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日本“宝物型”故事的文化内涵:以三个兄弟谭为中心

2012-08-15常熟理工学院日语系江苏常熟215500

名作欣赏 2012年9期
关键词:家业宝物神灵

⊙赵 静[常熟理工学院日语系, 江苏 常熟 215500]

民间故事从人们共同的生产生活中产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审美趣味和宗教信仰。从民间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宝物型”故事是世界民间故事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宝物”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在虚幻的世界中,故事的主人公通过宝物获得了巨额的财产和完美的配偶,以及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宝物安慰了生活在残酷现实中的人们的心灵,人们对宝物的幻想正是象征着人与人自身,人与其生活环境的对话。日本的“宝物型”故事广泛存在于日本各地,本文根据《日本昔话大成》的分类,以三个兄弟谭为中心,对宝物型故事进行分析解读。

三个兄弟谭中的“宝物型”故事主要讲述的是:父亲为了看哪个孩子更能继承家业,于是分给三个兄弟一部分钱,让兄弟三人离开家去外面独立闯荡,最后谁积累的财富最多谁就继承家业,后来二郎去学习了木匠手艺,三郎学习了做生意。太郎则通过做善事,修缮破旧寺庙或小桥,从神仙那里得到了宝物。在比试中太郎运用宝物得到了父亲的肯定,最后继承了家业。本文把分布于日本全国的二十六个三个兄弟谭的“宝物型”故事进行统计分析,提取了故事中的宝物的赠与者、获得者、获得途径、宝物的种类以及继承人等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探究,浅析日本的民俗文化和社会制度。

一、赠与与获得

故事中三个兄弟外出学艺,聪明能干的次郎和三郎迅速选择了比较容易积累财富的木匠和铁匠,而智力上稍微有点愚钝的太郎,则是漫无目的地到处闲逛,拿自己的钱去修了村里破旧的小桥或寺庙。作为报答,神灵将宝物赠与了太郎。

宝物的赠与者是异世界的存在者、神秘力量的化身。二十六个类话故事中的赠与者多为神灵。神灵作为彼岸世界的代表,拥有万能的力量,可以无所不能。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社会中,这种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以及与自然沟通的渴望。根据地域的不同,有时赠与者会以女人或者老人的形象出现。在日本的巫道教中,一般认为女人是拥有魔力的。由于天生的敏感性,能够提前感知异常事件,于是女人被认为能够容易进入神灵世界,容易被神灵附身。直到今天,日本还存在着大量的巫女。所以在民间故事中,女性常以援助者的身份出现,代表了彼岸世界的神秘力量。而老人,在社会构成中处于最高的阶层,是智慧和经验的化身。同时,由于年龄的原因,老人要比任何人更加接近死亡,接近彼岸世界的神灵,所以老人也是神灵的一种化身。

赠与条件是修复寺庙或者小桥。在宝物型的民间故事中,可以说赠与条件的评价标准代表了一个民族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太郎把自己的钱修复了寺庙或小桥,以个人的利益换取集体的利益,这正是日本社会所崇尚的集团意识的体现。日本由于岛国的孤立、封闭,必然要求生活在岛国中的人们具有协调性、和谐性。这种协调具体表现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性和团结性,即所谓的集团意识。如果破坏了集体的规定,就将很难在这个集团中生活下去,“村八分”就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

获得者即孤立者。本故事中太郎因为智力上的缺陷,在三个兄弟中处于劣势地位。太郎与两个兄弟不同、与一般人不同,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位于社会和家庭最极端、最边缘的位置。同时,正是由于其边缘性,在某种力量的推动下,更容易转化为中心的存在,或者另一种相反的极端,即在智力上的劣势可以更为容易变成某种强势。由于其孤立性,也更容易从现实世界中脱离,而与其他异境中的事物相接触。所以太郎在智力上弱势,转化为了财富上的强势地位。

二、宝物的特性

宝物寄托着人们的愿望,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酒壶中的美酒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出,锅中的佳肴可以取之不尽,石臼中的金币可以用之不竭等。这些宝物可以无限制增加,无限制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种对无穷的幻想,是人们对永恒、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的反映。同时,在形态上这些宝物以容器型的形状居多。葫芦、酒壶、破碗、臼、布袋等,这种圆形的、具有蕴藏功能的物品,都可以在被赋予魔力后成为故事中的宝物。这种膨大的圆形容器,也象征着女性的子宫。同女性的生殖力一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可以无限制地产出想要的事物,体现了原始社会中人们对女性生殖力的崇拜。

在众多宝物中,“臼”出现的频率最多,也最具有日本文化的特色。在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日本,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臼的出现和普及,把固体变成粉末的作业更容易实现,可以说是人类饮食革命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古时的日本人来说,臼是全家的主要工具,是有魔力的神器。人们一般不会把臼借给别人,传说借出去对自己的财运会不好,所以再贫困的人家臼也不会借给别人。就是用旧的臼也不会随便扔掉,而是把臼弄碎,一片片地分给身边的人。在京都的先斗町,供奉着“臼大明神”的石牌,至今参拜者还络绎不绝。在山口县,人们认为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物品,传说有人从臼上踏过之后,就精神失常,而当家人每天把臼擦得很干净,作为神灵来供奉之后,她的病就神奇般地治愈了。平时臼上不可以放置任何东西,在新年的时候,要用稻草圈装饰,供奉年糕。在日本民间故事中,臼也经常出现,《黄金之臼》中,一天一粒米,转一圈,就会出现黄金米粒;《兔子的复仇》中,狸子和老奶奶一起捣东西;《上面的爷爷和下面的爷爷》中,用臼来喂养小狗,结果从里面冒出了金子;《撒花的爷爷》中,老爷爷在捣年糕的时候,从臼里面冒出来大大小小的金币。在这些故事中,臼都可以产出金子,是财富的源头。

三、家业继承

学艺归来的兄弟三人,接受了父亲的测试。在比试中,太郎凭借宝物的帮助获胜,继承了家业。无论是宝物的获得者,还是家业的继承人,故事情节都是以太郎为中心而展开。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于太郎朴素品质的认同,同时也反映了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制度。在日本,为了保证家业长兴不衰,通常实行的是单子继承家业形式。在单子继承中主要有长男继承、长女继承、末子继承和选定继承几种形式。在日本东北和中部,还有关东一些地区流传下来的风俗主要以长男和长女继承。但在日本的四国、九州、濑户内海沿岸一带则采用的是末子继承或者选定继承。从类话故事分布的地域来看,二十六个类话中的二十三个取自于日本的东北地区。这种地域特点,决定了作为长子的太郎成为家业的继承者。从中世开始,日本的政治中心逐渐从西南地区的京都、大阪迁移到东北和关东地区。权力的重心也从贵族转到了武士阶级手中。封建社会的武士阶级强调身份制度,社会关系的构成重视上下序列。在这种社会背景中,长子继承逐渐成为支配的继承方式,并作为社会制度固定下来。大间知笃三认为强调上下序列的武家,采取了长男继承的方式,这最符合当时的社会习惯。在日语中“ ”有两种意思,可以指一种中世的官职,还可以指继承人、长子。长子即继承人,两种身份一个词汇,可以看出长子的世袭继承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同时,在民间故事中也有“即使傻瓜,也是老大”的类型,作为长子的太郎生性愚钝,但父母都认为即使傻瓜也是老大,也要把家业让给太郎。

对宝物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宝物型故事遍及世界的各个地方。不同地区的故事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扩大宝物型故事的横向范围,将不同地区的类话故事进行对比,探索文化的差异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对象。

[1][日]关敬吾.日本民间故事大成4[M].东京:角川书店,1985.

[2][日]稻田浩二,小泽俊夫.日本民间故事通观[M].京都:同朋舍,1977.

[3][日]小泽俊夫.民间故事的美学和人物像[M].东京:岩波书店,1985.

[4][日]三轮茂雄.物品和人类的文化史25[M].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1978.

[5][日]福田阿吉欧,宫田登.日本民俗学概论[M].东京:吉川弘文馆,1979.

[6][日]大间知笃三.日本民俗学大系[M].东京:平凡社,1958.

[7][日]关敬吾.民间故事的构造[M].京都:同朋舍,1982.

猜你喜欢

家业宝物神灵
端午节里的“避邪宝物”
诉衷情·赠张炳祺老先生
冠军诞生记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日本家业传承法
神灵迷宫
让我做你的快递哥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太阳,你辛苦了
海豚馆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