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2012-08-13金银芝
金银芝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感染或者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增多为主要特征[1]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一般医院通常报道冬病夏治咳喘膏贴在医用胶布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而我院则改为贴在麝香镇痛膏上,效果更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153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其中女55例,男98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53.09岁;病程4~60年。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作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止咳抗炎、化痰平喘。对照组用“冬病夏治咳喘膏”,处方为延胡索12 g,炒白芥子12 g、甘遂6 g、细辛6 g,把四味药共同研细末,备用,每次用1/3的药面,用生姜汁和大蒜汁各适量调成膏状,将药面放在6块大小适宜的油纸上分别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6个穴位上,最后用胶布固定,贴4~6 h左右再去掉。每年夏天的三伏天各贴三次,坚持连续治疗3年。而治疗组则用同样的“冬病夏治咳喘膏”放在麝香镇痛膏上后用以上相同的方法治疗。
1.3 疗效标准[1]临床控制:咳嗽、咯痰均消失,连续1年不曾复发。显效:咳嗽、咯痰程度均明显减轻,或症状消失后1年内又有复发。好转:咳嗽、咯痰程度均稍有缓解。无效:咳嗽、咯痰均无改变,或较前加重者。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下方数据对比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中医药传统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根据天灸疗法,结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提高机体抵抗力,达到“治未病”的作用。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正是利用夏季温度高,机体精力充沛的大好时机,合理调整机体的阴阳,使部分慢性疾病得到康复。“冬病”指那些容易在冬季发作的疾病,或者会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老年畏寒症以及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夏治”指夏季这种气温高的季节这些病情症状会有所减轻,趁这季节,辩证施治,恰当地外用或内服一些中药或西药,以减轻其症状,达到预防冬季旧病复发的目的。
慢性支气管炎常会引起慢性咳喘,气温突变时极易发作甚至病情加重,在冬季气温低时发作的概率大大增加。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所学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不常发病的夏季,采取《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理论,对夏缓冬剧、脾肾阳虚的慢性咳喘,根据温补脾肾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人体抵抗力,扶正固本,使邪不可干,正气内存,以很好地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冬病夏治咳喘膏是根据中医哮喘的发病机制辨证选药而得,方中延胡索辛、温,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甘遂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风痰癫痫。有逐痰涎作用,可用于风痰癫痫症。白芥子具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的功效。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饮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2]。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寒痰停饮,气逆喘咳,本品辛散温燥,即可外散表寒,又能下气消痰,温肺化饮。同时辛温行散,芳香透达,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诸药合用,共同达到宣肺平喘、温肺化痰、利气通络的作用。
麝香镇痛膏具有散寒,活血,镇痛的功效,我院用麝香镇痛膏既起到了粘贴固定之用,又与冬病夏治咳喘膏起到了很好的协同作用,达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1] 陈可冀.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23,331.