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孤独 终登顶峰——文学接受高潮视野下的《春江花月夜》

2012-08-15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兰州730050

名作欣赏 2012年32期
关键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净化

⊙尚 斌[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兰州 730050]

虽然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如今被视为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之一,但是让今人深感意外和困惑的是这首诗从初唐诞生到明代前期,似乎始终是处于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当然也就几乎没有人会向她投去关注或青睐的目光。今人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收录,并因此得以保存下来;直到明代后期,李攀龙的《古今诗删》选录此诗,这才引起世人注意。晚清王运称之为“孤篇横绝”,现代诗人闻一多称之为“孤篇压全唐”,从初唐到晚明这首诗在经历了千年的孤独之后,最终被后代学者抬到了唐代诗坛的顶峰席位。当我们反复而仔细地品读完《春江花月夜》之后,就会发现这首诗歌完满地包含着文学接受高潮阶段四种相互关联的现象:共鸣、净化、感悟、延留。正是凭借着文学接受高潮的必然来临和产生,最终导致《春江花月夜》这篇诗作的涅。

一、人类情感的艺术表现使之产生共鸣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最主要的春、江、花、月、夜五种自然景物乃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借以大量抒情写意的对象,经过前代无数文人骚客的不断提炼和扩充,包含着无比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性,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华夏民族情感的诗意载体。作者在诗歌标题的选取方面看似随意沿袭了“春江花月夜”这一传统诗歌母题,实则妙合无垠,极具双关意味,即一方面是诗歌史上已存标题的巧妙借用,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天地间五种真实存在的自然景物的精巧糅合,作者挥洒起神妙之笔,瞬间幻化、营造出一种崭新的、精妙无比的意境,进而高度概括、点化出人类灵魂深处的共有情感。后世读者内心不由自主地生发出一种强烈而奇特的心灵感应,从而引起他们的普遍共鸣。伟大的抒情诗人其作品既是个性情感的自然流露,又同时表现了人类情感的本质。现代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家表现的绝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①《春江花月夜》全诗真实而客观地谱写出了一首“人类情感”的鸣奏曲,使作品顿然具有无限广阔的艺术视野,既关涉着天地宇宙,又关涉着人类社会。《春江花月夜》最终被后世所推崇和认可是不足为奇的。

二、总体风格的真挚清新使之净化人心

《春江花月夜》作为曲调当为吴声之一,可能首先创自民间,史书中载有:“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以来,稍有增广。”②我们从南朝徐陵在《玉台新咏》卷十收录的“近代吴歌九首”组诗中可以体会出吴歌原貌格调一般是很健康清新的,因此非常容易感动读者,净化人心。例如,下面四首写四季的短诗:

春歌

朝日照北林,初花锦绣色。

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

秋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夏 歌

郁蒸仲暑月,长啸北湖边。

芙蓉如结叶,抛艳未成莲。

冬 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心复何似。③

这些民歌总体风格真挚清新。张若虚继承并创新了《春江花月夜》这一母题原本的一些风味,直接超越了它后来被陈后主改制成宫廷乐曲的绮艳轻薄,也远远超出了《乐府诗集》中同一标题的其他六首。尤其跟绝大多数中国古代诗人在抒情诗中迥然不同的是,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我们基本上读不到别的诗人因宦海失意、行踪飘零、穷困潦倒、朋友离别、亲人罹难等触动的满腹牢骚或悲怆不已等凄怆之情,全诗充满了对洁美无比的大自然的陶醉之意,对人间纯洁真挚爱情的歌颂,恰如这首诗后来被改编成的中国传统名曲一般,清雅深邃,高洁柔媚,天籁之音在月满花盛之夜悠悠传来,让读者心境因超越世俗而得到极大的陶冶和净化。净化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又一表现。张若虚用他的真挚、灵动之笔勾勒出极能净化人心的全新境界,诗歌充分展现出了极为独特而罕见的艺术魅力。

三、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的探求使人领悟

张若虚仅仅因为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让后世许多读者和评论家惊叹不已,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们在阅读这首二百来字的诗作之时,继上述共鸣和净化之后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更高的意念感悟阶段,这就是领悟,即文学接受活动的最高境界。张若虚不能算是一位深沉的哲学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位文学家,但《春江花月夜》中完满的哲理意味是大唐近三百年间许多诗坛巨擘诗作中所不常见的。在某种程度上,张若虚凭借《春江花月夜》一首诗成了哲理诗人。读者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不仅能领略到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还会领悟到蕴含的一些传统的哲理命题,譬如,江和月的动静,春和花的有无,人间之情的短暂与永恒等,诗人由此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了哲理意味的艺术世界。

四、由极度冷落到极力推崇的转换使之充满延留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有趣转换。当《春江花月夜》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这就是延留,即文学接受进入高潮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延留于后代读者心头中最大的困惑之一就是张若虚的自身经历以及这首诗为何会被冷落几乎长达十个世纪之久,而这正是造成后人解读《春江花月夜》感到愈发神秘诱人的因素之一。

至于《春江花月夜》何以被冷落几乎长达十个世纪之久,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初唐人不仅反对陈隋宫廷音乐,对源自南朝民间的吴声西曲也因多是情歌而持鄙视和反对的意见。《旧唐书》中的音乐志代表了初唐前后人们的看法,其中谓:“其辞类皆浅俗,而绵世不易,惜其古曲,是以备论之。”⑦对吴声西曲极为贬低。即使是与张若虚处于同一时代的“初唐四杰”也极力贬斥,骆宾王在《和道士闺情诗启》中有:“弘兹雅奏,抑彼淫哇。”⑧“淫哇”指的正是吴声西曲。杨炯《王勃集序》云:“甄正乐府,取其雅奥,为三百篇以续诗。”⑨也是针对吴声西曲而发的。有鉴于此,包括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内的乐府诗在初唐难免遭受被歧视、被抛弃的命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很少有在文学接受方面产生巨大反差而终于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之作,这正好验证了诗歌本身蕴含的无穷魅力。“文学创作应是人生情境的一种审美提炼,文学欣赏也是在对人生情境的领悟意义上的审美提升。”⑩《春江花月夜》不仅是人生情境的一种审美提炼,而且也是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的追问;后世读者借助于诗歌文本符号的导引,进入到了一个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情感得以净化,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妙,实现了自身的审美提升,而以这首诗为母题的经典音乐艺术等的诞生更增添了其本身固有的神奇魅力。

①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5页。

②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二十三,中华书局2006年版,

第716页。

③ (南朝)徐陵:《玉台新咏笺注》(下册)卷十,穆克宏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80—481页。

④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九,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798—4799页。

⑥ 程千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被理解和被误解》,见张伯伟:《程千帆诗论选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1页。

⑧ 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页。

⑨ 徐明霞:《杨炯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8页。

⑩ 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页。

猜你喜欢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净化
臭屁净化丸(中)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身心净化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月”意象及“神秘”诗境刍议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王小奇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