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传统民间文化和艺术的当代性
2012-08-15燕山大学艺术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李 砥[燕山大学艺术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一、民间文化和艺术积淀的图式是思维的源流和设计的根基
我国地域广袤、民族众多,文化和艺术样式众彩纷呈,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发轫于田野乡间的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是最原始先民的意识形态和生活经验的直接感受和留存,具有其独特的表征和意义。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地域性的特征,不同的种族和地域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经过漫长时间的推移积淀出的艺术符号。这种文化和符号在不同的地域由于风俗和民风的差异性,便逐渐形成了各自地域性的元素和符号,这种民俗性的符号和图形样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衍化,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符号化的图式。
民间文化和艺术在其形成和发展上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经过岁月的积淀,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和艺术样式,这种文化和艺术样式当然离不开最原生态艺术和文化的起源,是原生态艺术和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因此我们必须要把“传统”二字加到“民间文化”前面,叫做“传统民间文化”。传统民间文化及它的“物化形式”都是在传统民间习俗的土壤中生成并存活着的,失去了传统这块土壤,这些原有的物化形式都会变异甚至绝种。而现在有的地方扶持的所谓“原生态”或“民俗村”事实上正在催化着传统文化的变质。倘若原本的真正“遗产”没有保存下来,将来很有可能导致人们将变质了的这些“现在的文化产品”当做传统来看待,岂不是给传统文化毁容?传统文化遗产的“物件”从它的土壤或背景中是“抽离”不出来的,它已经和谐着它的土壤或背景成为历史的景观。现代只有“现代文化的土壤”,它将生长出新的文化“生物”,以满足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如何继承和发展民间文化和艺术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传统归根结底是过去的事情,但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以及它所蕴含着的文化的部分有着充分被保存下来的理由和条件。“有形”的部分如实物去“博物馆”。“无形”的部分如口传身授的非物质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挖掘整理送到博物馆。传承方面主要是在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吸收民间的文化和艺术养分,把民间的艺术元素融合到现在的艺术设计中,使得传统文化和民间的艺术元素、符号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民间艺术样式和元素对当下艺术的影响
由于中国地域广、民族多,而每个民族又都有着自己祖先积淀下来的文化和民俗元素,这些积淀的形成不仅仅是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几千年的华夏文化的兼包并蓄的结果。差异性遂见明朗和清晰,逐渐衍化成风格迥异的民族传统,并慢慢固定下来,在成型与固有的模式下,彰显出本区域、本民族的个性化特性。今天我们在多元化的文化状态下,艺术和文化在不断嬗变,文化和艺术也在不断裂变,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和艺术的变革必然也悄然随之发生。
民间元素的丰富性为我们的设计思维提供了必要和可能,设计思维的形成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设计观念。在我们向民间艺术汲取养料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传统的民间文化和艺术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参悟。东方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差异性比较大,民族性和地域性也特别强烈,民间文化的符号性给我们的思维和创意提供了一把启迪灵感的钥匙。例如中央美院徐冰教授的《鬼打墙》就是以长城为母板直接铺纸拓印而成,宏大的尺幅,铺天盖地充斥着整个艺术馆,以凸显民间文化、古老文化的闳约深美。传统的拓印手段得以焕发生命,古老的文化代表——立体的长城以平面的形式出现在美术馆。这种文化和艺术特征正是我们今天在艺术设计的思维创意和艺术样式上不可缺少的脉络和源泉。把民间艺术元素真正应用到当代的艺术设计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的读解,以及对民间艺术精华的汲取,更需要我们把民间的或本土的文化与当代的艺术设计思维结合起来,使民间文化和艺术元素真正地融入到现代设计语言的构建当中去,使民间元素成为能够延续和发展的可能,并与现代艺术设计相契合,这样看似极为简单明了的命题,背后却隐含着极其繁复的学术性的研究和可行性的理念上的建构。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李洪波的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传统端午节民俗手工艺“纸葫芦”——一沓薄薄的纸竟能变化出花篮、灯笼、瓜果等形态迥异的形貌。作者从中看到了纸质形式语言的另一种可能:从具象到抽象,从有形到无形,从规范到自由……纸张的连续性在这里成了语言表达的重要元素,它的聚散、起伏、转折所导致的变异与化生,为观者提醒出在原本形态中潜在着的无数种不可预料的荒诞性风景。
三、民间艺术样式和元素在当下设计中的创新和运用
1.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艺术思维的再创造 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艺术思维的再创造起到很大的作用。艺术创造的理念来源于生活的积累和对传统文化积淀的参悟,在对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学习和汲取的过程中,如何能把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思维创意和创意理念很重要,不但需要我们对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理解,还要对现代设计理念有深刻的认识,吸收民间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元素,使我们设计图式的内涵和构建能更加丰富和个性化,让我们的设计具有民族和现代设计理念的相互交融和契合,把民族元素的灵魂嵌入到我们的设计观念中去,使设计元素更具鲜明的特征和个性,民间的艺术多是取自于市井生活,有着原生态的美学品格,有着稚拙天然的美感和张力,是对原生态的生活和感受,淳朴天成,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都是自发地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的直接表达和再现,是没有经过雕饰的直觉感受,是不经雕琢的璞玉,这些图式和元素为我们提供了思维和创意的本源,能让我们通过设计更加深刻地理解民间艺术样式的精神内涵和建构的理念。
2.传统文化下,现代设计创意理念的再延续 任何形式的艺术设计乃至图式化艺术,首先是设计理念起先决的作用。理念和思维决定设计的品格,这就需要艺术家有良好的设计思维和创意,这个思维的前提条件是,对艺术的本真的深谙和稔熟,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学养作为基石。在当下践行的艺术设计,尽管有着新的视觉元素和前卫的观念,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脱离对传统文化下精神脉络的继承和延续。如果我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学养和对传统的艺术图式的解读,不可能有高品位的设计方案的形成。理念决定设计,设计理念是我们在做设计之初的思维创想和基本创意方向的建构,创意必须要有对现实生活还有传统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积淀的吸收和参照,尤其是民间传统的图式对我们设计的影响,吸收是为了更好地更新现代设计观念,不至于使我们的设计元素和观念流于庸俗的窠臼。所以,民间艺术样式和元素对我们设计思维的构建和影响极其重要,特别是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元素,对我们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的理念的形成来自多方面的因素,传统文化、传统的民间美术、民俗风情对艺术理念的形成都是不可或缺的。理念是设计图式建构的关键所在,设计理念的形成往往受约于本土文化和风俗民情及艺术家对艺术观念的认知程度。
3.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传统元素的再创造 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不同体制内都存在着所谓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小到日常生活经验、艺术品,大到自然环境,先辈们都遗留下了许多丰富的图案样式。而这些物质和精神的元素,会形成一种广义的符号系统,来表达某种文化意义,可应用于今日的艺术设计中。具体来说,艺术设计主要是在造型、色彩、文字符号等设计要素中,通过组合、转换和再生手段,引用、吸取民间所蕴涵的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通过思维的再现、认知与意识加工传达历史传承,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联想与回忆,延续城市文脉,并产生对文化价值的认同感。
传统的文化元素重新被挖掘的过程是一个传统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紧抓时代特征,融入现代设计元素是一个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命题。比如当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已经与建立在印刷业发展基础上的设计有了不同的发展趋势,二维设计已走向多维设计。网络传播技术已不仅仅是“传达”的设计,还有“体验”的设计。因此,借助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手段对传统的图形进行再造,考虑到动态的变形效果,色彩运用贴近时代等。在满足观者视觉美感的同时,引发民族共鸣,丰富文化内涵。总之,紧贴时代特征,挖掘传统民间文化内涵,让现代设计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是现代设计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恢复设计与文化的断裂关系的途径。
在艺术设计的形式和内涵及思维上,民间文化和艺术图式都给予了我们很多创意上的启迪;传统的民间美术和其独特的艺术样式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内涵上也给我们当代设计思维提供了可探求的佐证,也让我们的艺术设计在时下的状态下不至于语言和内涵苍白无力,使得思维有据可依,有源可循。深入体味和感悟民间美术给我们带来的艺术设计思维和启迪,对设计语言和样式的形成,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