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民间舞文化生成底蕴及特征

2012-08-15

戏剧之家 2012年6期
关键词:民间舞舞蹈民族

中国民族民间舞诞生的文化根源来自于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在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畜牧业和采集渔猎为辅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与西方以商业文明、以地缘政治为特征的文明形式有着极大的不同。

严复对之进行了深刻的比较,他认为:“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多忌讳,西方众讥评;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

胡适也从文化进化论的观点出发,对中西文明做了比较,他认为:“中西之异的实质是古今之异,强调东方文明的特点是知足、安分、安命、安贫、乐天、不争、认吃亏。进而指出,知足的东方人自安于简陋的生活,故不求物质享受的提高;自安于不识不知,故不注重真理的发现与技艺器械的发明;自安于现成的环境与命运,不想征服自然,只求乐天安命,不想改革制度,只图安分守己……”

如此这种特定的民族品质,也塑造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自身的精神特质,概括下面有几点:

首先,重伦理、倡传统至上。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这种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促成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重伦理的门派传承,与倡传统(形式和内容)的艺术表达。

其次,重和谐与统一。张岱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强调和谐与统一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而表达和谐、促进统一则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特有的功能,千人同态、万人同姿的共舞场景可以激发强大的族群认同感与民族向心力。

再次,轻变化、追求稳定。“安土乐天、重恒轻变”,是中国大陆型农业经济,几千年来以农为主、重农抑商政策实施下的产物,这种求稳定与轻变化的观念,表现在中国人的政治、经济、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塑造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艺术表达“法古守成、不喜变动”的特质。

最后,推崇集体、淡化个性。中国政治“大一统”与“拨乱反正”的思想,强调地方与中央一致,个人与集体同步的“太平”思想,导致“铲平”事实的发生。与大家一样不出头成为个人品德评判的标准,所以在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人人参与不分主次的圈舞,以及有个别领舞的队舞形式是民间最主体的形式。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舞自身的文化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尊重传统视不同民族地域舞蹈的风格、特征为其生命,具有排他性特点。

②强调一统的文化特征,舞蹈中群体的和谐与统一大于个体的张扬。

③追求舞蹈的恒定性,倡导先传承后发展,重“恒”轻“变”。

④强调集体意识特别是乡土记忆的舞蹈表达。

⑤舞蹈中存有鲜明的等级特征与人物角色及在性别上表达的差异。

⑥多呈现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精神胜利、自我陶醉的情感表现。

诸上所述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反现代的问题,不是在技术上舞蹈语汇上反不反的问题,是要在根上反,因为文化的生成结构与生成底蕴的不同,在创作中保持本民族地域的文化特质这是第一位的,具体在形式和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借鉴学习为我所用。但是今天许多编导和学者没有认清这个问题,大家只认为是学习了现代舞的编舞技法和舞蹈语汇导致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作出现了问题,其实根本问题不在这,怎么借用国外的技术造就一个反映中国人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追求的东西是我们应该做的。就像汽车制造技术是欧美发明的,不妨碍韩国造出现代汽车一样,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也应是如此,不要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对现代舞编舞技法和舞蹈语汇的质疑上,而是需要把这些化为自己的为表达本民族地域文化精神服务的利器。用中国的素材、中国的题材,表达西方后现代舞蹈的追求,这才是最可悲的。

猜你喜欢

民间舞舞蹈民族
我们的民族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冰上舞蹈搭档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多元民族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