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艾丽丝·沃克《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观

2012-08-15史晓慧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郑州450064

名作欣赏 2012年9期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紫色

⊙史晓慧[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 450064]

作 者:史晓慧,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及语言文学。

《紫色》(The Color Purple)是美国具有代表性的黑人女作家之一艾丽丝·沃克的经典之作,1982年一经出版,便成了风行全美的畅销书,荣膺1983年的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

艾丽丝·沃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是一位为争取黑人妇女的权利而孜孜不倦写作的社会活动家,更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风起云涌的女性主义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代言人。在艾丽丝·沃克看来,“黑人妇女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妇女”,所以“我要歌颂粗鲁的、大胆冒险的、勇敢或任性的黑人妇女”,“但还不止这一点,我也会努力探讨黑人妇女们所受的压迫,她们的疯狂、忠诚和胜利”,这段话可以说正是《紫色》的精彩注解。沃克希望通过《紫色》为黑人妇女探索出一条自立自强的道路,作品体现了“完美的生存”的女性主义思想。

一、从《紫色》中的黑人女性形象透视艾丽丝·沃克女性主义观 《紫色》以女主人公茜莉的人生经历构成故事发展的主线,通过对黑人女性的经历和生活进行细致的描写,向读者展示黑人女性真实的生活现实。让我们来看看《紫色》中的女性群像,以及在这群“粗鲁的、大胆冒险的、勇敢或任性的”黑人妇女身上,艾丽丝·沃克所寄予的女性主义幻想以及这种幻想的局限性。

《紫色》描述了美国南方一个贫苦农家黑人妇女的遭遇。其主人公茜莉十四岁时就被继父强奸并怀孕,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但是他们却被继父抢走而下落不明。在母亲看来,她不知廉耻。除了妹妹耐蒂以外,没有一个人爱她。后来她又被继父强迫嫁给一个已有四个孩子的鳏夫X先生。婚后,无论是丈夫还是他的孩子,都只把她当做佣人呼来唤去,还遭受无端打骂。在夫权专制的家庭里,茜莉对自己并不爱的丈夫唯命是从。茜莉任劳任怨地做事,她无力反抗也从没想到反抗。在黑人男性主宰的这个社会,女性只是他们的奴隶,是传宗接代和劳动的机器;茜莉的形象在美国黑人妇女中具有普遍意义。

性格独立的莎格的到来使得茜莉逐渐改变了心中根深蒂固的男权至上的想法,给处于灰暗生活中的茜莉带来了紫色——爱和希望,自立和尊严。莎格是《紫色》中一位非常引人注目的新女性形象。她特立独行,可以说是女性主义的典范,她热情、勇敢、智慧和独立不羁,从不循规蹈矩。在得到茜莉的悉心照顾并走向康复后,莎格对于茜莉的麻木不仁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对她伸出援助之手。在莎格的帮助下,茜莉逐渐意识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茜莉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不再认为自己作为黑人女性是低人一等,她慢慢走向独立,告别了以前作为黑人女性备受欺凌的命运。

索菲亚是另一种性格鲜明的新型女性形象,敢作敢为,强壮豪爽,她的行为使茜莉心理发生变化。索菲亚对付压迫的哲学就是斗争,她像奔赴战场一样和哈波去见他的父亲;她用自己独特的高傲来反抗某某先生的嘲讽;她打破了拉斯金“家庭才是女人真正场所”的定位,大踏步地跨出性别歧视的樊篱。她同男人一样干体力活儿——下地伺候牲口,劈柴,修房子;她也同男人一样去打架。索菲亚敢于反抗男性,勇敢顽强的精神唤醒了茜莉对忽视了很久的周围世界的感知,茜莉被压抑的心理开始冒出希望的火花。

《紫色》通过茜莉作为一个黑人女性的独特视角描述了几个性格鲜明的具有代表意义的黑人女性。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们摒弃了以往逆来顺受、麻木不仁的传统思想,成为一个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独立而有尊严的鲜活的女性形象。作品揭示了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黑人妇女的命运问题。

作者用赞赏的笔调描写莎格的一切,无论是她的生活作风还是思想观念,将她表现为性解放和精神解放的当代象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莎格身上固然体现着女性强烈的自我解放意识,可是这种解放大部分是靠性解放和同性之爱完成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在长期以来相沿成习的道德面前,这种惊世骇俗的挑战无论对茜莉还是对广大的读者而言都是大胆的,不切实际的。它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在女权问题上创新自治的精神和积极的指向,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女性主义观中主观和幻想的成分。

二、妇女联盟下的女性主义观和女性解放意识“妇女联盟”是黑人女性文化之一,体现了女性主义的传统文化。与白人女性的“单打独斗”不同,在黑人女性文化中,更强调与他人,与群体的重要关系,而这样的关系,也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在其他女性的帮助下,未受过教育,长期遭受男性压迫的茜莉,逐渐发现自我,摆脱压迫,最终成长为一个独立自强、拥有完整人格与尊严的女性,在这过程中“,妇女联盟”对女性意识的觉醒构建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紫色》中的茜莉悲惨地生活在男权统治下,她周围的黑人姐妹,如耐蒂、索菲亚、莎格都对她有着改变命运的帮助和影响,她们唤醒了茜莉埋藏已久的女性意识。在茜莉被如牲口般卖给X先生后,她的妹妹耐蒂从未间断过给她写信,这不知不觉地坚定了茜莉同X先生的斗争;索菲亚反抗男权社会的专制,是茜莉见过的第一个主宰自己命运的女性。当然,对茜莉影响最大的还是莎格,她帮助茜莉发现女性身体的美好,建立起对女性的热爱和自信。处在一个积极的“妇女联盟”中的茜莉最终摆脱了附属男人的角色,最终成长为一名经济上、精神上都独立的黑人女性。

茜莉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认识到上帝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一个融自然与人性为一体“,上帝既不是他,也不是她,而是它”“,它是万物的一部分”②。茜莉终于从迷茫、困惑中走了出来,书写了黑人女性在困境中自强自立、坚忍不拔的新篇章。

同时,《紫色》是一部体现着浓厚的女性解放意识、黑人女权主义色彩最浓的小说,是维护女性尊严、倡导妇女解放的杰作,这一点从主人公茜莉的性格发展过程以及人生际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与莎格接触前茜莉的女性意识尚处在混沌、模糊状态,觉醒后的茜莉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反抗意识,并且成长为勇敢反叛传统社会的新女性,她坚决地走出了家庭,以做裤子起家,成了一个拥有大批订单的女商人“,有了爱情,有了工作,有了钱,有了朋友,也有了时间”,并且和妹妹一家及早年丢失的两个孩子得以团聚,有了一个相当幸福圆满的结局。至此,作者完整地表现了一位黑人妇女挣脱锁链走向新生的过程,在艾丽丝·沃克看来,正是这种勇于和逆境搏斗的精神,这种奋发自立的精神以及这种“精神的幸存”才是黑人妇女能从苦难中摆脱出来的内在驱动力。

获得解放的茜莉在给上帝的最后一封信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上帝!亲爱的星星、亲爱的树林、亲爱的天空、亲爱的人们、亲爱的万物、亲爱的上帝。”这里神、人、自然、色彩的界线交织在一起。造物主与被造物合二为一,上帝和万事万物合为一体,上帝的紫色、星星的银色、树林的绿色、天空的蓝色以及不同肤色的人们和各种色彩的万物融为一体。从信里这么多个“亲爱的”我们可以真切地感觉到茜莉重生后喜悦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忱。

三、寻找女性的家园 女性主义者以黑人在非洲的根为骄傲,珍视并非常理解黑人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独到创造力,认为这是黑人妇女积极生活的潜力之一。这种黑人妇女的创造力,已经成了黑人妇女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也许不那么光彩照人,却有着无法忽视的位置:男人无法置之不理,白人也无法将其据为己有,它作为边缘文化的一部分,与处于中心的白人男性文化遥相对峙。

历史上黑人妇女不仅被剥夺了人身自由,而且不能读书写字,于是她们的创造力仅限于侍弄花园、做饭、缝纫和唱歌等民间艺术活动乃至日常活动之中。对这些所谓的粗俗的艺术形式沃克极为尊重,认为它们得以保持了黑人妇女创造力的“火花”,并命名为“母亲的花园”。沃克将象征着黑人女性文化的“母亲花园”视为一种恒久的精神遗产,认为其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汲取,它们开启了美国黑人女性的主体意识。

“缝制百纳被”是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一种黑人妇女特有的实践活动,是妇女文化传统的象征。妇女们聚在一起把各种图案花色的碎布拼在一起就成了一床漂亮的被子,这种活动代表了黑人女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女权主义家肖瓦尔特认为《紫色》这本书“是一条用文字写成的被子,它是由沃克继承的文学和文化这些广阔的背景的碎片组成的”。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中“,缝合”成为妇女文本中的一种隐喻,缝被子不仅是黑人妇女创造力的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成为了弥和妇女之间裂缝的手段:当索菲亚因茜莉让大儿子打她而对茜莉耿耿于怀时,是缝被使她们之间的芥蒂豁然冰释,茜莉将被子上缝的图案取名为“姐妹的选择”,象征着在妇女之间传递的爱与理解。

如果说在缝被子中,以茜莉为代表的黑人妇女的创造力得以初步体现的话,做衬裤这项工作则使黑人妇女的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茜莉在做衬裤时,不仅将自己的个性、感情融入其中,而且衬裤的使用者的个性也在她对衬裤、款式的选择中体现出来。她创办自己的“大众衬裤有限公司”,就像一则平等的宣言,表明女性也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自食其力,实现与男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平等。

“歌唱”在小说中则象征着黑人女性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一种向往,希望自身得到关注,价值得到承认。从17世纪开始,在白人奴隶主的皮鞭下,黑人被剥夺了读写本民族语言的权利。因此,他们常常通过歌唱来记录历史并传播本民族的文化。沃克借助莎格对这一古老的黑人文化符号进行了女性主义的阐释。唱歌本是女人取悦于男人的小伎俩,莎格却创造性地使之成为谋求经济独立、脱离男性控制的手段。因此,那些一向趾高气扬、飞扬跋扈的男人们不得不尊重她、敬佩她,使她争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自由。

沃克在《紫色》中让黑人女性们去寻找自己的家园,给黑人女性乃至整个黑人种族找到了自立自强自信的力量源泉,弘扬了几近“失语”的黑人民族文化,增强了黑人们的民族自信心。

《紫色》不仅充分展示了沃克出众的文学才华,而且张扬了她的女性意识及对女性主义的深刻阐释。沃克认为黑人女性自古以来就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女性和男性应享有同等的权利,所以她把妇女改善处境的重点放在寻找自我、解放思想和彼此关心、支持上。通过写作,沃克力图赋予这些边缘化的黑人女性现身立言的权利,唤醒和拯救她们去重新正面生活,真实地定义自我。《紫色》中,艾丽丝·沃克从独特的视角为黑人妇女如何获得解放开具了一剂药方,而且对解决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所以人们评价沃克说:“她专写黑人,却囊括了整个人类。”

[1] 罗晓榆.女性主义思想对美国社会的影响[J].沧桑,2009,(06).

[2] 艾丽丝·沃克.紫色[M].杨仁敬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3] 赵靓靓.从《紫色》看美国的黑人女性形象[J].科技信息,2010,(09).

[4]刘媛媛.“精神的幸存,是我同胞赖以幸存的全部”[J].语文学刊,2009,(08).

猜你喜欢

艾丽丝沃克紫色
紫色风铃
未来科幻城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哥特元素探析
燕南飞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快递爱情
艾丽丝·门罗小说《忘情》中的图书馆意象
世上最美丽的吻
紫色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