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角下农村公共体育教育发展策略初探
2012-08-15周智红
周智红
(贵州省铜仁学院体育系 贵州铜仁 554300)
宏观视角下农村公共体育教育发展策略初探
周智红
(贵州省铜仁学院体育系 贵州铜仁 554300)
农村公共体育教育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农村体育教育发展中存在开课率不足、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少、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实践推动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 体育教育 问题 对策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在国民结构组成中农村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可见农村人口综合素质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我国整体人口素质的水平高低。只有大力推进发展农村的学校教育,才能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同样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的协调统筹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农村的发展水平远远比城市落后,其中就包括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应深入思考研究当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1 当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1.1 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课率不足
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德、智、体、美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标准要求。农村中小学校以开设体育课程、开展早操和课间操的方式,确保中小学生得到应有的体育锻炼。通过曲宗湖(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科研所教授)的调查发现,在我国浙江、山东、河南和新疆四省(自治区)的农村学校中,完全中学与中心小学体育课程的开课率约达到了85%,而在村级小学和村教学点中体育课程的开课率约为70%。根据另一项调查报告,全国城乡学校体育课的平均开课率约为87.2%,而西部地区约为83.95%。分析这两组数据表明,在我国仍然有13%的农村地区学校,和16%的西部地区学校还没有开设体育课程。这就意味着,有上千万之多的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中小学生没有接受体育教育,没有享受到体育教育的基本权利。这一现状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应当引起教育部门和当地政府部分的高度关注。
1.2 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人员少、不稳定,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环境恶劣且工资待遇低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各地农村体育教学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在数量上,农村学校专职体育教师队伍人员少、而且不稳定;在质量上,体育教育的硬件设施条件恶劣,工资待遇水平也很低。正是基于农村学校从业环境的不理想、工资待遇水平低和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等多种原因,使得许多具有专业体育教育知识的教师不愿在农村学校任教,而一些优秀的已经在农村学校任教的体育教师流向城市的私立学校。因此,缺乏大量专业中小学体育教师是当前农村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1.3 地方政府财政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少
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困难,用于体育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较少,造成本地区农村学校没有建设必要的固定锻炼场所,配备基本的健身器材。从我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看,当前制约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逐渐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据统计,2009年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约2563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87%左右,总体上比2008年提高了0.08%,但与4%(国家规定的要求)相差3.92个百分点,也不及世界的平均水平,甚至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用于教育事业投入也有一定的差距。在一项关于福建省内38所农村中学体育经费的调查结果中,每年学生人均的体育经费为2.94元,学校校均的体育经费为4010.53元。从学生人均的数据来看,较国家学生人均的3.41元相差0.47元,并且与体育经费占教育经费1%的要求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近些年来,人们欣喜的看到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农村收入逐年增加,但真正用于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及购置健身器材的投入还比较缺乏,许多学校没有固定的体育锻炼场所,体育教学器具少且更新不及时。另据统计,2009年我国政府用于竞技体育的经费投入约为4.8亿元,但用于群众体育的投入仅为2.7亿元。在这2.7亿元当中大部分集中在城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而人口与面积均占绝对数量的农村地区显然不足,不能达到农村居民对文化体育生活的要求。
1.4 农村体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到历史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运动发展差异很大,尤其是在群众体育意识、体育活动场所与设施、预算经费投入、科学指导等方面的差异十分明显,部分边远落后的农村学校体育运动几乎是一片空白。由于受经济、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农村学校体育运动贫乏单调, 发展迟缓, 举步维艰。经济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农村学校体育水平的多方面不平衡, 每个层面都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发展现象, 沿海与内地、内地与边远地区之间, 都可以看到学校体育发展程度的不均衡。
2 推动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
2.1 按照所处地域的不同,因地制宜的推广各种不同的带有地域特色体育活动
我国地域广阔,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不但与农村的自然条件紧密相关,而且气候以及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尤其是气候类型的多样性让广大农村学校体育具备了季节与地域多样性的典型特征。而这些多样性的典型特征无形之中造成了各族人民体育活动各具特色。此外,我国有多达数百种不同类型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这在其他国家是无法想象。地方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有必要组织专门力量来深度开发这些具有丰富民族韵味的传统体育活动,在继承原有体育活动内容基础之上与时代的新鲜元素相互融合,让已经被大众所遗忘的体育文化活动可以跟上时代步伐,重新被大众所接受喜爱。同时可以借助体育民族性作为桥梁,充分的开发各族体育的潜力,通过举办体育活动来促进本地旅游行业的进步。
2.2 依照农村学校体育所具有时代特征,按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推进各种体育活动
自从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村的体育教学活动也有较大发展。不但具有传统的民族体育运动得到蓬勃发展而且许多带有现代气息的体育活动也迅速的得到普及,从街头巷尾常见的桌球到新兴的瑜伽、保龄球运动等。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不再是单调乏味,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有针对性的推行符合所在地实际情况的体育活动,并且举办各种运动会,让农村学生能够有一展自己体育天赋的平台。这样不仅仅让农村学生可以有参与运动的机会,农村学生还可以接触到现代体育项目,这样就能够为体育人才的储备构建好扎实的基础。
2.3 吸收发达国家的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成功经验指导农村体育教育工作
在现在开展的新农村试点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体育发展规划的整体性,有针对性的吸收发达国家的农村社区体育建设成功经验,依照我国的实际情况来专门打造符合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采取各个农村学校相互之间竞争,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在比赛中按照参与者的兴趣爱好以及比赛成绩,通过科学的指引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参加专业性质的训练和比赛,这样做不但可以发现学生体育天赋还可以为我国今后体育发展储备足够数量的专才。在开展农村运动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农村体育运动参加者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现在不少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需要有适合于他们参与的运动。只有这样方能全面推动农村体育运动的高速发展,让体育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4 有效利用学校体育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与作用,进一步的丰富农村人口的业余生活内容,健全农村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在推进农村体育活动的时候我们发现学校具有较大的辐射作用,。不但有良好的人力以及设备作为支持,而且农村学生运动的场景就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学校中的体育教师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在工作之余动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或者是对体育运动进行专业上的指导。在硬件设施上,学校装备有齐全的器材和符合要求的运动场地,这样就可以解决农村体育发展中的瓶颈——缺乏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可以有效的发挥出辐射作用,带动校园四周的农村居民参加体育运动,构建起以学校为中心的区域性体育发展的社会网络, 使之成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强大动力。
3 结语
农村公共教育的发展困境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在十七届一中全会上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大政方针。即要向广大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偏远地区、少数民族有针对性的补充提高完善公共教育资源,尽量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促进公共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这为我国新农村公共体育教育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推进农村公共体育教育的实践当中,我们应不断增加体育经费投入的所占的比例,根据各地的文化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加大体育建设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认真领会贯彻实施十七大的精神,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合理统筹优化配置学校的体育教育资源,着力改善提高学校的体育环境。同时,还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有益经验,发挥出农村学校在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规划试点的等手段和方法尽量保障农村学校健康有序的开展。
[1]曲宗湖.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4).
[2]湛新.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与建议[EB/OL].http://www.jljy.nct.
[3]胡庆山,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26(10):21~23.
G8
A
2095-2813(2012)04(a)-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