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幻想的第二世界
2012-08-15天津
/ 天津_李 墨
作 者:李墨,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托尔金的幻想文学作品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读者与学者的普遍关注。由于对托尔金作品创作目的和文本意义的误解,一些学者对他的创作持否定态度,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认为托尔金的作品过于理想化,内容肤浅,只适合儿童与青少年阅读。尽管如此,托尔金的幻想文学作品还是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1997年还被英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水石书店”推选为“本世纪最受读者欢迎图书”。
童话文学观
作为对批评观点的回应,托尔金承认由于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幻想因素,容易让批评人士把他的幻想文学与童话混淆起来。他认为自己写的幻想作品并非童话(fairytale)而是童话故事(fairy story),同时反驳那些学者忽视了童话故事的真正本质和内在价值。在他看来,童话故事是最高的文学形式,却被错误地和儿童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童话故事涉及了众多永恒的、基本的问题。童话故事最有价值的功能之一就是阐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理解的真理——隐含道德与信仰的真理,并揭示了某种只有以此种方式才能体会的真理的不同侧面。具体来说,它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探察之窗。随着故事发展渐渐揭开遥远仙境的神秘面纱,喜悦与真理就像一束光芒打破了周围宇宙的沉寂。
托尔金论述了童话故事的主要功能,即恢复、逃避和慰藉。他认为幻想文学既是一种次创造艺术,也是一种奇异的形象表达。其主要特点通常是描述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好的幻想文学作品并非虚假的白日梦,而是艺术的最高形式,“最接近纯粹的形式,(一旦成功)也是最有力的”。
托尔金认为恢复是童话故事的主要功能,其目的就是获得对于我们生活的“第一世界”更清晰的视野。童话故事通常涉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树木、铸铁、美酒和面包,它们在幻想的世界里重新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和相互间的关系,并因此而获得了新的意义,实现了新的价值。同样,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爱情、荣誉和忠诚等字眼,在幻想世界中也不再被看做是陈腐的说辞,而是得到了重新表达和阐释。
幻想文学通常被斥责为具有逃避性,在《论童话故事》中,托尔金否认了这一点,接着反问道:“如果一个人深陷囹圄之中,试图想尽办法逃脱,这难道可笑吗?或者当没法办到,只是琢磨,谈论除了狱卒和高墙之外的话题,这难道可笑吗?外面的世界不会因为犯人看不到而变得不真实……那些批判幻想是种逃避的批评家选错了词语。”①在托尔金看来,幻想文学逃避的对象并不是责任与义务,而是现实与社会对于人们思想与愿望的压制与禁锢。逃避是人类最古老、最深沉的愿望,而童话故事则为这种愿望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庇护所,因而讲述故事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展开想象翅膀远离纷繁的现实困扰,飞翔在幻想的“第二世界”的过程。
作为逃避的结果,托尔金认为童话故事的慰藉就是要提供圆满的结局,使人们从想象的绝望中恢复过来,从充满危险的境地中逃避出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童话故事并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讲述一个充满寓意的故事而带给他们短暂的快乐,而是通过故事的结局带给他们真理的启迪、智慧的欢乐。托尔金把这“真理的启迪、智慧的欢乐”叫做“幸福的转变(Eucatastrophe)”,认为这是童话故事必须采用的结尾形式。这个词是根据“catastrophe”(突然的灾难)造的,意思是指事情的一个突然的、意想不到的由坏向好的转变。
在一封给克里斯托弗的信中,托尔金描述了一个自己听到的以幸福结局的真实的故事:“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体会到了和别人一样的特殊情感,虽然不时常如此。这种情感与其他的心绪很不一样。我造了‘幸福的转变’这个词语来描述故事中的让人悲极而喜、喜极而泣的突然的幸福转变。我认为这是创造童话故事的最高功能形式。我倾向于认为这是真理的突然显现,所以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你的全部本质被物质的因果关系和死亡束缚,突然获得了解脱,就像胳膊脱臼之后很快又复位了一样。”②
第二世界
第一世界依据托尔金的说法即是造物主创造、我们所熟知、日常生活接触得到的那个世界。托尔金所提出的第二世界是经由人类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由魔法般的语言、奇幻的想象和“现实的内在一致性”(the Inner Consistency of Reality)构成的世界。在他看来,这个世界未必就是想象的、虚幻的,而是与现实世界并行不悖的,具有同样的真实性、现实性。奥登在论述第二世界的著作中指出,人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两种愿望:一是了解他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真实面目的愿望,二是创造一个第二世界并与他人分享的愿望。③这种第二世界的创造愿望通常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了作者的主体性。
童话故事是语言本身自然而然的产物。托尔金认为语言就是一种魔法,它可以用来描述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为童话故事所使用的语言具有创造性。托尔金提出人类有种创造的渴望,即想象力。想象是人具有的对不存在事物在头脑中形成形象的能力,而幻想则是由这些理想的创造物所产生的内心一致性。因此好的幻想故事总会使读者进入到一个完全可信的、内心一致的第二世界,而无须将怀疑有意悬置起来。托尔金把读者在阅读幻想文学时产生怀疑,进而造成怀疑有意悬置归结为作品的粗制滥造,而不是幻想本身的问题。当仙境被内心的矛盾撕开,怀疑也就自然而然产生,因而魔法也就消逝了。这种“魔法”与人的想象力结合就会产生幻想文学,或者说一种次创造。次创造是一种文学艺术行为,艺术家以此来创造一个想象的、与现实不同的背景。经由这种造物主赐予的能力,可以创造出一个读者可以凭想象徜徉其中的世界,也就是所谓的第二世界。而一个精心构建的第二世界会在读者心中产生一种第二信仰,即对于故事的接受度:如果故事是真实的,那么事物就如作品描述的那样真实、可信。正如托尔金所说的,任何人都可以写出关于绿色太阳的世界,但在多大程度上让读者相信就需要很高的技巧。
托尔金认为,由于第二世界与我们所熟知的第一世界并不相同,因此,若要使读者相信存在于第二世界的事物,作者必须付出更多的精神、心力、鬼斧神工的写作技巧以达成第二世界中现实的内在一致性。他指出:“真实的情况是故事的创造者应该是一个成功的‘次创造者’,他创造了一个人的心灵可以进入的第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所讲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因为一切都遵守那个世界的规则。一旦你身处其中就会相信它。怀疑一经产生,这个符咒就失灵了,魔法或是艺术表现就失败了。这个时候你就又回到了第一世界,从外面注视着这个失败的第二世界。如果你出于善意或是境遇的原因而留下,那么你就必须把怀疑悬置,否则听之与视之都是一件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情。”④
由此可以看出,现实的内在一致性是作者需要努力实现的,这也是对作者而言最为困难之处。在第二世界中,必须有其法则,作者造出任何事物也都须遵循这个世界的逻辑,要有怪异和神奇的因素,要把平凡的事情和神奇的事情结合起来,把虚构的与真实的结合起来,要使故事里发生的事情具有可信性,使读者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相似的生活经历。
中土世界
成功的故事讲述者能够创造一个连贯的第二世界,使读者脱离第一世界的困扰与羁绊而身临其境,畅游其中。无论如何,这样的一个世界必须建立在理性与逻辑的基础上,由此才能确保这个构建的现实是一致的、连贯的和可信的。同时,这个世界中还要包含人物、场景和环境等元素作为标志使读者能清晰辨认,在故事所描述的仙境中找到方向。中土世界是托尔金幻想的第二世界的最好的例子,这是一个清晰、丰富且完整的世界,有自己的版图、语言、民俗和历史。
托尔金地图中有趣的地名会唤起读者似曾相识的感觉,在作家细腻的笔触下,读者会参访中土世界的大山、森林、河流和瀑布等主人公毕尔博冒险的地方。为了给这个幻想的第二世界以熟悉的色彩而不至于让人们产生恐惧与疏离之感,托尔金在作品中多次描写现实生活中平常的事物和活动,如手杖、手帕、早餐和下午茶等,就像毕尔博在看到自家厨房里一摞摞未洗的盘碟后才意识到家里确实来过客人,而不是在做梦。
托尔金在作品中对人物进行了现实性的描写,挖掘现实人物的特征,赋予人物以英国特色的语言和特殊习惯,让读者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毕尔博的言谈举止像一个典型的英国乡村绅士,而特罗尔人则操着一口伦敦东部的口音:“昨天是羊肉,今天又是羊肉,妈呀,但求明天可别是羊肉了。”这些描写给故事注入了现代的幽默成分。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描写清晰可辨,具有可信性。毕尔博不是战士或英雄,也不是窃贼,而是一个喜欢美食、追求享受、平凡随和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无异,而在寻找宝藏的索林和探险队员身上我们也能够找到与人类相同的性格弱点——贪婪与骄傲。
不过《霍比特人》中的人物与事物有其现实性的一面,也有其不同寻常的另一面,毕竟托尔金的故事不仅仅是小说更是高度的幻想。中土世界自身也有独特的魔法,有能够施魔法的人,如甘道夫;还有自身就有魔法的,如变性人贝奥恩(Beorn);有一些神奇的生物和具有人的特点的动物,如鹰王、邪恶的蜘蛛和聪明的画眉鸟等。童话故事中的有些物体也具有神奇的魔力,如特罗尔人的钱包在遇到偷窃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毕尔博戴上魔戒后会隐形。魔法是被故事中的人物认可的力量,是中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没有善与恶之分,既可被正义力量所拥有,也可被邪恶的势力所利用。
托尔金对幻想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系统地构建了一个第二世界。之前也有一些幻想文学作家在作品中创造了第二世界,但大都是根据故事的需要而临时设计背景,往往给读者以拼凑和缺乏系统性的印象。托尔金的幻想文学创作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点,他以构造故事的背景世界即中土世界为起点,绘制中土世界地图,描绘历史,构建地理和创造神话,从而为故事的发展勾勒出一幅清晰、丰富的图画,更为幻想文学这一题材注入了新的生机。托尔金的幻想文学所构建的第二世界——中土世界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阅读方式:读者可以栖居于这样一个幻想的世界里,悬置他们的怀疑,与作者一起创造这个世界。因此,对于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这个世界的大小和疆界,而是他们和它之间的互动过程。
①④J.R.R.Tolk ien.The Tolk ien Reader.New York:Ballantine,1966,p.79, p.60.
②Carpenter,Humphrey.The Letters Of J.R.R.Tolkien.London:George Allen & Unw in, Ltd,1981,p89.
③W.H.Auden.Secondary W orlds.London:Faber& Faber,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