统一。体育风尚包含体育行为中表现出的责任感、组织纪律等方面。本研究调查发现约70.20%的大学生认为习武中的武德教育够促进了大学生培养高尚的体育风尚。多数大学生认为武德教育够提高他们对武术文化的兴趣,增长体育知识,促进人际关系,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
3.3 武德教育对高校体育道德的影响
体育道德是学生整体素质状况反映的一个部分,是学生对体育内在意识、观念及价值等的具体表现形式。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行为习惯是高校体育文化精神层面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调查显示:83.20%的同学认为武德教育对于改善大学生功利主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当前,在高校仍有拉帮结派、怕强欺弱、逞强好胜、打架斗殴等道德缺失的现象,这些不仅破坏了学习风气,影响教学秩序,损毁学校形象,如不加强教育,势必酿成严重后果。在调查中发现,63.5%的习武者在上课时会与老师行抱拳礼,课下问好,使学生彬彬有礼。在武术教学比赛中要以公平竞争、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精神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培养他们高尚的体育精神。而武术授课中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本身就蕴含着生动的道德因素,这有助于培养其互助友爱、乐于奉献的优良品德,并在其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强化集体责任感。
3.4 武德教育对高校体育精神的影响
高校体育精神是指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共同的健身目标、理想、信念、体育传统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意识。作为一种深层的精神文化,“校园体育精神”一旦形成,就能对学校成员发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并且有持久的继承性。武德教育对营造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具有一定的责任。武德教育,要求习武之人,要容纳百川,尊重对手,认真学习别人的长处,谦敬忍让是武德的人际交往准则;集体主义精神是武德教育的现代内涵,决定了为了达到目的必须不断进取,努力提高。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每个场上队员不怕艰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而场下的大学生观众也会被这种拼搏进取精神所感染,使大学生亲身感受到这种体育精神对自己心灵的启迪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进而与校风学风相结合,融人到学校独特的氛围之中。63.20%的学生教师从武术教育的第一堂课就是学生认识到武术不是用于攻击,而是用于防卫;课堂练习中陪练的同学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为你辛勤付出的好伙伴,习武过程中试为一种品质锻炼、境界提升的过程;武术课不仅能培养学生敢于拼搏、勇敢顽强的精神,而且还能培养其宽容、大度、礼让、尊重的高尚品质。
3.5 武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的影响
武术运动给人美的熏陶,审美意识的培养和陶冶在武术文化教育中属于高远境界,美亦是对真与善的综合和超越,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武德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武术运动的参与或观赏,可以使大学生用身心去体验运动,感受武术运动的激情和魅力,在过程中培养美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情趣。武术运动不仅展示着运动员的形体美,而且还表现为参与者的行为美、形式美和心灵美。调查显示,有60.1%的大学生认为武术套路学习对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有积极作用;认为影响作用一般的占3.1%,而28.2%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武德教育对培养审美观具有消极作用。
4 结语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的情况如何,武德教育的目的是很好的验证。武德教育作为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学习武术的过程变成一种思想境界的提升、道德品质的锤炼、精神气质的培育过程,是武术新世纪在高校开展的历史使命。
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武术上的具体体现,是习武者通过习武过程的锤炼而达到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武德教育能使大学生了解武德内涵,明确习武目的,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大学生养成尊师重道、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1]杨建营,邱丕相.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武术教育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3).
[2]黄 莉.体育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建构[J].体育科学,2007(6):88-96.
[3]林育隆,倪红莺.福建省部分高校武术课武德教育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3).
[4]庄希探.学生体育文化素质内涵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
[5]郭玉成.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
[6]黄佑琴.论大学生武德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搏击·武术科学,2008(9).
[7]吴 洁.武德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德育之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